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高中数学趣味性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月   作者:兰俊华
[导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工作需要进行改革,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所提出的要求。教师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拥有更强的个人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趣味教学便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趣味教学的使用,能够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本文对高中数学教学中,趣味教学策略的运用进行简要分析。

兰俊华    湖北省秭归县第一中学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工作需要进行改革,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所提出的要求。教师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拥有更强的个人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趣味教学便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趣味教学的使用,能够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本文对高中数学教学中,趣味教学策略的运用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趣味性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2-056-01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大胆地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即机械的课堂讲解教学方法,简单、呆板、直接灌输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高中生思维活跃、思路敏捷的性格特点,抓住他们对知识的求知欲和对事物的好奇心,采用生动活泼、趣味性强的教学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积极转化为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学习的良好动机。
        一、创设教学情境,紧抓学生心理特点
        为改变当下教师说教、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心理状况随时调整教学计划,从而使数学课堂散发教学魅力。首先,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然后沿着话题逐步过渡到课堂教学内容,如由世界人口的分布联系到集合的运算、3D电影的建立可与空间几何图形联系起来等,将学生感兴趣、能理解的事物逐步渗入课堂教学内容中。同时,构建完整的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利用数学逻辑进行汇总,从而缩短学生与数学学科之间的距离。其次,高中生学习压力大,心理问题较多,因此,教师上课时要紧抓学生的心理特点,如厌学、走神等,针对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做出调整。最后,由于这部分内容逻辑性较强,对于一些走神的学生,教师要采取提问、讨论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其课堂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教学情境,要紧抓学生心理特点,有效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
        二、进行巧妙合理的课程设计
        首先,强化课程设计的生活化。数学缘生活而生为生活所用,符号、公式、图形等都是生活的浓缩,课堂教学中应将其生活化、情景化,在形象贴切的情景中展现理论知识严谨的逻辑演变过程,扭转教师“讲”学生“练”的单调模式,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兴趣,培养学科气质,认识学科价值并终身受益。如学习随机概率知识时,利用红球白球机率实例归纳思考规律,最终将其再用运用到更广阔的生活实践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这种方法不是单纯的为生活而学习,也是培养学生作为社会人的文化素养和知识运用意识,轻松的学习氛围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维创新能力,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其次,有的放矢的组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组织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为中心。


根据教学内容,有的放矢的组织课堂教学过程是学习兴趣形成的切入点:开门点题是对开展新阶段知识的普遍使用方法,清晰明快的语言和思维方式,使学生对知识奠定坚实的根基;由浅入深,温故知新的方法环节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慌感,符合学习新内容的心理认知规律,如学习二元一次方程式时先回顾一元一次方程式的内容;推理陷阱是学习表面具有较大迷惑性知识的巧妙引入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本质的挖掘,培养其思辨能力;一藤带瓜式是对具有共同基础原理的相关知识学习的连贯学习方法,学习内容的相近性有利于知识间的渗透,如学习函数时,始终围绕因变量和变量的关系展开讨论。同时,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要选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速度,避免“满堂灌”和“一刀切”教育方法下,学生的掉队和弃学。
        三、积极组织开展趣味性活动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地组织和开展各种趣味性活动,让学生进行数学练习,通过这些练习使数学的抽象、单调、严密性得以生动、具体的体现出来,使学生的"双手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同时,基于高中学习是为备战高考最重要的学习阶段,在紧张的学习环境里开展趣味性活动,还对学生的身心以及思维是一种极好的放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完成对课堂知识的验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活动的构思应该结合课堂知识,切忌偏离路线,一切都以实现教育目标为基础,充分利用课余、周末等有限的时间,来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印象,以期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为构建特色教学,改观数学科目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奠定基础。
        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引领兴趣
        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是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必要因素,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产生好感效应。如果一位学生因受到某位老师的斥责而产生畏惧感,那么,他对该老师所教的学科是不会感兴趣的;反之,若一位学生因事受到有关老师的表扬和赞赏,那么他会喜欢这位老师进而喜欢该老师所教的学科。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在与学生交谈中,要把爱生的情感投射到学生心里。因为一个充满信任的目光、一张和蔼可亲的笑脸都会在他们心中掀起波涛。在教学手段上要灵活多变,语言表达要风趣幽默,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由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学习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师生情感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也是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关键。教师是师生情感的主导者,热爱学生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前提。当教师的情感倾注在数学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
        结语
        总之,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数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应该引起教师的广泛重视。通过趣味性教学的运用,使学生彻底转变已有的数学学习观念,把数学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与享受,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1]汪云霞.高中数学课堂“主体参与”式学习例谈[J].中学数学,2020(19): 81-82.
[2]梁丽丽.关于高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些思考[J].中学数学, 2020(19):87-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