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显微内窥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10期   作者:祝丰成1 庞佳宁★
[导读] 目的:探究脊柱显微内窥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
        祝丰成1  庞佳宁★
        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  云南 昆明  650204
        摘要:目的:探究脊柱显微内窥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86例不同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过程中采取神经管扩大和髓核摘除等治疗方法。结果:86例患者的优良率达到100%,1例严重患者经过2个半月治疗后康复;所有患者未出现马尾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并且在为期5个月的随访过程中没有出现复发病例。结论:脊柱显微内窥镜术能够清楚的呈现出神经根受压以及髓核摘除等情况,在手术治疗过程中不会破坏脊柱后柱,能够保持记住的完整性,是一种安全性、可靠性高的微创治疗技术,在临床上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脊柱;内窥镜术;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以青壮年为主要患病群体的多发病,发病率有日益升高的趋势,但是有很多的患者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并且能够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一小部分患者需要通过手术方式进行治疗。随着医疗技术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式也逐渐面向显微化和精细化发展,治疗的宗旨是减轻对患者的创伤,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并且减少术后并发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选择的8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64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在22岁~65岁之间,平均(44.2±2.7)岁;患病时间为6个月~8年,平均为(1.3±0.7)年。有34例患者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52例为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有10例,合并侧隐窝狭窄患者有45例。
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有腰腿痛,患侧以及棘间隙小关节有压深痛,向下肢呈放射性疼痛,直腿抬高试验中表现为阳性,经过CT和MRI证实,同时排除其他类型骨科疾病。
手术指征: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史半年以上,经过非手术方式治疗无效;首次剧烈发作时影响学诊断结果为游离型或是破裂型;合并神经根管狭窄;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合并有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钙化;中年患者,且患者时间较长,对生活和工作都产生影响的患者。
        1.2方法
采用硬膜外麻醉方法,患者俯卧在脊柱手术床上,进行常规消毒铺单等工作。在棘突旁边的0.5cm~1.0cm处使用细导针进行定位,确定病变位置的椎间隙。按照导针指示做一个纵行切口,长度约为1.6cm,并且按照导针顺序依次扩张,安装金属通道,与摄像光源进行有效连接[1]。在经过放大8倍~15倍的电视下清楚看见病灶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将椎板外组织清除,充分暴露椎板间隙黄韧带,下关节突内侧缘、上位椎板下缘。
使用剥离器或是刮匙将黄韧带分离,使用枪式咬骨钳将部分上位椎板的下缘和黄韧带咬除,充分包括出硬膜囊和神经根。使用微型尖刀以环形方式将纤维环和后纵韧带切开,使用髓钳将髓核取出[2]。探查患者神经根管,如果存在狭窄症状,则需要进行神经根管扩大治疗。将伤口清洗干净,拔除手术建立的通道,留置引流管,对切口进行缝合。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86例患者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下床时间等。根据Macnab标准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评价优、良、复发等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86例患者中,Macnab标准评估为优的患者为83例(96.51%),评估为良的有3例(3.49%)患者,优良率达到100%;其中有1例患者疾病类型为椎间盘炎,经过抗炎治疗、卧床休息后,2个半月患者康复。同时,患者未出现马尾神经损伤以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没有出现复发病例。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主要是髓核、纤维环以及软骨板腰椎间盘各个部分出现退行性病变,尤其是髓核病变后在外力因素的影响下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处突出或是突出与椎管内或是后方,对相邻的脊柱神经根造成压迫,导致患者出现腰部疼痛等症状,且单侧下肢或是双侧下肢与疼痛、麻木等一系列症状。其中以发生在腰部4节~5节、腰部5节~腰骶1节的病变病例最多,约占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总数的95%[3]。诱发病变的主要因素是退行性病变、损伤、遗传、自身椎间盘解剖弱点、腰骶先天异常以及突然负重、腰姿不正、负压增加、妊娠等因素。临床上根据CT、MRI检查时病变位置的表现以及病理变化等,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突出型、膨隆型、脱垂游离型以及Schmorl结节。无论是哪一种类型,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主要包括下肢放射性疼痛、腰部疼痛、马威神经症状等。
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一般病情较轻微的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且这是大多数患者都会采取的方法,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而对于少部分病情较为严重、非手术治疗方法无效的情况下,临床上会采用手术方法对患者实施治疗。目前,脊柱显微内窥镜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比较广泛,尤其是对于病理情况比较复杂的椎管骨性狭窄、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后韧带钙化等情况,以优点表现在能够准确的辨认并且保护好神经根、硬脊膜,同时能够很好的将神经根粘连分离,成功摘除髓核,避免止血难、手术视野小等弊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4]。
本次临床观察结果:86例患者的优良率达到100%,1例严重患者经过2个半月治疗后康复;所有患者未出现马尾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并且在为期5个月的随访过程中没有出现复发病例。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情较轻时可以不采取手术治疗方法,同样可以控制病情,促进患者康复;而病情严重时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非手术治疗方法无效,在这个情况下采取脊柱显微内窥镜术对患者实施治疗,可显著提高其治疗效果,降低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并且患者没有出现并发症,在5个月的随访期间内也没有复发病例。
        参考文献:
[1]尹国栋,林舟丹,程昌志,王充,李贵谦,刘世钦.两种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7(23):2119-2124.
[2]王鑫,史晨辉,孙建华,李江华,陈磊.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对不同年龄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9,35(22):3463-3467.
[3]方海名,张明,桑裴铭,陈斌辉,顾仕荣,卢良杰.经椎板间入路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J].上海医学,2019,42(08):489-491.
[4]牟朋林,陈克冰,杨建惠.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江西医药,2017,52(09):868-869+8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