加强学生思想品质教育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9期   作者:李振勇 袁红艳
[导读] 当今的教育,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切不可忽视思想品质教育。做好思想品质教育,
        李振勇  袁红艳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黑里寨学区中心小学256306
        摘要:当今的教育,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切不可忽视思想品质教育。做好思想品质教育,需要完善教育形式、更新教育内容、培养良好习惯,还要运用多种形式,以表扬、鼓励为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佳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质;核心素养
        近年来,思想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流话语。它是指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能力、道德品质、思想观念等为核心目的的教育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去尽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来提升能力、增加知识量,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懂得感恩和收获。基于素质教育观念的,小学教学要求创新教学方式,尊重学生地位、真心关爱学生、营造文化氛围、培养良好习惯,提升小学阶段的教学质量,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人格健全的学生。
         一、尊重学生主体,实现学生自我管理
        在民主化理念和思想不断发展的今天,学生平等参与班级管理和维护自身权益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但是在传统的学生管理中教师常常居于主体地位,学生只能听从命令,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会被“磨平”了。因此教师在管理的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大胆放手,从“管理者”变为“引导者”,并将班级的管理权授予班委,实现对学生的民主管理、自我管理,并使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规划与学校的管理目标相结合,多给予学生参与管理目标、正常或者制度的制定,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班级管理的民主化。
        例如,为了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实施班干部辅助管理的决策。为了满足学生的主体性,我们可以采用班级投票选举的方式。首先,我们可以让学生每人准备好一张纸片,然后在纸片上写出自己认为有能力完成辅助班级管理任务的学生名字,当然也可以毛遂自荐,待学生完成这一步后,教师进行唱票,由得票最多的学生担任班干部进行班级管理。另外,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实现自我管理,教师还可以选出综合委员,负责监督学生生的纪律、班级卫生情况以及学生的日常行为。这样一来,在班级的管理工作中,教师就通过民主化,尊重学生的主体,发挥学生在教学、生活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实现了学生的自我管理,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真心关爱学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教师真正做到真心关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以学生为管理的基本,这也就表明了广大教师必须摆脱“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具体来说,教师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学生视为平等的主体,正确面对学生的个性和差异,用真心关爱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在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实现因材施教,管理方式要宽严相济,实现管理的艺术性和共融化。


        例如,为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定期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询问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定期与学生聊天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像,现如今小学的手机控的现象频发,不论是对学生本身还是对学生的学习进度,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为了保障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就可以重点关注一下这个问题,加强同学生的沟通和管理,通过去为激发的教学和引导方式,发展学生的阅读以及其他健康的兴趣,帮助学生杜绝电子设备的诱惑。这样,通过教师长时间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的改进和引导,以及跟学生长久的沟通和交流,就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在第一时帮助学生解决。这样一来,在小学的管理工作中,教师就能通过共融化,真心关爱学生,融入学生的集体,有效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进而实现加强学生思想品质教育,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向。
         三、营造文化氛围,提升学生道德修养
        管理不仅仅是为了规范学生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要营造适合学生的宽松、活跃的学习和发展环境和氛围,为学生品质教育和核心素养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因此小学教师要以学生为本,通过集体活动的开展、班级文化墙的建设、等方式和途径来建设班级的文化,营造一个师生管理和谐、充满活力的班级文化氛围,从而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情操的陶冶和能力的强化,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最终促使学生发展成为阳光、健康向上的个体,提高学生的软实力,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艺术化。
        例如,为了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我们可以会定期为学生举办文化艺术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习到了课外知识,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文化、道德修养以及自身的核心素养。
         四、培养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素质提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要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就必须坚持不懈,在教学实践中要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循序渐进。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自身素质,使学生全面发展:(1)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要求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并能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庭或班级劳动;(2)转变独生子女“自我”的情况,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以及集体主义精神,并让学生懂得帮助他人;(3)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学生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4)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好习惯,要以礼待人。同时要引导学生珍惜粮食,不攀比,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生活习惯;(5)从小事上,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与资源,随手关灯,节约每一张纸巾等的习惯。通过以上这几点来逐渐培养学生的好习惯,这样就能真正做到学生思想品质和核心素养的提升。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做到学生思想品质教育和核心素养的提升,增加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小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因此,小学教师要结合学生具体特点,开展有效教学活动,以此来促进小学生更快更好的发展,也为祖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全面发展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士岗.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着力课程文化建设——湖北省公安县第一中学学科课程群建设实践探索[J/OL].领导科学论坛,2018(19):69-71.
        [2]赵慧勤,张天云.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馆校合作策略研究[J/OL].中国电化教育,2019(03):64-71+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