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英语读写课上运用思维型课堂理论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第8期   作者:肖菲菲
[导读] 语言是人类最直接有效的交流方式,然而一门外语能力必然地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机制才能得到提升,这是因为语言需要大脑的指令,大脑也需要语言的反馈。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姚沟中心学校  肖菲菲  238335

摘要:语言是人类最直接有效的交流方式,然而一门外语能力必然地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机制才能得到提升,这是因为语言需要大脑的指令,大脑也需要语言的反馈。因此,在初中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要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首先应当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同时,读写能力又能反过来加强思维能力的锻炼,达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本文笔者将针对读写分析训练来探讨思维型课堂理论在实践中如何运用并进行教学设计,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事倍功半,增强读写能力,提高英语成绩。
关键词:初中英语;读写;思维型课堂理论
        思维型英语读写课堂区别于传统读写课堂过于重视结果的特点,把重心放在了过程上。目前许多学校仍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由教师带领学生词句跟读,再让学生根据课堂上的语句进行串联写作,甚至直接把考点消化后让学生死记硬背,使学生思维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养成其自学能力,造成舍本逐末的结果。而思维型教学设计是按照语言学习的合理顺序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使学生先通过主动疑问和思维导图等方法在阅读中构建逻组织并建立形象思维,在加深对文本理解的同时,就已铺垫好写作的基石。
       1.思维在英语课本中的体现
       思维属于偏理科的理论,其实方法是有迹可循的。在人教版《go for it》教材中,笔者归纳了语言结构形式主要有如下6种,可以针对式地进行强化训练,它们分别是因果、定义、时间、空间、推论和比较。
       例如,教材八(下)的Unit3 Section句式:when they get older, they will have to do housework, so there is no need for them to do now.在句式分析时,应当注意连接词语so、as a result或because等这样的因果介词,便能从句意中看出因果的逻辑关系,因果句式表达形式通常是“原因,结果”(由原因推出结果)或者“结果,原因”(由结果引出原因)。
另外,空间型的句式体现在教材七(上)Unit4 Section:Gina’s books are everywhere, on her bed, on the sofa and under the chair。该句子中除了应当分析出on和under的介词,还应更加注重空间介词的运用情形,因此就更需要学生具备形象思维的能力。
        2.思维型课堂在英语读写中的实践
        2.1从读到写
        提高英语读写能力的关键在于提高阅读能力,而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在于对阅读思维的培养。笔者将阅读深度分为五个阶段,针对各阶段训练不同的阅读能力。


第一阶段是理解大意,训练阅读概括能力;第二阶段分析结构,提炼文章主要观点;第三阶段解读语义,锻炼分析能力;第四阶段把握文体,掌握写作的手法;第五阶段进行读后评价,提高整篇文章的批评能力。
在读写训练的实践中,首先,教师课堂上可以先播放文章音频或者让学生先快速阅读两遍文章,让学生获取篇章大意,使学生能更快明确主题,对阅读的兴趣也可得到提升。
        例如,播放听力测试时,先播放段落后的选择题,再播放文章段落,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行段落的细听,并主动地获取文章信息。其次,老师应教授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文章脉络的梳理,引导学生组建结构,将信息归类整理,建立起内在逻辑关系。这样不仅能帮助学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逻辑。
        再次,学生应继续在先前的思维导图基础上增加关键内容,搭建要点和主题,创建语境,铺垫写作环境,就像“树干到树叶”,在主题和结构上丰富情景与内容,从而实现由读到写的过程。同时教师的读写思维训练层层递进,可以帮助学生从容地从阅读阶段过渡到写作阶段,既符合科学的实践规律,也符合英语的学习规律。
        2.2语篇分析
       保障从读到写环节的教学质量的前提是教师对语篇分析掌握得较为熟练。因为语篇分析是读写课程设计的起点,它决定了教学设计的内容和组织。因此,文本解读地细致周密,更容易关注到关键的知识点,才能帮助学生整合知识、技巧与英语综合能力。
        教学实践中,教师整理语篇分析应当遵循合理的顺序。首先由教师个人先解读篇章,接着由年级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与交流,最后修改并整理归类,形成用于课堂的校本。在备课阶段,应当以年级组整体修改出一套统一的教学方案,设计出最优的教学设计,为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能力和英语读写能力打好坚实的基础。
        2.3读写课后的思维锻炼
        在课堂结束后,教师应带领学生对课堂的词汇、语句、结构和写作要点进行梳理,优美的句式和合理的组织结构除了需要欣赏和熟读,还应当用逻辑思维的方式去理解背诵。当学生以反思的思维去课后积极思考,才能起到加固知识和技能的作用。
例如,回课的方式可以采用学生课后根据上课相关题材,结合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体会,写一篇介绍信或者读后感,这不仅是对课堂内容的拓展,还能检验学生对课堂的掌握程度,让学生思维不间断地得到巩固。
        综上,思维型课堂教学考虑了语言学习的科学规律,从认知事物的角度出发,让思维作为主导力量指导初中生对英语读写的探索,而不是恪守陈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思维型课堂教学也许能带给初中英语读写教学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王在鸿.探究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J].读与写,2020,17(23):281.
[2]王佩莉.指向思维品质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堂设问策略与实践[J].英语教师,2020,20(13):17-22,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