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优化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第21期   作者:  王盈盈
[导读] 为了贯彻目前的高中政治教学方针,体现政治学科对学生头脑、心理的发展作用,

        王盈盈
        
        山东省齐河县第一中学
        【摘要】为了贯彻目前的高中政治教学方针,体现政治学科对学生头脑、心理的发展作用,教师要优化高中政治教学方法,遵循学思一体、劳逸结合的原则,改变学生懒散怠惰的学习态度,克服应试教育的局限性,阐明政治学科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推动学生精神品质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中政治 ?教学方法 ?探讨
         高中政治不仅仅是一门主要的高考科目,更是对学生价值观念、精神意识的重要发展课程,所以教师必须要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效。随着高中政治教学格局的扩大和教学深度的加深,教师不应该满足于已有的教学成果,而是要继续思考和探寻克服传统政治教学弊端,实现教学重大变革的方法与途径。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所以笔者在此提出了一系列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供广大教师交流学习。
        一、高中政治课有效教学的涵义
        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是指符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规律的教学,是有效果的教学,是有效益的教学,是有效率的教学。具体而言,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首先是符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规律的教学。包括符合提问的规律、激励的规律,评价的规律等。其次,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是有效果的,效果是积极的,符合预期目的的。也就是说,通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使学生发生了变化,获得了发展。教学是有始有终的,并非有始无终,抑或无疾而终。这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再次,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是有效益的,并不是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有没有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与否,也不是看学生考试成绩高低,而是指学生是否在原有政治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得到了预期的进步,真正的发展。
        二、高中政治课有效教学的特点
        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具体的学科,其既具有有效教学的一般特征,又有其特殊性。
        (一)教学目标的适切性
        适切的教学目标包含以下几点:1.不仅包括传统的认知与技能目標,还包括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不仅要重视习得知识与技能,更要以学生毕生的发展为关注点,将学生的成长看作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只看重结果。同时,知识的习得,技能的传承及经验的内化固然重要,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也绝不能忽视。新课程提倡的这“三维”目标也是有效教学目标的适切性所要求的。2.教学目标适合教学内容和课程资源。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课程资源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效果的高低与优劣。


        (二)教学内容的阶段性
        思想政治课基本理念中提出: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就是要着眼于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处理好“坚持灌输”与“讲求实效”的关系。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来看,要体现“区分不同年龄层次,各有侧重,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探索和把握高中阶段学生自身发展规律。从高中生身心成长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生理、心理和思想可塑性强等特点,紧紧抓住影响他们思想政治观念形成和发展的关键环节,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
        三、如何实现高中政治课高效教学
        (一)注重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价值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在现代化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注重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的多元化和有效性
        正是由于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学生呈现出差异性和不平衡性,要求教师在制定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制定时具有多元性,避免单一性。这种多元性不仅要体现在学生之间,同时也可以体现在班级之间或者是年级之间。教学策略应具有针对性,避免普适性,这种针对性不仅要针对受教育对象——学生,也要针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这样的教学策略才能称得上“有效”。所以进一步研究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策略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研究如何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制定多样的、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
        (三)注重评价的多元化
        评价本身就是教学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元智能理论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评价的内容,评价的主体和评价的方式。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要评价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也要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个性特长的发挥等;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同学、家长和本人都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体,教师同行同样可以通过“课堂观察”这一技术路径对教学行为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多元化,教师应该根据评价的目的、性质和对象,选择多样的评价方式,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反馈,提高教学有效性。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研究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教学策略,关注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探讨了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策略的内涵、本质和特征,笔者认为高中有效教学策略的本质是把有效教学策略的普遍性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殊性有机结合起来,为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采取的技术路径。希望本文可以为我国高中政治课高效教学研究提供一点参考,促进我国高中政治课实现全面的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于凤兰.思想政治课活化教学原则的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3).
        [2]胡洪.高中政治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索[J].才智,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