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增强扫描在肺癌诊断中的效果观察及准确率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10期   作者:张红丽 许丹 张敏 赵艳玲 岳玉雪
[导读] 目的:研究CT增强扫描在肺癌诊断中的效果观察及准确率。
        张红丽    许丹    张敏    赵艳玲    岳玉雪  
        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     252000
        【摘要】:目的:研究CT增强扫描在肺癌诊断中的效果观察及准确率。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肺癌疑似患者进行研究,先进行常规CT扫描确定病灶,再进行CT增强扫描诊断与病理活检诊断,观察CT增强扫描诊断肺癌的准确率以及各项灌注参数。结果:CT增强扫描诊断肺癌的准确率为95.16%%,误诊率是4.84%,无漏诊患者。肺癌患者的血流量与表面渗透性均明显高于肺结核患者、肺炎患者,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的血容量与通过时间均明显低于肺结核患者、肺炎患者,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增强扫描在肺癌诊断中的效果显著,诊断准确率高,恶性肿瘤与良性病变的灌注参数差异明显,利于鉴别肺癌与良性病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CT;增强扫描;肺癌诊断;效果;准确率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高,高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尤其是男性人群中,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排第一,严重地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1]。目前,尚未明确肺癌发病的原因,但许多研究资料显示与长期地大量吸烟有密切关系[2]。在临床上,治疗早期的肺癌有比较理想的效果,但中晚期的肺癌通常预后不佳,因此及早地发现肺癌是十分重要的。CT是诊断肺癌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诊断肺癌时多应用CT增强扫描。本文将选取80例肺癌疑似患者使用CT增强扫描检查,进一步研究CT增加扫描对诊断肺癌的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肺癌疑似患者,选取时间范围是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男性有52例,女性有28例;年龄在43岁至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47±12.53)岁;病程在2个月至12个月之间,平均病程为(7.28±4.86)个月;所选患者均有程度不一的咳嗽、咳痰等症状,通过常规CT或X线检查其胸部发现结节病灶,但未发现淋巴肿大情况,其中有30例患者有胸部疼痛症状,16例患者有胸闷气促症状,27例患者有发热症状。排除肺癌有既往手术史患者、肺门转移患者、碘过敏患者以及合并其他类型恶性肿瘤患者等。
1.2 方法
        所选患者均先进行CT增强扫描检查,再进行病理组织活检作为参照对比。检查之前叮嘱患者保持空腹状态,并指导其掌握控制自己的呼吸节奏以配合检查[3];然后先进行常规的CT扫描检查,定位出病灶,明确CT增强扫描的范围,通常是肿块与其周围的6毫米[4];再经过肘静脉团以3.0ml/s的速度注射60-65ml的非离子型碘帕醇对比剂[5],注射完成之后对目标区域进行CT增强扫描,将扫描出来的原始图像上传至工作站进行处理;最后对血容量、血流量、表面的渗透性以及通过时间等CT灌注的参数进行计算,通过数据现象进行诊断。
1.3观察指标
        比较所选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的诊断结果与病理活检的诊断结果,并计算CT增强扫描的符合率;计算CT增强扫描中良性病变与肺癌的灌注参数,并对比其差异性。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的研究数据使用的统计学软件均选用SPSS22.0版本进行分析,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均数±平均值”的格式,T值进行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的格式,χ2进行检验;若检验结果P值低于0.05,则两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增强扫描的符合率
        病理活检的诊断结果:在80例患者中,有62例为肺癌患者,18例为良性病变患者(15例肺结核与3例肺炎)。CT增强扫描的诊断结果:在80例患者中,有59例为肺癌患者,21例为良性病变患者(16例肺结核与5例肺炎)。CT增强扫描诊断肺癌的符合率为95.16%%,3例肺癌患者分别误诊成2例肺炎和1例肺结核,无漏诊患者,误诊率是4.84%。
        2.2 对比肺癌与良性病变的CT增强扫描灌注参数
        从CT增强扫描的灌注参数看,肺癌患者的血流量与表面渗透性均明显比肺结核患者、肺炎患者的更高,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肺癌患者的血容量与通过时间均明显比肺结核患者、肺炎患者的更低,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具体见下表一。


        3 讨论
        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环境的改变,我国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且病死率比较高,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属于我国临床需要重点进行防治的癌症。目前在临床上,有比较多的方法治疗肺癌,但肺癌患者的生存率依旧低于15%[6],最主要的原因是肺癌早期的症状不太明显,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处于肺癌晚期,错过了肺癌早期的根治时机,多为预后不良。因此提升肺癌早期患者的检出率是治疗肺癌的重要措施。
        在我国的临床领域中,一直比较重视肺癌的影像学诊断,着力于研究更加简单、高效、准确的诊断方法,以解决病理检查诊断的局限性,促进肺癌患者早日确诊,并早日治疗。常规性CT是使用X线进行断层扫描,能够发现显示患者的肺癌病灶,但无法确定其病理性质。CT增强扫描通过使用对比剂将病变与器官内的碘浓度差异以成像形式显示出来,比较碘离子的密度差,能更加清晰地显示出病灶的细微结构[7],更加利于肺癌诊断,能提升诊断的准确率。从文中的数据结果可以看出,肺癌患者的血流量与表面渗透性均明显比肺结核患者、肺炎患者的更高(P<0.05),肺癌患者的血容量与通过时间均明显比肺结核患者、肺炎患者的更低(P<0.05),肺癌患者与肺结核患者、肺炎患者在血流量、表面渗透性、血容量、通过时间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可为肺癌诊断提供较为准确的参考依据。
        总而言之,CT增强扫描诊断肺癌有较高的准确率、低误诊率和低漏诊率,利于患者早发现与早治疗,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巍博.CT增强扫描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探讨[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9,17(05):506-507.
[2]高瑞,李红恩.CT增强扫描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24):120-121.
[3]尹玲.三期动态CT增强扫描在诊断右肺上叶肺癌及纵膈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8,16(05):54-56+93.
[4]赵建,张巍,范承林,马万辉,张毅,黎海涛.高分辨CT增强扫描联合双时相PET/CT显像对肺炎型肺癌的诊断价值[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8,40(13):1242-1246.
[5]李海明.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肺癌的应用价值研究与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33):35-37.
[6]詹先进,郑大伟.CT增强扫描技术在周围型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10):46-48+80.
[7]董志坚,齐敏,师卫华.中央型肺癌的CT增强扫描诊断及价值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7,32(03):477-478+4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