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活跃有效课堂的打造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9期   作者: 梁华实
[导读] 在科学实验课上,教师要精心设计典型的探究活动,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探究活动的目标,并给予学生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在探究中有所收获。
        梁华实
        湖北省钟祥市东桥镇镇直小学 431933
        摘要:在科学实验课上,教师要精心设计典型的探究活动,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探究活动的目标,并给予学生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在探究中有所收获。
        关键词:探究实验、活跃、提出问题、有效性。
        正文:在科学实验课上,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经历实验来探究,更应该注重实验探究活动的效益。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典型的探究活动,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探究活动的目标。并给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在探究中有所收获。然而现实中,老师碰到的问题是“材料准备太复杂”、“每一节课都上成公开课不可能”等等诸多问题。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有效性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对如何打造小学科学活跃而有效课堂的几点思考。
        一、激发学习兴趣及探究乐趣,导入新课部分要活跃而有效。
        常言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无论哪门学科,导入新课这个教学环节都是很重要的。成功的导入新课能够承上启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弦。
        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真正的学好一门课,就必须培养他对学习的兴趣,科学课尤其如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可以使静态的教学内容变得更为形象和直观,从而使枯燥而又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又具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如《探索宇宙》这课中,我播放了视频,从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到地球,浩瀚的宇宙,美丽而神秘,既巩固了之前的学习内容,又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调动了课堂氛围,为后面的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又如在《火山与地震》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现实生活中地震与火山发生时的真实视频场景,学生们被这些震撼人心的情景所吸引,看得专注而入迷,一下就进入到探究知识的环境中。
        二、材料准备与选择要以实用有效为原则。
        科学课重视教学过程中实验仪器的利用和改进,重视学生动手做实验、动手操作。如何设计高质、高效的科学实验,需要我们每一位科学教师不断探索、创新。虽然学校的科学仪器室器材较全,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实验课没有相应或合适的材料,我们可以寻找一些简单的可以替代的材料来进行科学探究。
        例如在教学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空气占据空间》时,我们通过改进实验使用器材,重新设计实验,利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如玻璃水槽、 去底矿泉水瓶、乒乓球、注射器、 红墨水等。变看不见的空气为看得见的空气,从而让实验现象更加清楚直观,让学生更加容易地认识到空气确实存在,空气和其他固体、液体一样,能够占据空间,效果甚佳。


        三、教学语言要富有正能量且有效。
        小学科学教学的评价是一种多元的激励性评价。通过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科学学习始终保有愉悦的情感体验。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同年龄阶段,由于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不一样,所表现的每个侧面程度也不一样。
        我们教师的评价要巧妙地运用正能量且有效的语言,适时引导学生的思维节奏能从整体上促进课堂的简约。例如“老师发现你不仅听得仔细,说得也很好;你的想法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熟练地做一遍;你知道的真多!知识真丰富;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意,老师特欣赏你这点;你真像位小科学家,有这么多重大发现!”
        四、课堂的总结和应用要灵活有效。
        灵活有效的总结应用过程,也是很重要的,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理解的程度,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热情,达到促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及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的目标。
        例如《空气占据空间》这节课。课后总结如下:实验效果直观,具备强烈对比感。有趣的喷泉,水的喷出和回流,霸道的矿泉水瓶实验中的乒乓球下沉和漂浮不动,一一再次演示,形成强烈的对比感,引发学生思考,得出结论——空气占据空间。
        五、适当运用信息化手段,让学生更活跃地参与。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科学启蒙性学科。它侧重于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学习中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教材侧重于提供大量如图片、形象的模型图,从而将科学知识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如教《物体的热胀冷缩》时,我设计了动画课件,开始是小朋友烧开水的生活情景动画录像,当放到“盛满水”和“烧时茶壶溢水“等几个情节,还有 “工人筑路时,每隔一段要开一道裂缝填进沥青”,对比动画演示,进一步明确问题原因所在,启发了学生思维,解决了生活中实际问题。
        综上所述,打造活跃有效的小学科学课堂,需要运用多媒体现代网络教学手段;注重语言评价的激励作用;更离不开实验器材、实验过程的创新。兼顾以上因素,才能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中更好的参与并完成科学实验,打造出有效的、活跃的科学课堂。
        参考文献:
①《科学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2017年发布
        ②《科学教学的理论基础研究小学科学教学观》周新清,2007中华创新教育论坛
        ③《精心创设课堂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刘丽萍
        ④《促进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整合的探讨》吴文兴、李倩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