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清雯
福建省漳州市第一外国语学校(漳州八中),福建 漳州363000
摘要:加强中小学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党、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思政理论课老师集思广益、齐抓共管。
关键词:新时代 思想政治理论课 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但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思政理论课当作一门答疑解惑的知识性课程,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如何让思政理论回归学生的生活,帮助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青少年解决“青春的困惑”,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和内心认同,是一个社会大课题。思政理论教师作为这项铸魂工程的主要承担者,责无旁贷。但新时代打造一支具备“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六种素养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不仅仅只是全体思政教师的光荣使命和奋斗方向,也是各级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需要共同践行的事业。
一、坚持党的领导,营造重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社会氛围
坚持党对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领导班子要带头制定具体的建设方案,在思政人员编制、专项培养和活动经费、宣传、督导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创设更多的实践和发展平台条件,让思政理论课老师有机会分享和参与交流党政的相关多媒体资源。营造全党全社会协同推进、关心支持思政理论课的建设的浓厚氛围,提升思政理论课教师职业地位和社会认同。
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思政理论课建设标准加强内涵发展
建立并完善思政理论课教师的选拔的机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要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六个素质”的要求,在思政理论课教师的遴选、培养、考核、评价等环节严把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选拔一批坚定马克思主义者的走上讲台,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的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规范教师评价和考核机制,畅通思政理论课教师的进出渠道,从制度上保证“适合于并乐于”从事思政理论教育的人员充实到思政理论教育队伍之中。
优化思政理论课教师的培养模式,创新培养举措。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要构建一整套有利于思政理论课教师成长的培养体系和理论轮训计划,组织外出研修、基层调研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在活动中一方面坚定思政理论教师对学生生命成长负责的教育信仰,另一方面也大大提升思政理论水平和职业素养能力。完善激励机制,重视思政教师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基地建设,重点培养、努力造就一大批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坚定和扎实的理论根底和专业水准的思政理论课领军教师,带动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向专业化、高规格迈进。创设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校领导要带头走进教学第一线,经常性地邀请思政理论界的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听课,对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动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为思政理论教师“走出去”参与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创设条件,让理论在丰富生动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展示时代魅力,绽放出绚丽的思想光芒。
着力推动思政理论课的课程改革。树立创新意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鼓励思政理论教师设计开展系列走心的活动课,学生扮演社会角色,直面认识困惑,讨论解决方案。促进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建立思政理论教师社会实践考核制度,既有明确的价值定位,又重视完成实践质量和效果,奖惩分明,确保每个教师发自内心积极参与。破除以往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包干的错误思维,树立思政课一体化思想,形成跨学科交流互动的协同效应,挖掘其他学科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和课程之中。
加强政策倾斜和人文关怀。在信息化时代,知识和信息日新月异,思政理论课教师的压力更大。中小学思政理论课的特殊性决定了在专业技术职务和岗位的评聘晋升中不能简单的唯考试成绩说法,应采用多重衡量标准并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重视发挥学校党团组织和工会、教代会的作用多开展文体活动、心理咨询,使思政理论教师时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三、砥砺自我,做一个德业双修、情怀深挚的思政理论课教师
新时代思政理论课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养才能真正上好中小学思政理论课,《意见》中“六个要”提供了最新行动指南和人生坐标。
首先,思政理论教师自身要有坚定的政治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敢于发声亮剑,理直气壮地讲信仰。夯实基础,扩展视野,潜心学习和领会新理念新精神,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在铸魂立德的工作中穿针引线,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做成就学生的筑梦人。
其次,思政理论教师要践行“工匠精神”,把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念、学理分析准确清晰地讲授给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和心理疏导,培养健全人格。同时,还要直面学生的各种疑难困惑,帮助他们明辨是非、追求真理,引导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思政课教师要提升自我的人格魅力,掌握学生的认知、心理、品德发展特点规律,通过幽默风趣、具有亲和力的语言,增强学生对课程的认同度,上好一节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积极探索和拓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提升思政教师队伍素质和思政理论实效。社会实践让思政理论教师更直观地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了说理的底气。同时,在基层调研中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的鲜活案例,也极大地丰富了课堂素材,有利于更好地诠释理论。思政理论教师不仅自己走出去,也要创设条件让学生与社会“零距离”,让学生在真实故事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观教育,了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体悟家国情怀。学生在社会大环境中受教育、辨美丑、经挫折,在感悟中锻炼意志品质,健康成长。
全面加强中小学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逐步从各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落实践行,构建队伍建设的联动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思政理论教育队伍的壮大,从而培养出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