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凯
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 邮编130021
【摘 要】针灸经络学与解剖学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通过临床实践不断了解人体解剖结构使得针灸经络腧穴的信息更加丰富。对穴位解剖结构的研究是临床治疗指导的前提基础,本研究则针对经络腧穴与人体解剖关系的模型进行研究,为临床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关键词】经络腧穴;人体;解剖关系;模型;研究
随着我们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大家对于医学的要求以及应用也越发明显,当前医学临床的许多名词均来自于解剖学,人体解剖学也成为了临床医学各学科与基础医学的首堂课,也是医学 课程重要的理论基础。就现代针灸医学发展情况来看,腧穴、经络与人体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内容,它的研究成果在教学指导、疗效提升、针刺安全治疗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将经络腧穴与人体解剖学相结合,并共同作用到临床治疗和理论研究中,两者相辅相成,关系密不可分。下面进行经络腧穴与解剖学关系的实体研究,以完好尸体作为研究标本对象,一侧作为针灸经络、穴位电动显色,一侧制作穴位神经解剖标本,具有连贯性、可视性特点。
1 研究依据
中医学课程学习的基础即为解剖学,在中医学 实践与理论的学习均要求掌握针灸穴位与解剖学之间的基本联系,这也是中医学各专业学习的重要环节。
1.1经络腧穴与解剖学
解剖学在中医治疗领域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经络腧穴所存在的位置通常与骨节缝隙、骨肉腠理有关,在教学过程中,若无解剖学作为引导,则无法明确经络腧穴的骨节缝隙与肌肉腠理[2]。我们人体共计14经361穴,经外奇穴更是有四百多种,解剖标志定位取穴在一定程度上是运用我们人体体表的各类解剖标志来进行的,并当作定位的依据,比如骨的凹陷、突起、肌腱的显露、肌肉的凹陷、关节间隙、皮肤皱襞等,这些也是中医最基本的取穴法。以上均说明经络腧穴与解剖学之间关系的密切性。
1.2针灸技法与解剖学
在我国医学中,针灸学是中医学的瑰宝,是一门神奇且古老的科学,也是我国中医学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早于公元六世纪,我国针灸于其它国家传播开来,如今在亚洲、东欧、拉美以及西欧等一百多个国家与地区使用了针灸治疗措施作为患者的医治手段。就针灸疗法的基本内容来看,具体包含了针灸理论、针灸技术、腧穴以及相关的治疗器具等,临床实践也充分的展示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底蕴与极具特点地域特征,这是基于科学传统与汉民族所产生的医疗结晶。针灸治疗的技术手法十分重要,如针刺的深度、方向以及角度均有讲究,通常情况下,针刺深度以有针感而不伤及人体脏器为原则,这将要求施针都必须掌握人体全身重要脏器的体表投影。为此,针灸与解剖学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3]。比如在肩井穴行针刺治疗时,需要确定肺尖的体表投影才能下针,若在不确定的情况下针刺方向有误或深度过大则会伤到肺脏,并极有可能会造成创伤性气胸,为患者带来治疗痛苦,而若针刺深度不够,也将无法获得预期的临床疗效。
1.3按摩与解剖学
在按摩治疗中,其治疗基本依据即为人体结构的病理、生理之间的理论关系,为此,按摩需要以解剖学作为重要的理论基础。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使用按摩法进行治疗时,首先要对解剖知识进行了解,椎间盘的结构、位置、作用、数量等,只有了解这些解剖知识才能更好的清晰病发原因、病理变化、病发机制以及临床表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对症施治,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2 研究方法与路线
2.1通过观察以及触摸对人体体表结构、形态、深层结构以及器官在体表的投影与标志进行研究分析。首先,研究标本的一侧半身行解剖学处理,就以胸部为例,沿着前正中线,从胸骨柄上缘向下到剑突做一纵向切口,由外侧剥离皮肤、浅筋膜,注意保留皮神经,为了方便观察经络腧穴与神经、血管、肌肉之间的关系,要将半身血管、肌肉、神经充分暴露出来[4]。
另侧半身则以大体解剖学、人体测量学、表面解剖学来作为参照,并根据同骨度分寸、同身博弈等多种方式的结合来加以综合运用,同时确定经络腧穴的具体位置,这样才能更加直观、清楚在了解到两侧经络的走行以及腧穴的定位情况。
2.2经络连接导线、不锈钢针灸针、光源的防腐绝缘处理方式即在表面喷涂甲基丙烯酸丁酯或甲基丙烯酸。
2.3对于未进行解剖处理的半身行经络腧穴定位观察后,根据经络腧穴走行包埋经绝缘防腐处理过的导线,并以腧穴定位来包埋光源来显示出穴位亮点。
3 国内外研究概况
临床对于解剖学与针灸穴位关系的研究较多,综合检索文献了解到,国内未见实体表现腧穴与经络位置,国内已经存在实施解剖学与经络腧穴关系模型研究的文献报道,同时也存在通过电动显示技术表达解剖与经穴关系的文献报道。通过MEDLINE数据库的检索得到,国外未研究创建解剖学与经络腧穴关系的实体模式报道[6]。本研究与国内研究的步伐相一致,并研制成功,这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丰富教学手段、提升临床疗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 讨论
针灸经络学与解剖学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在长期的研究调查中,临床对于人体解剖结构也有了进一点的了解,经络腧穴的信息内涵也更加丰富起来,研究穴位的解剖结构是指导临床治疗与展示经络功能的前提基础。经络腧穴与解剖学理论上环环相扣,息息相关。在长期的医疗临床实践活动中,二者共同作用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证明了经络俞穴与人体解剖学结合应用的重要意义以及作用。例如临床中。针灸学就是有赖于穴位解剖结构以及腧穴的正确人体体表位置而进行相关医治。对于处于胸腹部、腰椎部以及头部的重要穴位区,由于所处位置在解剖学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使针灸的手法比如深度和方向等就存在一定程度不安全的因素和极大的风险性。在对人体解剖学的逐步了解中,经络腧穴的内涵也在日渐丰富起来。研究穴位的人体解剖结构是临床治疗的重要基石。我国传统中医以及现代医学对于形态结构和腧穴定位的描述主要是通过摄影穴位图像、手绘图谱、文字材料等手法来实现。充分的利用解剖学理论作用到中医的临床治疗和研究中,对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以及科学意义。临床针灸学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依靠穴位解剖结构的准确显示、描述以及对腧穴的正确体表定位。位于胸腹、头颈以及腰背部的穴位,因其所处的位置解剖结构较复杂且特殊,它的针刺方向、深度以及角度除了关系着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在临床的操作问题上也具有相关的安全性问题。以中医学穴位立体构筑理论为基础,并认识到穴位的解剖结构是由肌肉、神经、皮肤、血管、肌腱、淋巴、筋膜等多种机体组织以一定规律配布的立体空间结构[5]。本研究正确的运用解剖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中医治疗,进行经络喻穴与解削学关系的研究,可以在临床中更好的指导实践操作,规避风险,更好的为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好基础性服务。对保证治疗手段的安全、科学、提高治疗效果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医学与传统中攻在描述腧穴形态结构与定位则是依照手绘图谱、大量文字信息,亦或是扫描、拍摄穴位结构图片来进行。解剖学与经络腧穴的关系实体模型显示出穴位的深部脏器、毗邻关系以及形态结构位置关系为临床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平台。本研究分析了腧穴定位、穴位相关结构等基础与临床学科提供穴位的可视化形态结构,这将对于创建具有中医解剖学的特色可做到良好的理论准备,为临床针灸的教学提供了更加直观且理想的解剖学教学方法,同时也为临床研究针灸经络的实质提供了有利的研究平台。
【参考文献】
[1]程明亮,杨峰,冯培勋,贠跃进,李立国.人体经络腧穴断面插针塑化包埋标本的制作方法[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5,23(04):17-19.
[2]杨桐,王鹏琴.基于经络腧穴及解剖探讨眼针穴区特异性[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04):99-101.
[3]张诚.关于经络腧穴与人体解剖关系的模型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09):1358-1359.
[4]王晶,杨学智,朱庆文,李海燕,郭宙,牛欣.四诊合参辅助诊疗方法中经络腧穴模块的建立[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1,13(02):266-270.
[5]梁栋阳,李向春,马铁明,任路,任平.经络腧穴与解剖学关系的模型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27(03):596-597.
[6]Qmura Y,Takeshige C,Shimotsuura Y.Imaging of the stomach,and Iocalization of the stomach meridian & its acupuncture points in a human cadaver by the indirect”Bi-Digital O-Ring Test Imaging Technique” [J].Acupunct Electrother Res,2018,13(04):15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