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静
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 江苏淮安 223001
摘要:近年来人们非常关注孩子综合素养提升的问题,音乐学习能够较好的的提升儿童的音乐素养,因此在开展音乐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孩子技能方面的训练,通过音乐教育来培养其音乐思维和音乐涵养,进而从小培养起孩子的综合素养。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城乡之间的差异也导致音乐教育方面的差距,尤其体现在音乐素养的培养方面。但农村地区的师资力量普遍不足,教学环境相对落后,音乐课程内容比较单一,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农村地区如何培养起儿童音乐素养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引导孩子乐于学习音乐,提升音乐素养。
关键词:农村 儿童 音乐素养 有效策略
尽管很多小学都开设了音乐课程,但这些小学音乐课程开展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是否会唱歌,是否能够唱的完整流畅,而如何培养起他们的曲目欣赏能力、培养起他们的音乐思维与涵养这些问题则被忽视。因此近年来教育学家开始注重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内容的创新,开始培养孩子音乐核心素养为目标,更加主张音乐素养的培养。文章的研究主要分析如何增强农村儿童音乐素养的策略,通过有效的教育形式让学生从小培养起音乐学习的素养,因此文章研究对于音乐教学内容的重组与整合,切实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学会积累音乐要素,为实现艺术人生奠定基石
从音乐的构成要素来看包括音色、音的长短以及高低等等。在小学音乐教材当中强调了音乐审美教育的基本原则,在《新课标》也中强调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明确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提倡孩子在音乐教学活动当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并培养起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能够在音乐作品中学习到音乐的表现力,能够从音乐作品中领悟到作者所表达的内涵。
想要从小培养起孩子的音乐素养和艺术细胞,需要不断积累音乐要素。想要帮助孩子实现艺术人生,必须能够让孩子在音乐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了解并掌握音乐的节奏与旋律,通过音乐要素的积累不断扎实音乐知识,要让孩子在音乐学习过程从中了解音乐要素和音乐技巧。特别是在一些音调、音色、音的长短以及节奏等讲解方面都要细致耐心,只有学会积累音乐要素才能更好的实现艺术人生
1.音准学习:以直观图谱突破学习难点
在音乐要素当中音的高低比较重要,音的高低也就是常说的音准,而农村孩子在音准的学习与把握方面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针对这一点应该有意识的强化这一方面的训练。
课例 1:小学第四册歌曲《法国号》教学过程:
在课堂上首先让让孩子们仔细聆听歌曲,然后随琴清唱,对于孩子重复出错难以唱准的乐句可以适当借助多媒体用来展示,使学生更加清晰直观问题所在:
.png)
(1)让孩子根据老师的手势高低来唱准音调
(2)对于复杂的旋律由师生共同合唱
(3)要让学生能够根据旋律边唱边徒手画图谱
通过对于上述课例 1的分析可以发现,在歌曲演唱过程中音乐要素的提取是比较困难的。针对这首歌的教学,可以采用柯尔文手势这种比较生动的教学形式,这样在孩子今后演唱过程中遇到类似的困难就会更加容易攻克。而且通过多次反复的练习孩子们的音程应该有一定的认知。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一些歌曲让他们了解歌曲的主题,体验歌曲的旋律特征来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
2.乐句学习:以表演想象感知内容
作为音乐主题思想的具体表现形式,乐句在整个音乐语言的表达过程中是最有利于提升孩子的音乐鉴赏能力的,孩子对乐句的感受能力越强,他们的音准把握就会更加精准。他们的节奏感也相对更强,所以如何在小学期间培养起孩子对乐器的感受能力是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
可以一小学音乐教材第5册当中歌曲《顽皮的小杜鹃》为例,这首歌曲节奏活泼、情绪欢愉而且在音乐中融入了一些俏皮的音效模仿杜鹃的“咕咕”声,使歌曲更加充满活力与童趣。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采用了游戏的形式,一名小朋友随着音乐的变化边走边唱,每没出现一个乐句就转换一个方向,有其他的小朋友扮演杜鹃,成竖排坐在这名小朋友的后面。当乐句中出现“咕咕”的叫声时,其他的小朋友就把小脑袋伸出来,同样用“咕咕”声与小朋友打招呼,转变以往的集体合唱的形式,能够帮助孩子更好的感知越剧。
农村音乐教学环境相对落后也没有城市的音乐教学设备先进,因此在表达乐句的“起”和“承”方面不够直观,再加上农村对身体条件有限,这就对音乐教师的演唱技巧和教学水平要求更高。教师在演唱时要让孩子要做好呼吸准备,陪同学生约定好演唱提示的手势,用双手指向表明乐句的“起”和“承”,如果长期坚持下去还是能够通过这些手势来感知乐句的“起”和“承”的,这样长期坚持下去有利于提升孩子乐句的感知能力。
二、学会表现音乐魅力,为实现艺术人生架起桥梁
教师应该意识到在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不仅仅是让孩子会唱一首歌,而是能够让孩子在演唱过程中很好的拿捏力度变化、掌握节奏变化,以更为精准的音质和情感来演唱。当前音乐教学开展的普遍现象是孩子的音调、音质以及力度变化拿捏较好,但普遍演唱力不足的现象。如何帮助孩子从小培养起音乐素养,更好的表现歌曲的内涵,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在教学过程中仍有漫长的路要走,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改进:
1.激发孩子振奋的歌唱情绪
首先要激发起孩子振奋的歌唱情绪,很多农村小学音乐课堂都存在着孩子演唱情绪低迷的现象,本身农村孩子就性格相对内向,他们在音乐课堂上没有充足的自信心,更多的来源于老师的鼓舞与肯定。如果老师能够激发起孩子振奋的歌唱情绪,多鼓励他们。用眼神与微笑激起孩子们振奋的唱歌情绪。有利于更好的帮助孩子表现音乐魅力。
但很多时候孩子并不知道用怎样的情绪与状态去演唱,这就要求音乐教师以自己的热情感染孩子,让孩子跟着自己的情绪状态演唱,来激发他们的演唱状态与情绪。总之音乐教师应该多与孩子一起去感悟去体验,才能更好的被音乐打动,学会更好的表现音乐。
2.注重多种表现形式的创新与即兴
从音乐的表现形式来看多种多样,对于歌曲的处理过程中,音乐教师要尽可能的发挥孩子的主导作用,转变以往的思维形式,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例2:小学第三册第四课《母鸡叫咯咯》教学过程:(拓展部分)
(1)学生分组吹奏、演唱歌曲。
(2)学生分组讨论用“3 5”两个音为指定节奏创编两小节的旋律。
(3)学生分组创作歌曲,师生共同演绎,培养对“3 5”的识谱兴趣。
(4)师生再表现音乐,共享音乐创作带来的快乐。
通过上述提到的音乐教学活动设计可以发现,教师采用分组的形式自己创编节奏旋律,充分发挥了孩子的主导作用,也培养起他们的创新意识。在孩子们进行音乐创作时,不拘于何种形式,不管是自配的乐器还是自创的声部都可以,只要是能够表达出孩子内心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就是值得肯定与表扬的。师也应该意识到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目的并不是如何掌握音质音准,而是如何培养小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孩子更加理解音乐的内涵,能够更好的表现音乐。
参考文献:
[1]杨美英.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8):171.
[2]赵桓武.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及改革措施[J].大观(论坛),2020(07):144-145.
[3]叶军.让孩子学“音”而“乐”——探析农村小学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J].黄河之声,2020(13):100.
庞静 1988年1月 女 汉族 江苏淮安 本科学历 中小学二级教师,工作单位: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223001,从事小学音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