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马红丽 赵卫国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第8期   作者:马红丽 赵卫国
[导读] 课改专家崔允潮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涝池岸小学         咸阳市武功县西塬中学  马红丽        赵卫国

        课改专家崔允潮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是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语文课堂教学费时费力而收效甚微,这是困扰语文教师的顽疾,那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的自主成长呢?
       一、机智教学——有效课堂的“启明星”
       叶澜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远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学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的过程,关键性细节会在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中闪现出来。课堂中,语文老师要善于捕捉一个个鲜活的细节,展现一个脉动流变的“过程”,一个生命涌动的“过程”,使课堂真正实现精神和生命的共同成长。执教《“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一文时,我让学生扮演成中央电视台驻发射现场记者,让学生及时报道航天员出征的盛况,学生兴趣盎然,争抢话筒,充分展示,教学效果相当好。在关键性细节处,我利用真实情境,学生既掌握了新闻的有关特点,又在报道中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一举多得。      
        语文老师还应时时做个有心人,有强烈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意识,随时关注课堂教学的现实场景,充分利用现实场景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服务,必能为自己教学的关键性细节增光添彩,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中,课堂上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往往都是生成的机遇。教师要善于倾听,敏锐发现,灵活把握,或将错就错,或顺水推舟,或创根问底,或欲擒故纵,或化整为零,或移花接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课堂朝着有效的方向发展。
       二、激励评价——推动发展的“强心剂”
       美国心理学家之父、哈佛大学教授成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望,是得到别人的赞赏。“成人如此,学生更是如此,美国心理学家戴维?奥苏贝尔认为,附属驱力是儿童学习动机的重要来源。在儿童早期,附属驱力最为突出,他们要找的东西是家长的认可和赞赏,同样,在学校,语文老师对学生要实行多元激励性评价,多给学生-些微笑或适时的鼓励,会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上课的激情,激发学生课上的参与意识,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在课前三分钟的古诗词诵读之后,在课堂朗读课文之后,我总是先让学生谈谈自己朗读的效果如何、优劣在哪里、还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改进的,然后再让其他同学进一步地评议,最后再由我做总结性归纳补充。学生在这种广泛的交流中取长补短、学习他人、认识自我并不断改进自我。再如,在作文教学中,我让学生进行习作互评、互改、组内评议、集体点评等活动,都旨在以学生激励为评价主体,通过学生互评互议,营造各抒己见、张扬个性的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自信心。
      当然,激励性评价也要适时适度,当一个学生尽其所能地解答了一道疑难问题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堂表扬他;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错了的时侯,教师也应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然后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有了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学生就学得专注,也学得开心,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相对较高。
        三、积极参与——培养能力的“加速器”
        考察语文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在一堂课上,如果70%以上的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这就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课。


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过程,但是如果以为教师教的过程同时一定也是学生学的过程,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事实上,教师教的过程,学生未必在学,即使在学,很可能是被动地学,低效甚至无效地学。真正有效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要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因此,依靠教师单方面的积极性,不争取学生柜教学的主动性,是无论如何难以实现有效教学的。
       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山东“杜郎口“模式给了我们很大启发,“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人生我把握”,       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坚持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原则,认清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把学什么、怎么学的话语权交给学生,以此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完成教学目标。其次,教师在课靠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课堂上不应该是被动接受者的角色,应增强学生课堂主人翁意识,启迪学生智慧,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再次,教师要让自己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合理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学,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话题,平等发表自己的见解,恰当巧妙地把新旧知识、课内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呈现给学生,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思考线索,并且对学生的思维成果及时反馈,点评,教师与学生通过这样的语文课堂真正一起完成学习任务,共同成长。
       四、和谐民主——课堂教学的“润滑剂”
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进发出创造的火花。许多卓有成效的教师之所以教学高效率,其诀窍之一正是贯彻教学民主原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即是典型代表。他不仅班级管理发扬民主,讨论问题发扬民主、就连每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跟学生共同商量,这种民主作风将教师的意愿不知不觉化作了学生自己的意图,给课堂带来了活力与生机,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时间的利用率。一节好课的执教者,要努力把“情感态度“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过程之中,以健全的人格和丰厚的素养熏肉和感染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显而易见,师生关系紧张,甚至情绪对立,就不可能有教学平等或教学相长。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姿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从基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学习的热情就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五、合作学习——教学相长的“助推器”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面实现共识、共享、共进,达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的。而实现教学相长的“助推器”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本人在每学期的开学初,把全班学生分成若于个学习小组,上课过程中,提出问题后,小组成员交流看法,相互质疑,逐层深入讨论,思维由发散到集中,不断产生新的答案。小组经过讨论归结,有了较完整的看法后,小组之间争相发表意见,课堂气氛活跃,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得到充分交流、展现、提高。学生分组后,听写、默写、背书、检查课外书阅读数量等,都可以让小组长协助老师去做,小组长还负责辅导组员学习,收集研讨组员平时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在做这项工作过程中增强责任感。小组合作,便于开展语文活动,如手抄报比赛,古诗词背诵比赛,成语接龙比赛等,都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把每个小组平时语文学习表现,开展活动竞赛成绩综合起来,每个月小结,评选出优秀小组和优秀组员。这样全班凝聚成一个核心,人人参与,人人督促,人人互助。同学们采用这种合作、探究的学习力式得来的学习体验特别深刻,这个学习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获得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请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过程,它既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商智慧的教育。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树立让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教学观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的过程,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展提供空间和机会。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