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以及改善途径探析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9期   作者:唐诗莲
[导读] 初中阶段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出现了不服从管教、抵触教师和家长的行为;是非观念差,

        唐诗莲
        重庆市荣昌区盘龙镇初级中学 402471
        摘要:初中阶段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出现了不服从管教、抵触教师和家长的行为;是非观念差,容易被不良事物所诱惑,走上歧途;性格冲动,无法处理好人际关系等等,如果不能成功渡过这一阶段将会造成学生道德素养缺失、人生观与价值观错位,甚至犯罪,危害一生,因此教育部开设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引导学生走向正途,规范言行举止。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课程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亟待改善。基于此,本文以初中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探究当下教学现状以及改善途径,以期能为教学工作做贡献。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课程;教学现状;改善途径
        教学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耗时长,压力大且十分复杂,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体的教学效率,因此需要教师倾注心血,学生投入热情,还需要人力物的大力支持才有可能成功。九年级的课程与之前相比,难度较大,内容增加,还需要预留时间进行复习,时间短,任务重,师生压力较大,由此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具体如下所示:
        一、中职英语教学现状探究
        (一)师资力量不足
        九年级的学生即将面临升学压力,学习效率和质量必须提升,为此学校为其配备了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但道德与法治课程长期以来作为一门边缘学科,较为冷门,专业的教师较少,师资力量不足,不得以会任用其他专业的教师;即便是本专业的教师,一个教师则要承担全校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任务,压力大,效率低。
        (二)重视程度不高
        即便道德与法治学科是文综三大主科之一,但与语数外相比,分值较低,因此遭受了学生们的冷遇。学生的学习态度影响着教师的教学热情,教师们不再投入时间与精力,也不进行理念的更新,教学水品的提升,敷衍了事,流于形式且侧重于理论教学,加剧了学科教学的枯燥性,让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致。师生之间互相影响的结果就是教学质量不佳,效率不高。
        (三)教学任务严峻
        九年级的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需要在一年的时间内学习新知识,复习旧知识,实现知识点的融合、消化与吸收,时间短,任务重,对师生来讲都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因此如何调配时间,整合教材是教师们一直探究的话题。
        (四)学生基础薄弱
        学生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建构自己的思维导图,因此在应对道德与法治问题时思维混乱,言不对题,胡写乱写,究其原因是学生基础薄弱:他们不重视基础知识的记忆,认为看看即可;对理论知识半知半解,存有疑惑;缺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没有实现知识的内化、吸收等等。有些基础更差的学生甚至放弃了学习。
        二、针对问题提出改善途径
        找到问题所在后,也就能对症下药,寻找解决的对策:
        (一)教师要明确自身地位,提升自身素养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虽然退居二线,依然肩负着引导者、维护者、监督者和组织者的职责,兼顾学生的心理、生活与学业,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不能放松自己,反而要正视自身的地位和职责,用高标准要求自己,主动提升自身素养,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教师素养包含教育思想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身心素养等多项内容,全方位,多角度地规范教师行为,督促其不断进步。但因为缺少严格的评判和筛选机制,不合格的教师也能进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危害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也不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因此应该教师们的警醒与反思。笔者本人就坚持做到主动更新教学观念,跟上时代发展潮流;承认学生的地位,主动让权;具备创新意识,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发挥了榜样示范作用;反思自己,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取得持久性进步;学习借鉴优秀案例,参与学校组织的培训活动,汲取教学营养等等;实践出真知,用实践检验教学理念、教学理论的正确性等等,虽然旧习一时间难以改正,但笔者相信只要有心一定能做到。


        (二)师生要更新教学理念,正视学科价值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对教学活动有指导作用。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各种新颖的教学理念层出不穷,如趣味课堂、有效课堂、层次化教学模式、小组竞争机制、自主学习方式等等,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了新的依据。但无论采用何种教学理念都要剔除学科教学的功利性,回归学科教学的本质。
        如,在学习《坚持改革开放》这一课内容时,明确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取得的成就并探究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原因和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在完成这一教学目标的过程中,笔者一改往日的教授习惯,将课堂主导权让与了学生,具体来讲就是组织了一场自主探究活动,即笔者为学生提供资料、问题,由学生自己翻阅资料,分析资料、展开思考、解答问题。这一新颖的教学方式既是笔者更新教学理念的结果,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因此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也更新了学生的理念。而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笔者不过于重视结果,反而更为关注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细节处的点滴进步,尤其是对学生政治认同感的培养上,回归了学科的本质,发挥了学科的价值。
        (三)师生要团结一心教学,做好复习工作
        师与生是教学活动的两大主体,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的高度,因此师生关系必须和谐、共生、默契、民主,这样才能发挥教学合力,做好教学工作。尤其是九年级这一年,不仅要学习新知识,还要复习旧知识,新旧知识交杂在一起容易让学生产生困惑,造成压力,这就需要教师分担学生的压力,寻找复习的有效途径,创新教法,提升效率,一起迎接中考的到来。
        在学习《凝聚价值追求》这一课内容时,教学目标之一是培育学生继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践行者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笔者将新学的知识与之前所学的《绽放生命之花》《国家利益至上》《建设美好祖国》《崇尚法治精神》等内容建立起了联系,帮助学生打造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当然,除了教师做出努力外,还需要学生发挥积极性与主动性,做好自己的复习计划:如设计课堂复习活动,借助教材文本和随堂练习活动实现新学知识的梳理和巩固;规划章节复习计划,寻找章节内在联系,对比记忆;做好期末复习规划,主要是将知识点分门别类,综合分析,系统归纳。如果同学们对复习计划存在困惑可以向笔者寻求帮助,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
        (四)学生要积极主动学习,夯实自身基础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任何一场成功的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因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需要学生端正态度,调整心态,主动进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中。即便是那些基础差,分数低的学生也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到底,从基础抓起,提升自我,取得突破。
        如,在学习《延续文化血脉》这一内容时,笔者在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都分析了学情,制定了学科合理的教学目标,满足了大多数人的学习诉求。即便如此,基础差的学生也没有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心情沮丧。见此情景,笔者将他们聚集到一起,利用课余时间“开小灶”“找短板”,尽可能帮助其追上大队伍。笔者的付出得到了大家的肯定,笔者的行为也让大家备受鼓舞,促使他们做出了改变,不再自暴自弃,而是坚持自己的步调,回归教材,夯实自身基础,争取获得更高的分值。
        三、小结
        综上,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一门涉及教育,心理,法治的学科,内容丰富,意义重大,需要师生给予足够的重视,提升自身素养,端正学习态度,巧用学习技巧,做好教学工作。基于此,笔者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的建议,如上所示,以期能为教师同仁们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赵淑娜.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原则之我见[J].学周刊,2013(16).
        [2]刘字铭.新课改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策略[J].求知导刊,2016(09).
        [3]李应东.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7(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