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9期   作者:赵书生
[导读] 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新时期教育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想要实现的重要目标。

        赵书生
        荣成市石岛实验中学  山东省荣成市  264300
        摘要: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新时期教育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想要实现的重要目标。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联系生活,并要回归生活进行教学,以此可以让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唤发活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目标;教学情境;课堂提问
        以往脱离实际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使得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低,不能打开学生的兴趣之门,让学生和兴趣握手,导致学生的思维比较固化,不能灵活应用自己掌握的教材知识,最终只能被局限在教材和课堂当中,不能学会高效地进行道德与法治学习,久而久之,将会使学生丧失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鲜感,不利于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水平的提高。鉴于此,为了改善上述情况,教师要积极将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引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当中,以此可以提高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感悟,对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策略进行一番阐述和说明。
        一、联系生活设计教学目标
        各个科目的教学都离不开教学目标的设计,它是教师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等方面进行高效培养的要求。而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说,它的课程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许多的教学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教师要积极联系生活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以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并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学到的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实际价值。
        例如,以《青春有格》为例,在讲述本节课的有关内容之时,我先为学生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懂得如何把握青春,学会辩证、理性地对待青春。2、能力目标:能够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做到慎独。3、树立自信的生活态度;感受青春的魅力,释放青春的活力,激发青春的热情,树立自信、自强的青春态度,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在帮助学生学会辩证、理性地对待青春,树立自信、增强自信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然后,我为学生指出了本节课需要掌握的重难点内容,并按照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了新课的讲解,以此使学生有重点地进行了听讲,不断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率,使学生高质量地掌握了本节课的有关知识。最后,我结合课堂讲述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了随堂测验,以此使学生明确了自己对教材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使学生明确了复习的重点,从而不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教师通过联系生活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使得新课的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更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不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情感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联系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联系生活创设教学情境是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掌握学习教材知识的主动权,并能够让学生高效率地掌握教材知识,从而不断促使学生学习压力的降低,并能够有效滋养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让学生获得受益终身的“营养”。

然而,在实际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许多教师忽略了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得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越来越多,不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鉴于此,教师要积极联系生活创设教学情境,以此可以消除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并能够促进学生生活化思维的提高,使得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真正收到实效。
        例如,以《生活需要法律》为例,在讲述本节课的有关知识时,我先为学生出示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场景,并让学生观看了与本节课新内容有关的会议片段,以此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并为学生引出了教材当中的新知识。然后,我让学生阅读了教材内容,并让学生找出了以下问题的答案:1、怎样理解法治呢?2、什么是依法治国呢?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和总体目标各是什么呢?4、为什么要依法治国呢?以此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了教材内容。之后,我为学生出示了生活中的水污染以及水浪费的问题的有关材料,并指导学生对相关材料进行了分析。接着,我为学生讲述了解决不同材料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结合自己掌握的有关技巧,解决了材料中的问题。最后,我为学生公布了正确的答案,并结合学生的答题情况,对学生进行了相应的指导,从而不断提高了学生的解题效率。这样,教师通过联系生活创设教学情境,降低了学生掌握教材知识的难度,增强了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学习的信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三、联系生活进行课堂提问
        一节课的顺利开展离不开问题的引导。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为学生设计生活化的问题,可以唤醒学生探索教材知识的欲望,并能够高度集中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认真进行教材知识的探索,从而能够让学生取得一个令人满意的道德与法治成绩。因此,教师要积极联系生活进行课堂提问,以此可以淡化学生对课堂提问的厌烦心理,并能够让学生高效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不断发挥课堂提问的价值。
        例如,以《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益》为例,在讲述本节课的有关知识时,我先结合生活中进行消费的场景,让学生思考了以下问题:我们在人生的哪些阶段需要消费呢?并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进行了观察,以此使学生明确了我们都是消费者。然后,我让学生思考了以下问题:结合自己家庭的消费情况,你能对自己家的消费情况进行分类吗?以此引导学生对自己家庭收入的消费情况进行了分类,使学生明确了什么是物质消费,什么是精神文化消费。之后,我结合经营者欺诈行为的生活实例,向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消费者处于不利地位之时,应该怎样办呢?以此为学生讲述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知识。最后,我为学生出示了侵犯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的有关事例的材料,并引导学生利用本节课掌握的知识,对相关材料进行了分析,使学生准确解决了材料中的问题,从而不断巩固了学生掌握的教材知识。这样,教师通过联系生活进行课堂提问,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索欲和好奇心,使学生认真进行了教材知识的学习,从而取得了本节课教学的极大成功。
        总而言之,将生活化教学的理念渗透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当中是非常符合当前教育改革要求的,它可以让学生高效获得教材知识,并能够促进学生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在今后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进行实践,探索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途径,从而不断促进生活化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的构建,并能够早日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艳. 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探讨[J]. 读与写,2017,14(18).
        [2]杨侯伟.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 成功:中下,2017: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