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渗透“立德树人” 教育提高学生优秀品德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月   作者:钟仙娥
[导读] 高中阶段学生从未成年过渡到成年,这个阶段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德育教育也就成为了高中教育的重中之重。高中语文依托学科优势担负起了学生的德育教育这一重任,以新课标的要求为指导,将课堂教学结合课外实践活动等多种渠道作为思想教育的教学方式,切实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融汇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丰富语文教学的深刻内涵,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品德的发展。德育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

钟仙娥    湖北省恩施市第三高级中学  445000
【摘要】高中阶段学生从未成年过渡到成年,这个阶段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德育教育也就成为了高中教育的重中之重。高中语文依托学科优势担负起了学生的德育教育这一重任,以新课标的要求为指导,将课堂教学结合课外实践活动等多种渠道作为思想教育的教学方式,切实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融汇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丰富语文教学的深刻内涵,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品德的发展。德育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文章对“立德树人”的教育意义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立德树人;德育教育;教学策略;优秀品德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2-016-02

        高中这一阶段是培养健全人格、创新思维能力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时刻。这一时期的学生自我意识逐渐成熟,在生理和心理上较小学和初中时期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他们开始离开父母的约束,另一方面青春期的特征在这一时期开始显示出来,其内心渴望独立,向往自由,勇于追求独特个性,极易被外界的一些不良因素所影响。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考试成绩,也不是为了升学率,而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高中语文学科中应渗透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思想意识,最后也体现了教育的最终目的。
        一、深刻认识立德树人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培养了学生的高尚情操。高中学生逐渐走出青春期的迷茫和困扰,思想随着年龄增长而渐渐成熟,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容易被优秀的榜样所引导。高中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有很多关于优秀人物故事的素材,教师借助课文内容延伸名人故事的背景,通过学生崇敬的名人身上发生的故事对学生展开立德树人的思想教育,对学生情感上的熏陶感染力较强,培养了学生的高尚情操。
        2.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中学生始终是社会中一股进步的力量,在历史的浪潮中,有很多由学生自发组织的爱国护国运动就是最好的证明。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通过教材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感召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萌生历史责任感,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给予学生道德引领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我们作为教师,就要善于主动走进学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放下“家长”姿态,消除学生对于老师敬而远之的“畏惧”心理,并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立足学生的身心特点,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引领。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学会正视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差距,不能只以学习成绩去评判学生的优劣,要善于观察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以我自身为例,每节语文课上课之前,我都会提前几分钟进教室,开始学生以为我是来上课的,都比较拘束,然后我会告诉大家我是来提前适应环境的,让他们不用管我。在这几分钟里我会跟学生聊天,观察学生的情绪与表现,慢慢的他们会喜欢我提前几分钟到教室,愿意主动的跟我聊天、跟我交流,或者征求我的意见。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保持良好的上课心情,也会使学生更喜欢上我的语文课,更愿意倾听我给予他们的一些意见,我也会适时的给他们灌输一些德育知识,无形中优化了学生的德育素养。



        三、挖掘教材德育资源,回归文本,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果语文教学仅仅停留在示范、练习的层面,那么语文教学便会陷入尴尬境地。这样学生会做题却不能领略母语的精妙与伟大,学生作文假大空,却体会不到人物的精神。基于此,笔者本着尊重、欣赏的态度,注重因材施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高中语文教学回归道德。在《沁园春•长沙》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将“乐观主义”作为本节课情感教学的目标,让学生在诗歌诵读和课堂讨论中体会伟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改天换地的豪迈气概。诵读结束之后,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本词的上阕以写什么为主,而下阕又以写什么为主,上下阙是如何勾连在一起的。在小组讨论之后,大家开始发言,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景中含情,由景生情。幻灯片展示了一幅幅美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学生抓住关键字从不同层面描述了这幅生机勃勃的秋景图。如此壮丽的河山,怎能不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呢?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样被激发出来,他们也理解了这种捍卫河山、开创未来的豪情壮志。而对由景到情的过渡写法,也了然于心。“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在教学中,从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出发,唤起学生的热情,做到了教学实效与情感德育教学的统一。
        四、加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高中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内课外的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塑造热爱祖国的精神品格。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课内活动可采取课前五分钟演讲、抢答竞赛竞猜、辩论会、朗读比赛、书法比赛、给老师的一封信、向父母说悄悄话、写日记周记等方式进行德育渗透;课外活动有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舞台,每一册甚至每一单元的语文教材都安排了活动课,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将课本知识与学校所在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设计好课外活动课,让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科的特色决定了其活动空间广,活动方式多,活动内容丰富。只要语文教师肯动脑筋,就能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德育,使之逐渐成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品质的人。
        五、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优良品德   
        高考作文考试说明和评分标准一直是强调作文的思想内容、审题立意,即要求做到思想健康、立意深刻、感情真挚,高考阅卷老师一般都是将作文的立意、思想作为打分高低的最重要的标准,可见作文思想健康、立意深刻的重要性。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自然应当重视德育教育。文为心声,要学生写出观点正确、格调高尚、看法全面深刻的文章,作文教学中就必须自觉地有计划地渗透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充分发挥作文教学的特殊功能。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忽视或淡化作文的德育功能,是与新时期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相悖的。不仅审题立意,作文素材整理积累也是以各领域有突出成就的品行高尚的人为主。经常阅读并积累优秀人物的品德事迹,自己的品德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是当前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基础,这种教育理念坚守了教育的本质,体现出了教育的本真,符合新课程理念与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通过教育的力量感染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3]。由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积极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明确在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并在教学设计中充分渗透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去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最终促进学生道德观念的成长。但是要想达到理想的德育教育效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高中语文教师要坚持不懈地探索下去,思想教育与知识传播同时进行,实现最终的德育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胡循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探析[J].广西教育(中等教育),2018,(10),126-128.
[2]张晓瑜.因文立德立言树人——立德树人教育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文信息,2016,(12),172.
[3]何新永.刍议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力课堂的建构方法[J].课外语文(下),2018,(12),40-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