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全军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实验高级中学 252400
摘要:物理学习是一个综合的学习过程。需要教师充分运用生活化教学,通过运用教学情境生活化、教学实验生活化、甚至是生活化的习题设计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激发出物理学习的乐趣,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最终实现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前言:物理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学习科目,其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生活中的常识,让学生能够得到较为综合的提升,所以在目前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既然物理知识多存在于生活,所以想要提升物理教学质量,就要全面的使用相关生活化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最大程度的提升学习质量,同时对于当前的教学工作来说,其需要完成有关的生活化教学开展,保证学生在学习到相关的物理知识,在实际的生活中还能够灵活运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1、教学情境生活化
高中物理的学习对逻理性和抽象性要求都较高,而且概念和知识点比较多,学生不易接受。如果教师依然使用固化的教学模式,是不能让学生激发出物理学习的乐趣,也不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需要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通过生活化教学理念,为学生创设物理生活的学习场景,让学生运用自己所熟悉的生活经验来解决难题,从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例如,在教授学生《牛顿第一定律》这部分物理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设计生活场景,以便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提升自己。在物理学习中,教师先提问学生相关的生活知识:“同学们,假如现在有一辆公交车驶来,由于是上班高峰期,所以车上的人也比较多。突然,司机发现前面有个人闯红灯,就踩下了急刹车,而这个时候,车上一位乘客就撞到另一位乘客,而那位不小心撞到的人说了一句话,被撞的人就不生气了。你们知道他说了什么吗?”当学生听到问题之后,都会觉得不可思议,想知道原因。接着,教师会让学生先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回答答案。然后在将惯性的物理知识告知给学生。这样,学生能够激发出学习的乐趣,可以感受到物理知识的趣味之处,让学生自愿加入到课堂学习中,从而掌握相应的知识点,有助于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2、教学实验生活化
在物理学习中,学生不但要掌握物理概念,还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和巩固自己的物理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将生活化因素添加到物理实验中,从而设计出生活化教学实验,以便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来解决难题。比如利用学生生活中的小物品来设计和开展实验。这样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让学生激发出学习物理的乐趣,使学生形成优秀的品质,实现未来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授《超重与失重》这部分实验教学课的时候。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需要学生通过实验来掌握超重和失重的相关的知识。因此,教师就让学生进行生活化的教学实验。在物理学习中,教师就先为学生设计相关的实验流程,然后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实验设计为:在透明的塑料瓶底部打个小孔,将灌满水的塑料瓶放在手中,瓶口朝下,记录水的现象。
然后,松开手,让塑料瓶自由落体,再次观察塑料瓶中水的现象。经过这样的物理实验之后,学生能够掌握超重与失重的物理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坐升降电梯时的感觉。这样的实验,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知识面上也有所拓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作业生活化
作业是教学的延伸,也是巩固基础知识的必然途径,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往往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是将文字化的例题作为唯一的作业内容,长此以往,使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产生脱节现象,因此,教师应设计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仅限于理论层面上,还能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双向发展。
教师在进行“形变与弹力”教学后,考虑到学生已经理解了弹力产生的条件,为了使学生巩固弹力的实际应用,因此,设计出生活化的作业,并提出作业要求:“请每一位学生运用相同的力捏橡皮泥和矿泉水瓶,记录两者形变的状况,在此基础上,请学生举出三个弹力应用的案例”,学生反馈的信息如:“篮球运动,弹弓”等等,通过这样的生活化作业方式,不仅加强了学生对弹性形变条件的掌握,还激发了学生思考弹力的应用途径,同时,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再局限于理论的理解上,而是构建起了良好的应用体系,无论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实践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提升。
结束语:从生活化入手开展高中物理教学,让物理知识贴近生活,回归生活,指导生活,这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目标,更是新时期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从生活化入手开展物理教学不仅能够使高中物理学科的意义与价值充分凸显,而能够使学生更直观地感知物理知识的内涵,物理老师应该从围绕高中物理教学的生活化入手加,大对教学策略与教学思路的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程忠汶.如何构建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154.
[2]吴熙. 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式提升物理学科能力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