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结合康复功能锻炼对无痛分娩产妇产后恢复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10期   作者:蒋学琴
[导读] 目的:对预见性护理结合康复功能锻炼在无痛分娩产妇产后恢复中的影响进行研究

        蒋学琴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妇幼保健院  兰州市730060

        摘要:目的:对预见性护理结合康复功能锻炼在无痛分娩产妇产后恢复中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门诊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20例无痛分娩产后产妇,将其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成两组,每组各有患者6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结合康复功能锻炼进行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康复功能锻炼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产后恢复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泌乳的有效率为56/93.3%,对照组为48/80.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睡眠质量及患者日间功能评分、恶露消失与子宫收缩恢复时间等各项疗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见性护理结合康复功能锻炼进行无痛分娩产妇产后护理应用,能够促进其产后恢复速度加快,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和效果。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康复功能锻炼;无痛分娩;产妇;产后恢复;影响
        
        有研究显示[1],无痛分娩产妇产后容易出现泌乳量较少以及睡眠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等多种不良反应,需要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来减少对患者产后恢复的不利影响。下文以我院收治的120例无痛分娩产后产妇为例,对预见性护理结合康复功能锻炼在门诊产妇产后恢复中的影响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门诊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20例无痛分娩产后产妇为例,将其随机分成两个组别,每组各有患者6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2至42岁,平均年龄为(28.7±3.4)岁,患者的平均体质量为(60.4±2.1)kg,生产孕周在37至42周之间不等,平均生产孕周为(38.8±1.2)周;对照组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2至42岁,平均年龄为(28.9±3.4)岁,患者的平均体质量为(60.5±2.1)kg,生产孕周在37至42周之间不等,平均生产孕周为(38.9±1.1)周。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其在年龄、性别以及生产孕周等方面无明显差别,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方法
        临床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康复功能锻炼护理,由护理人员指导产妇产后进行踢腿运动与深蹲起立、高抬腿步行等产后保健操锻炼,同时注意指导患者产后以平躺仰卧位、保持双下肢屈曲姿势,在搓热双手后,以产妇的腹部肚脐作为中心,将双手分别放在肚脐的两侧,沿顺时针方向进行腹部自我按摩护理,操作方式为每天4次、每次持续10min;在此基础上,还应加强对产妇产后恢复期间的饮食情况进行有效护理,指导产妇产后恢复期间应以富含纤维素的实物为主,注意饮食的营养搭配,同时注意多饮水、多喝汤类食物,禁食辛辣冷硬等具有刺激性的食物,以避免对产后恢复造成不利。
        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结合康复功能锻炼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全面的预见性护理进行干预。其中,护理实施前,应对产妇进行全面检查,并对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出现焦虑、恐惧等各种不良心理的产妇,应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干预;同时,还可以引导产妇通过听音乐或者是深呼吸等方式,对不良心理及情绪反应进行有效缓解,并注意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干预计划,提高其临床依从性。其次,对产妇的产后护理中,还应积极开展产妇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加强对产妇产后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及其变化的严密监测,并详细记录产妇的各项生理指标与出血量等,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针对具体情况,开展及时、有效的救治,避免对产妇产后快速恢复产生不利影响。最后,对产妇的产后护理中,还应积极为产妇创造和谐、良好的就医环境,加强对医院内部的温湿度管理,确保医院内部的温湿度适宜;并指导产妇产后以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多进食具有丰富的营养元素的食物与新鲜蔬菜、水果等,坚持少食多餐原则,禁止暴饮暴食,以避免对产后恢复产生不利影响。
1.3统计学分析
        对上述数据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分析工具为SPSS23.0,其中,对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结果以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泌乳的有效率为56/93.3%,对照组为48/80.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X2=7.246,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睡眠质量及患者日间功能评分、恶露消失时间、子宫收缩恢复时间等各项疗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下表1所示。

3讨论
        产妇分娩过程中剧烈的疼痛反应,不仅会促使产妇的不适感出现,而且会引起产妇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剖宫产比率上升[2],对产后恢复存在极大的不利影响。针对这一情况,随着无痛分娩在临床中的推广应用,在孕产妇分娩过程中通过麻醉方法有效减轻产妇的痛苦程度,从而促进其心理压力有效缓解,加快产妇产后恢复的速度,不仅具有十分显著的应用效果,并且越来越受欢迎。有研究显示[3],无痛分娩是通过麻醉方式促进患者分娩中的疼痛反应得到减轻和改善,它在促进产妇的身心状态改善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对无痛分娩产妇的产后护理,在其产后恢复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上文中,对我院收治的120例无痛分娩产妇分别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产后泌乳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产后睡眠质量与日间功能评分以及患者产后恶露停止时间、子宫恢复时间等疗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预见性护理结合康复功能锻炼在无痛分娩产妇产后恢复中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这可能与预见性护理在产妇产后护理中注重心理护理干预,通过对产妇的不良心理与情绪进行有效疏导,来缓解其对产妇神经与内分泌功能的影响,从而促进产妇产后泌乳实现,并提高其睡眠质量和日间功能水平,达到较好的临床护理应用和产后恢复促进作用效果。
        综上所述,在无痛分娩产妇产后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结合康复功能锻炼措施的应用,可促使产妇产后尽早恢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曾群,伊细红.探讨早期康复锻炼对剖宫产术后患者产后恢复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9,(9):2176-2177.
[2]吴丽春.产后盆底康复锻炼联合生物电刺激对产妇产后康复的临床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4):40-41.
[3]陈秀爱.早期康复锻炼对剖宫产术后患者产后恢复的效果评价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7):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