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 雯
娄底潇湘职业学院 湖南娄底
摘要:高职院校在向社会培养技术型专业人才的同时不能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高职院校可以从拓宽学习渠道、改进教学方法、教授诵读技巧、开展各种活动、利用网络平台五方面采取措施有效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从而充分发挥经典诵读的教育价值,加强学生人文培养,推动学校学风与品牌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 经典诵读 有效开展 措施
2008年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等共同启动了“中华诵——雅言传承文明,经典侵润人生”系列活动。[1]2009年教育部语用司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启动了“中华诵”进高校校园工作。[2]近年来央视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和《经典咏流传》等栏目更是激活每一个中国人的诗心。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我国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应结合本校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在校园内积极开展典诵读活动,充分发挥古诗文的教育价值,改变长期以来高职学生只重视技培训、心态浮躁的现状,从而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推动高职院校的学风与品牌建设。
一、拓宽学习渠道,激发学生对经典作品诵读兴趣
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功底较弱,对于学习的兴趣不高,特别是经典作品中的优美的意境,细腻的情感并不能进行很好地理解,高职教师如果将《四书》、《五经》、《大学》等等经典作品强行要学生进行诵读,他们会兴趣缺缺,敷衍了事。高职教师应该针对高职生的现状,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有针对性的推荐经典书目,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高职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爱追星爱唱流行歌曲的特点,让学生学唱王源的《明日歌》、王菲的《水调歌头》等歌曲,以此为契机结合这些歌曲让学生体会作品中的情感以及进行感悟,从而提高他们对传统经典作品学习的兴趣,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诵读各种经典。高职教师还可以请专家对经典作品进行讲解,让学生能更全面的了解经典作品,成立经典诗文诵读社,让学生参与各种诵读活动等等,拓宽高职学生接触经典作品的渠道,激发他们的诵读兴趣。
二、改进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经典作品的理解与感悟
经典作品是我国文学的典范之作,是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历史的沉淀而保存下来,其中蕴含了历代文人的智慧,具有丰富的哲理宝贵文化遗产。教师在诵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所教的经典作品改进教学方法,让高职学生对经典作品能进行更好地理解与感悟,用心体会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从而让经典诵读真正进入每个高职学生的心灵。
《钱塘湖春行》将平时看似平常的景物融入到诗中,带给人们强烈的审美感受。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视觉,进行已经欣赏。《劝学》是选自《荀子》一书,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进行教学。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找出有关荀子、《荀子》一书的相关知识,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阐述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查找资料和反复的诵读能充分体会到文章的比喻的意义与妙用,并明白在学习和成长中应该利用和创造有利条件,努力克服不足,在学习中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的道理。高职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具体作品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经典作品的内涵,才能让学生爱上经典,主动去诵读经典。
三、教授诵读技巧,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感悟
高职院校很多学生在刚进入学校的时候,往往不敢开口诵读经典作品,即使在诵读的时候,也常常出现错字、落字等问题,语调和节奏也非常的单一。
面对这些状况,高职教师不应该进行苛刻的批评,而是应该尊重以及鼓励学生,表扬他们在诵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让他们树立诵读信心。对于文化基础薄弱的高职学生而言,勇于开口诵读已经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了。在随后的诵读教学当中,教师应该结合作品教学生美化声音、停顿重音等诵读技巧,如何在诵读的过程中融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并声情并茂的表达出自己对经典作品的感悟,将经典作品的内涵美以及声韵和节奏美呈现给听众。
刘禹锡《浪淘沙》是一首借物抒情言志的作品,指导高职学生有声有色的诵读时,可遵循初读--朗读--悟读--诵读的步骤循序渐进,最终带有情感的诵读出来。在初读的时应该及时纠正他们的字音中的错误,“曲”应该读成“qū”而绝不能读成“qǔ”,每一个字都要做到读音准确,字正腔圆。再次朗读的时候,要指导学生读出节奏,注意停顿、重音等的处理。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聆听示范,更好地掌握诗的节奏,感受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以及诗歌的磅礴壮阔之美。并模仿性进行悟读。有了前期的指导,学生在诵读就能很好地结合自己的音色以及感悟与思考,将此作品具有个性和情感的诵读出来。
四、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学生诵读经典的人生体验
高职院校可结合学生的需求组织各种形式的经典诵读活动,可以组织学生成立经典诵读社团,利用中秋、清明等传统节日以校或者系为单位,不定期的举行组织经典诗文诵读比赛、经典诵读文艺汇演等等。同时还可以带学生走出校门,组织学生到社区以及企业的参与各种经典诵读活动,或者利用休息日到街头、社区等向市民诵读各种经典,宣传经典作品的精髓。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促进高职学生经典诵读能力以及文学素养的提高,也能让他们感受到的所学经典知识是有用武之地的,在参与到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了责任意识、锻炼工作能力。
五、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学生诵读经典的学习与交流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高职学生都会有手机、电脑等工具上网,高职院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诵读经典的学习与交流活动。可以组建诵读交流的QQ群与微信群,方便学生交流的诵读的心得,分享优秀的诵读经典作品。经常上传一些优秀的的经典诵读的片段、活动视频以及经典诵读讲座,制作一些经典诵读随机答题的小程序让学生参与答题,开设经典诵读论坛为学生提供经典导读以及经典答疑等。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组织和帮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经典诵读的学习与交流,引导学生多途径、多角度的参与到经典诵读当中来。
在高职院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弥补高职院校一直以来偏重技能培训所带来的弊端。同时营造出和谐诗意的校园氛围,对推进高职院校的学风与品牌的建设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坚持长期有效的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实践,将推动学校教育质量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中华诵——雅言传承文明,经典侵润人生”[S]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2008.
[2]“中华诵”进高校校园工作[S]教育部语用司、思想政治工作司,2009.5.
[3]潘莉.高职院校经典诵读活动的可行性实践——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职教通讯.2013 (08)
[4]罗惜春.?高职院校经典诵读的培养途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