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培
湖北省保康县熊绎中学
摘 要:写作能力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模块,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课外积累能力的衡量尺度,同时是表现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准。新课改提出对初中语文教学开展“生活化教学”与“情境化教学”,这都是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表现。本文从重视学生经验积累的角度出发,提出优化写作教学的策略,在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展开写作教学。
关键词:学生生活经验;初中语文;写作教学
立足于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的写作教学活动,是符合新课改的发展目标,更好地传达学生内心真情实感的策略。通过梳理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笔者认为在今后的写作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从各个方面深入到生活实践中去,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一、 教师要重视对生活化理论的学习与研究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是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未来更好地促进生活化写作模式的开展,教师一方面要掌握丰富的作文生活化理论,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另一方面,教师应当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认真研读新课改所提出的要求,从教书育人的高度来落实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在课下积极研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中的精华,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其中的精神要点落实到作文教学中。同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便利,汲取网络上优秀的写作经验,并筛选可以利用的方面,做到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最终提升自己的写作教学实践。研究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理论与知识,将生活化教育理论贯彻其中,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适合的生活化教学方法。
教师除了应该主动学习书本上以及网络上的知识与理论之外,还应该积极向生活中的优秀教师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我们耳熟能详,但是真正付诸实践才能有更大的收获。教师更应该做到吸取优秀教师的闪光点,为学生们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具体来说,首先,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观摩本学校内教学成果优秀的教师的课堂进行学习,思考优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可取之处,哪些是可以被自己运用到作文教学中去的。其次,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搜索全国杰出的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的慕课,通过在课下的学习与思考,形成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模式。第三,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校语文教师去实地学习优秀教师的语文课堂,在学习以后形成书面总结,鼓励本校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新课改的发展理念中强调,教师不仅要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更应该在生活中积极关心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给我们印象是严厉的、不苟言笑的,这样不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多是处于对教师的惧怕才会听从教师的话。传统师生关系下所形成的模式,在作文教学中的表现是:教师通过按照自己的意愿与偏好为学生出命题作文,有时自行规定一下有各种标准的半命题作文,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压制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当前教育的发展背景下,需要改变过去教师与学生之间紧张的关系,用平等、民主的教育理念改变教育的独断专行。新课程标砖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需要积极推进教育改革,重新构建师生之间的关系。
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过程中为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需要营造一个生动的教学情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说出内心的体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要想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首先教师可以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作文命题,命题的范围仅扣学生所接触的生活环境,通过学生对身边熟悉的景物、人物等熟悉的事物展开写作。其次,可以在课堂中设计一些活动环节,在活动体验中加深同学们的感悟。将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积极思考与感悟,在活动结束环节让同学们提交活动体验作文感想,这种方式可以让同学们将自己内心的感悟表达出来。最后,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位同学在写作中的闪光点,帮助同学们树立写作的信心。利用课堂时间表扬在写作中表现突出的同学,同时尽量能够对每一位同学都进行或多或少的表扬,从而激起同学们写作的积极性与自信心。
第三、 丰富教材内容,使教材贴近生活
教材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工具,语文课本中所选取的篇章都是文采斐然的文章,学生不仅可以学习重要的字词、句子以外,可以接受文章传达精神的洗礼。语文课本中通常会设计自然、社会、革命精神、爱国主义等几个主题的学习,主题内容蕴含重要的人文价值。教材内容贴近生活,不仅可以让同学们感受高尚道德情操的熏陶,能够激起同学们的爱国热情。科学的教材内容可以帮助同学们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成良好的文化素养,同时会拓宽同学们的视野。
教材的作用如此重要,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必须设计科学的教材内容。每个城市与地区都有独特的文化习俗与文化特色,可以将地方典型的文化穿插进教材中。使教材贴近生活也是促进写作教学的生活化的重要举措,挖掘生活中优秀的教学资源辅助教材运用,丰富教材的内容。生活实践是写作的源泉,只有充分将生活融入写作过程中,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写作内容富有生活化气息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永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过不歇。”叶圣陶先生将生活比作创作的源泉,将文章比作溪水,这告诉我们要想创作出优秀的文章,必须与生活实践相关联。教师需要在写作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将生活中发现的所见所闻用写作的形式表达出来。从生活中挖掘写作的素材,为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叶圣陶也指出:“要写出诚实的话,非由衷之言不发,非真情实感不写。”写作中要想表达出真挚的感情,学生们要在生活中有所感悟,需要参与到生活实践中去。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要教会学生留意生活中事物的方法,在观察中积累创作的技巧。在校园生活中,学生们可以感受到在学习中浓浓的师生情谊,在观赏校园风光与景色时,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教师要挖掘校园中可用的素材,适当地提醒同学们去观察。在家庭生活中,家长主要发挥着重要的引导者角色,家长需要利用空闲时间带同学们参加聚餐等活动,通过在参与多彩的家庭生活中为同学们积累写作素材。
参考文献:
[1]许艳红. 小学生活化写作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研究[D].西南大学,2011.
[2]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7
[3]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4]吕红艳.初中语文的生活化阅读与写作方法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3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