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21期   作者:贾大庆
[导读] 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初中化学教学,既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素质提升的一大驱动力。
        贾大庆
        洛阳市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 471000
        摘要: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初中化学教学,既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素质提升的一大驱动力。对此,作为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师,应该在规范化学语言后,通过对化学基本观念的树立,加强对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培养,以此在其化学价值观念的形成中,化学实验能力的增强下,促进其核心素养的提升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化学;教学

        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中,初中化学教师不仅需要对学生展开知识技能的传授,还应该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如此来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当中,教师就应该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需要为着手点,通过对传统教学理念的积极转变,对化学学科的育人功能进行积极的发挥。以此在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索下,通过其对化学知识和学习能力的良好掌握,实现其核心素养的形成提升[1]。
一、培养学生化学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其实也是核心素养之一。化学学科的学习方法虽说与其他学科有着共同之处,但也存在相应的差异。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能够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从而增强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如常用的学习方法就有比较、类比、分析、推理、总结和整理等等。作为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师,要想对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进行良好的培养,就需要对学生良好的自主探究能力进行培养,更是要基于学生对正确学习方式的掌握,发展其良好的化学思维。如此方能让学生对化学知识结构体系进行自主构建,从而强化对其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如,教师在教学“常见的酸和碱”一课时,就可以对相应的教学情境进行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究学习此部分知识。首先,教师需要准备两个试管,分别在两个试管中加入进适量的NaOH和Ca(OH)2溶液,再基于此滴入进几滴CuSO4溶液。指导学生观察所发生的现象。其次,教师要拿出一个烧杯,在其中同样加入进适量的NaOH溶液,而后再将适量的CuSO4溶液倒进去。然后指导学生思考分析,在此两种溶液中,所发生反应的是哪几种离子?没有参与化学反应的又是哪些离子?并让学生在对情境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书写后,对所生成蓝色絮状沉淀的离子进行说明[2]。通过如此情境的创设以及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够让学生从宏观上对碱和盐反应的性质进行观察,能够让学生对碱和盐反应的本质进行微观分析,更是能够让学生通过对化学方程式的准确书写,以化学语言为角度,加强学生对碱和盐两种反应本质特征的掌握。从而能够在加强学生对化学学习方法的掌握时,实现其对“碱溶液+盐溶液-新盐+新碱”这一知识点的获得。
二、重视发展化学实验能力
        良好的化学实验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而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当中,教师就应该在化学课程教学中,对化学实验教学给予充分的重视,要在对学生的实验条件进行创造后,通过对学生正确实验操作技能的传授,加强其对化学知识的实验探究和完整实验流程的掌握。如此就能够在深入发展学生的实验能力时,加强其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强化其实践技能的形成,从而在其化学思想方法的形成中,促进高效初中化学教学课堂的构建。


        例如,为了能够加强学生对“NaOH与CO2能否产生化学反应”的探究,教师就可以展开相应的实验。首先,教师要准备两支试管,分别加入进适量的NaOH和澄清的石灰水溶液,再将CO2气体分别通入进去。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在此当中,学生能够看到,有石灰水溶液的试管逐渐的开始浑浊,说明其能够产生反应;但是因为放有NaOH的试管没有明显变化,因而无法对其是否能够产生反应的情况展开判断。基于此,教师就可以接着将适量的固体Na2CO3放入进试管当中,并通过适量蒸馏水的加入,来加强学生对溶液变化情况的观察[3]。通过观察,学生可以知道因为Na2CO3在水中的溶化,因而在第一种实验中“NaOH和CO2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并生成Na2CO3。但是该物质因为已经在水中溶化,因此不会出现明显现象”。此时,教师就需要指导学生对两者中是否生成Na2CO3展开检验。在第一个实验当中,滴入进适量的稀盐酸,对其是否会生成气泡进行观察。观察后,能够看到试管中会出现气体,由此就能够说明Na2CO3可以和HCI发生化学反应,进而生成CO2。通过此,就能够证明NaOH可以和CO2产生化学反应。利用这样一系列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是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从而能够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中,达到对其实践能力的发展。
三、形成学生化学价值观念
        在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中,包括科学态度和绿色化学思想等世界观、价值观重要内容,同时,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以及学生素质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纵观初中化学教材和相应的课标要求能够看出,对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绿色化学思想的形成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目的。对此,在实际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正确的化学价值观念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科学严谨学习态度的形成。从而能够在其保护环境意识的树立中,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绿色化学思想的形成。
        譬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NaOH来反应不同浓度的CuSO4溶液。在教材中,已经说明了此种反应最后能够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但是如果CuSO4溶液浓度不高,那么溶液中的沉淀就不是蓝色的,而是绿色的[4]。如果学生没有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很显然就无法对此种现象进行正确分析,进而也就无法对此部分知识进行深刻掌握。在此当中,教师自然也就需要利用各种实际实验,对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培养,以此在加强其对化学知识不同情况下的了解时,促进其绿色化学思想的树立、化学价值观念的形成,进而达到其核心素养的有效性发展。
结语
        实践证明,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在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教学要求进行深入理解后,加强对学生化学知识技能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如此为其以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朱铎亮.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探析[J].读与写,2020,17(19):212.
[2]王耿.基于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20,(15):159,161.
[3]邓双平.基于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5):121.
[4]王紫薇.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