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门诊检查患者静脉采血的心理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10期   作者:连怡萍 刘楠
[导读] 目的:探究分析门诊检查患者静脉采血的心理护理体会。
        连怡萍 刘楠
        山东省荣成市人民医院?山东?荣成 2643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门诊检查患者静脉采血的心理护理体会。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到2019年3月在门诊接受过静脉采血的患者共600例,把他们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00例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加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通过收集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静脉抽血过程中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护理效果上有很大作用,并且能让患者更加满意,因此在静脉采血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门诊检查;静脉采血;心理护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关注变得越来越重要。我院门诊病人不断增加,献血人数也继续增加。静脉采血人数也相继增加,这时就出现病人对疼痛的相关反应。静脉采血是临床护理的基本操作。静脉采血选择浅静脉,是侵入式护理的一种,因此,人们一致认为,最大限度地提高成功率,减少人类痛苦和不良情绪十分重要。这不仅需要护理人员精湛的技术手段,同时,还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具体因素,尤其是心理因素的影响。本文对通过心理干预,是否减轻患者疼痛反应的程度和不良情绪,是否能改进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作出调研,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9年1月到2019年3月在门诊接受过静脉采血的患者共600例,把他们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00例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140例,女160例,年龄21到56岁,平均年龄(41.2±5.1)岁,观察组男150例,女150例,年龄23到58岁,平均年龄(42.3±4.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实施静脉采血操作的护士年龄,技术水平等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同样操作以及常规护理方法:采用一次性采血针,检查患者是否合适,确保符合采血标准,确认信息,保持患者的正确姿势,握拳并适当暴露皮肤,在采血结束时告诉病人正确的按压方式进行止血。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施加心理护理:(1)采血前护理:保持和患者之间的良好沟通,护士在采血前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特殊情况,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并进行检查。耐心回答病人的问题,让病人缓慢而深的呼吸、分散其注意力等运用多种方法消除患者精神上的紧张,(2)采血中护理:采血室温度和湿度要调整。取样室适当减少等候人数,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护士在采血时态度温和,与病人交谈,转移注意力,保持患者心情的愉悦,有助于减轻疼痛,转移患者视线避免直视穿刺部位,如果患者血液循环不佳,体表温度低,要热敷采血部位再进行操作。采血后:耐心的告诉患者按压压力和时间,正确按压穿透部位。病人抽血后休息一下,等状态恢复就可以走了。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采用我院自制量表对采血的依从性进行判断,分为依从和不依从,抽血依从性=依从例数/总例数* 100%;采用我院自制评分表对患者护理满意程度进行评价,得分0-100分。
1.4观察指标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进行分析,采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采用(x土s)表示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 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81.56±5.16)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95.62±2.86),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具体见表1

3.讨论
        静脉采血患者往往会受到“精神过敏”的影响,如胸闷、恶心、紧张、焦虑等,增加了发生事故的风险。加泰夫斯的研究发现,疼痛不仅是一种生理现象,也是一种心理因素,不良情绪会加剧疼痛。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需求不断增加,心理护理也随之增加。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要对病人表现出热情和诚实,在护理技术性强、责任心强、观察速度快、质量高的同时,要学会与病人进行沟通和护理。帮助患者消除不安情绪和痛苦,让患者积极参与检查和治疗,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效率,保护医患之间的关系,提高医院的公信力,赢得患者的好评。
综上所述,在静脉抽血过程中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护理效果上有很大作用,并且能让患者更加满意,因此在静脉采血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4.参考文献
[1]米克热古丽·那吾力. 心理护理在门诊静脉采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养生保健指南, 2019, 000(028):134.
[2]丛玉红. 初探门诊采血患者的心理护理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 016(021):217-218.
[3]张素芬, 钟小丽. 门诊静脉采血的护理价值体会[J]. 医学信息, 2019, 32(z2).
[4]陈洪平, 周文营. 检验科静脉采血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