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振林
大连海事大学附属学校 辽宁 大连 116026
摘要
读书,是为人生铺路;读书,是为进步造梯。因此,构建全员读书新格局,营造一个师生共读、家校同与的充满书香气的校园环境,仍然是一个全新的广阔的领域。本文从营造书香校园、缔造书香教室、构建书香课堂、铸就书香教师、培养书香学生、借力家长促进学生阅读以实现亲子共赢等方面,遵循人的阅读活动规律和书香校园的创建原则,运用较为详尽的系统分析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地阐述了创建师生共读、家校同与的书香校园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师生共读 家校同与 书香校园
世界上各个发达国家,都把全民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来实施。我国也相当重视学生的阅读。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与整合,使师生的内涵得到提升与发展,构建全员读书新格局,营造一个师生共读、家校同与的充满书香气的校园环境,仍然是一个全新的广阔领域。
一、营造书香校园。
1.拓建阅览室,丰富师生阅览资源。拓建两个教室作为两个阅览室,每年购置新图书的预算不低于4万元,每周专门安排2节课作为阅览课,每个阅览室专门安排一名负责阅览的教师,把阅览活动实实在在地落到实处。
2.创建“一砖一石会说话,一草一木皆有情”的书香校园特色。创新长廊文化、书香化的校园绿化、楼宇露台文化、走廊书香主题文化、特色餐厅文化、升旗文化,形成鲜明的书香学校特色。让校园充满浓郁的书香,充满人文的关怀,充满深厚的文化底蕴,充满向上的力量。
二、缔造书香教室。
1.班内建立图书角。丰富图书存有量,美化教室环境,张贴读书名言,展示学生读书心得。建立班级图书角,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班级图书角以其灵活性和实用性成为学校图书室的重要补充。运用好班级图书角,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班级读书氛围,真正发挥阅读资源的作用。
2.创建班报班刊并悬挂于教室。让每个教室都有鲜明的主题特色,浓厚的读书氛围。沈从文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番话:“把日子稍稍拉长一点,把心放静一点。三年五载地维持下去,到你能随意调用字典上的文字,自由创作一切哀乐故事时,你的作品就美了,深了,而且文字也有热有光了。”学生通过这一平台日久天长的读写训练,定会拓展见识,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优美故事,抒写出有热有光的文字。
三、构建书香课堂。
1.参加各类读书竞赛,提升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效益。通过读书活动,充分利用好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效益。朗诵比赛,古诗文诵读比赛,辩论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都是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和效益的有效手段。连年来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语文报杯”阅读和征文比赛,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2.立足《海韵》文学社,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建设浓郁的书香文化。通过读书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构建“爱教爱学、会教会学、教会学会”的书香课堂。搜集成语、谚语、名言等,生活文字小医生,故事会,口语交际,生活化作文等,都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铸就书香教师。
1.鼓励教师写随笔。包括教后感,读书笔记,教学反思等。在写随笔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反思自己,超越自我。让随笔成为师生生活的一部分,让随笔成为师生精神家园,激发教师向着名师努力追求的热情,促进一批书香教师的成长。
2.举办喜闻乐见的读书知识竞赛。鼓励教师博闻强记多读善用,与各种活动融合,举行内容丰富的读书知识竞赛或朗诵比赛,不失时机的搭建平台展示老师们的读书成果,调动其读书的积极性。
五、培养书香学生。
1.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厚植书香底蕴。经典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诵读它,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懂得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幸福人生。为此,学校每天拿出固定的10--15分钟,让学生进行诵读,并且,每周安排一节校本课程,专门进行经典诵读。坚持至今,已硕果累累。《弟子规》《千字文》《论语》《幼学琼林》《笠翁对韵》以及课标要求的70首古诗词、《毛泽东诗词》等名家名篇,孩子们大都能脱口诵出。
2.开发校本教材,创新活动载体。使学校形成浓厚的书香氛围,积淀学校的文化精神,用厚重的文化精神濡养学生,用深厚的文化积淀成就学生,彰显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变得博学、儒雅、快乐、阳光、积极、向上,为教师的持续发展和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为此,学校集各位老师智慧,选编经典读本作校本教材,统一安排各年级“经典诵读”任务。我们以陈琴编著的《中华经典素读本》为蓝本,结合具体情况,安排各年级每学年“经典诵读”内容:一年级:上学期《弟子规》《三字经》《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部分);下学期《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部分《千字文》。二年级:上学期《声律启蒙》;下学期含唐诗、宋词、元曲(参看一年级下学期)部分。三年级:上学期《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部分(每天一章,熟读20-30遍,每天语文课5分钟,学生串讲意思);下学期《幼学琼林》部分;四年级:上学期《诗经》(参看二年级下学期);下学期《大学》《中庸》;五年级:上学期《毛主席诗词》《论语》经典100句、《孟子》经典50句、1000条成语;下学期:《道德经》。六年级至九年级:上下学期《初中生必背古诗文》。
3.开展“我的一本课外书”推介活动。依托国旗下讲话平台,广泛开展“我的一本课外书”推介活动。经过班级筛选,选手津津乐道于各自喜爱的课外书,从古代历史文人到现代爱国作家,从聪明善良的安妮到硬汉精神的老人,从有趣的数学知识到奇妙的作文课……选手们从不同的角度展示课外书的精彩。“腹有诗书气自华”,有书浸润,每一个孩子都能“以书为伴,幸福成长!”
六、借力家长促进学生阅读,实现亲子共赢。
1.学生阅读家长不要缺席。孩子读,家长也读,家校同与,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指导亲子共读的具体方法,发出“每天共读半小时,书香拉近两代心”的读书倡议,并从每日共读、每读共思、读后共赏几方面进行具体指导,让家长做学生阅读的同与者、倾听者、共情者、共赏者。当爸爸妈妈和孩子共读一本书时,很容易会让孩子觉得读书是一件非常快乐事情,进而更愿意自发地去阅读。通过共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
2.家长要做学生作文的忠实读者。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家长要做孩子作文的忠实读者和欣赏者,让及时而适度的表扬成为学生前进的催化剂。家长阅读的姿态无形中浸濡着孩子阅读的兴趣;孩子受到阳性刺激又必然会力争把作文写到更好,便自然而然地促使孩子们自觉地去多读强记,学以致用,形成学生读写到家长读赞再到学生读写的良性循环链条。目前,已编辑发行学生读写创新作文集《笔尖下的书香》一册。
学校、家庭是孩子一生受教育的两个重要阵地。师生共读,家校携手,营造浓厚的书香校园、书香家庭氛围,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开展“书香校园,亲子阅读”活动,培养孩子读书习惯,使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为他们终身全面、和谐、开放、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地成长,我们的探讨一直在路上。
参考文献:
1.李峤著《“书香校园”建设的意义及实践分析》《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年第8期
2.刘志威著《学校开展书香校园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年第14期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立项的一般课题“创建师生共读 家校同与的书香校园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JG18CB177)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