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美
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江龙镇第二幼儿园 5612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度在不断提升。加强幼儿园班级管理,有助于完善幼儿教育功能,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但是,乡镇幼儿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将对幼儿园班级管理内容和功能进行探讨,分析乡镇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乡镇幼儿园提升班级管理的对策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镇;幼儿园;班级管理;问题;对策
农村幼儿园根据办学性质的不同分为乡镇幼儿园、村级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等,乡镇幼儿园是公立幼儿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幼儿园主要办学形式之一。加强乡镇幼儿园班级管理方面探索研究,提升幼儿园办学和管理质量,必然能够推动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乡镇幼儿园班级管理相关概述
(一)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基本内容
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主要内容涵盖了生活常规管理、班级环境管理、人际关系管理等多诸多方面,这些管理均对幼儿产生引导和濡染的作用。乡镇幼儿园根据孩子年龄的不同,通常具有大、中、小班之分,不同年龄班班级管理内容也存在较大差异[1]。
1.小班班级管理的内容
小班孩子处在3-4岁之间,这个时期孩子刚刚入园,对幼儿园环境、教师和幼儿还很陌生,对幼儿园生活还缺乏适应,很多孩子会存在情绪不稳定的情况。而且,此阶段孩子与他人交往能力较差,生活自理能力欠缺,缺乏自律性和规则意识,进而在班级管理中存在较大难度。
小班班级管理内容通常包括生活、饮食、卫生等常规管理,需要教师引导孩子按照各项规范和要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受到孩子年龄因素影响,通常需要教师反复引导、示范,在游戏化教学活动实现班级管理。
2.中班班级管理的内容
中班孩子年龄通常在4-5岁之间,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生活中已经掌握了穿衣、吃饭等技能。而且,中班孩子对幼儿园环境、教师和幼儿已经十分熟悉,掌握了简单的交往技巧。在中班班级管理中,包括了生活常规管理和教育管理两部分,生活常规管理方面侧重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包含坐姿、语言习惯和行为习惯等;而在教育常规管理中,则侧重对各类集体活动、游戏活动等管理。
3.大班班级管理的内容
乡镇幼儿园大班孩子年龄为6周岁左右,这个阶段孩子之间表现出了个性化差异,正处于心理形成的重要阶段,好奇心强、争强好胜。在大班班级管理中,不但要注重常规管理,还要让孩子能够掌握自我管理的能力,能够管理好自己的生活,懂得如何与其他人相处,具备一定的语言沟通能力,具有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为升入小学做好衔接和准备。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功能
1.生活功能
乡镇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生活功能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功能,主要指教师在班级的一日生活中对孩子进行引导,让孩子能够按照要求入园、参加早操和晨检活动,参与班级的游戏、体育活动,按照要求进行饮食、午睡等;此外,通过班级管理,能够让孩子掌握一定的卫生保健知识,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卫生习惯和起居习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2]。
2.教育功能
幼儿园班级管理具备教育功能。幼儿园班级管理不仅注重孩子的生活方面引导,还通过各种活动让丰富孩子认知,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注重孩子智力的培养和性格的塑造,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交往习惯,初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二、乡镇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计划执行方面
从目前我国乡镇幼儿园教学资源来看,教师资源还比较短缺,尤其缺乏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优秀幼儿园教师。许多幼儿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对管理内容了解不够充分,管理意识较为淡薄,将幼儿园班级管理片面理解为对班级事务管理和生活秩序管理,对班级管理缺乏合理规划,进而影响到乡镇幼儿园整体教育效果。
(二)班级秩序方面
受到乡镇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影响,许多幼儿园还依然沿袭着传统的管理模式,教师成为幼儿班级管理的权威,随意性较强,对幼儿缺乏引导和示范。幼儿通常在班级管理中处于被动地位,需要严格按照教师的指令行动,许多乡镇幼儿园孩子对幼儿园生活存在恐惧心理,不仅影响到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也影响到孩子创造力的培养。
(三)师幼互动方面
乡镇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幼儿教师成为班级管理中的主导,孩子需要对教师的指令绝对服从,造成孩子对教师的恐惧心理。而且,许多教师对幼儿教育理念理解不够深入,在日常管理中缺乏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减少了师幼互动的机会,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管”的力度过大,“理”方面存在不足。
(四)家长参与方面
乡镇幼儿园是农村幼儿园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农村经济环境影响,许多孩子家长为了能够改善家庭生活条件,选择外出打工,许多孩子成为农村留守儿童,由隔代长辈或亲属代为照顾。家长的长期在外,导致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困难,孩子在生活方面缺乏家庭教育的监督和引导,增加了班级管理难度,影响到生活功能和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3]。
三、乡镇幼儿园班级管理中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要加强乡镇幼儿园班级管理,首先要解决乡镇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乡镇幼儿园由于缺乏师资力量,许多不具备相关教育资质的农村毕业生充斥到幼儿教师队伍中,导致班级管理内容不全面,管理手段落后。
1、扩大乡镇管理部门职能
乡镇幼儿园的直属管理部门为乡镇政府相关部门,对幼儿园教育管理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实现,对幼儿园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因此,需要扩大乡镇相关部门的职能,提升乡镇幼儿教育管理者的教育理念,提升对乡镇幼儿园的指导能力和监督力度,从而确保幼儿园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2、加强对乡镇幼儿教师的培养和考核
要提升乡镇幼儿园班级管理质量,需要加强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由乡镇幼儿教育管理部门和幼儿园积极组织,对幼儿教师进行教育和培养,加强对幼儿教师综合能力的考核,提高幼儿教师准入门槛,从而提升幼儿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班级管理能力。
3、加强幼儿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乡镇幼儿园需要增进与城市公立幼儿园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学习先进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优秀经验,通过幼儿园之间的合作,初级教师之间的学习交往,以此提升乡镇幼儿园教师班级管理理念,丰富班级管理手段,从而促进乡镇幼儿园班级管理质量的提升。
(二)创建和谐的班级环境
乡镇幼儿园需要结合不同年龄幼儿的成长发育规律,掌握不同年龄段班级管理内容,加强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根据不同年龄孩子兴趣爱好,进行教学材料的投放。这样不仅有助于丰富乡镇幼儿园教学内容,为幼儿创造自主探索的机会,还能够为班级管理创造有利条件,让幼儿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实现班级管理的教育功能。
(三)提升师幼互动积极性
要提升乡镇幼儿园班级管理水平,幼儿教师需要努力提升自身班级管理水平,实现自我完善,增进与幼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注重对孩子的合理引导,在班级管理中充分体现出自身的责任心,构建班级管理中的和谐氛围,打造班级文化,将孩子作为班级管理中的主体,摆正自身在幼儿教育中的角色,从而实现班级管理中的师幼互动。
(四)增进家园共育的合作
乡镇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孩子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结合孩子不同阶段成长特点对孩子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指导,从而实现家园共育,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此,提升幼儿园班级管理水平。
结束语:
乡镇幼儿园教育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班级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要提升班级管理质量,还需要从教师队伍建设抓起,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加强师幼互动,实现家园共育,这样才能促进乡镇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琳.论幼儿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华少年,2017
[2]蓝飞燕.幼儿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求知导刊,2018
[3]马玉红.幼儿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成才之路》,2016: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