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问题设计,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月   作者:娄刚
[导读] 新课改背景下,高效课堂的创建并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其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配合。而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互动方式,有效的问题能够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点展开一定的类比、分析、判断与归纳,能够促使学生构建更加系统的知识体系。虽然提问会经常性地出现在课堂上,但是类似于“是不是,对不对”等非是即否的问题非常多,这类问题并不能将提问的重要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优化问题设计,从而在

娄刚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昆山西路第二小学  110036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高效课堂的创建并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其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配合。而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互动方式,有效的问题能够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点展开一定的类比、分析、判断与归纳,能够促使学生构建更加系统的知识体系。虽然提问会经常性地出现在课堂上,但是类似于“是不是,对不对”等非是即否的问题非常多,这类问题并不能将提问的重要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优化问题设计,从而在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的同时创建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问题;提问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2-155-01

        数学是一门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学生需要在问题的引导下展开相应的思考与探究。而且疑问会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会让学生积极自主地投入到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因而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因此教师要结合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认知经验,以及教学内容,减少提问的随意性,并设计科学恰当的问题,从而切实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结合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景,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数学是一门源自生产实践的学科,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无论是万以内的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还是基本的加减乘除或者问题设计,都会有生活化情景的影子。而且小学生的生活认知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提升,所以他们在理解基本知识点以及运用基本知识点的能力方面就会有所提升。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创设相应的问题情景,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百分数的应用》,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以银行存款为例,教师可以呈现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王奶奶将5000元存入银行,年利率是4.8%,存二年零3个月后,可获本利多少元?部分学生会跟随家长一起到银行存钱,他们会看到银行墙壁大屏幕上的存款利率,会看到存折上显示的具体利息,所以银行存款方面的百分数计算题目会有效唤起学生的生活认知经验。当教师呈现出以上问题后,学生就会思考银行利率的计算公式,并会结合题目中给出的相应数据,做出具体的解答。当学生理解了百分数在银行利率方面的应用后,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再次存钱时就会不自觉地展开相应的计算检查,因而就会用数学的思维来观察生活,解决生活问题。



        二、结合实践操作创设问题情景,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数学科目中的很多概念和性质定理都源自生产实践,比如测量,比如面积,比如周长,还有很多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及其运用,周长计算公式及其运用等,都是人们在大量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因此在学习平面几何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不妨创设实践操作方面的问题情景,从而创建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
        例如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准备好圆形纸片,直尺,剪刀,胶棒,以及其他操作工具,然后促使学生大胆想象一下,圆形卡片可以转化成学生学习过的哪一种图形?如果学生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预习,那么他们就知道圆形卡片经过一定的操作可以转化成长方形,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已知的,所以学生就能结合转化前后图形的边长关系,推导出圆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具体操作过程就是让学生运用直尺和剪刀,围绕圆心将圆形卡片等分成16份或者32份或者是64份,教师可以促使学生思考:等分好的份数是否会有区别等?然后学生要将剪好的小长条进行再次的拼接,使之成为一个新的图形。整个操作实践中,学生们会经历观察,分析,想象以及判断、总结等多个步骤,因而每一个学生的数学能力都会得到有效提升。
        三、结合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景,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基于信息技术的多媒体课件、网络微课以及APP等既能够直观呈现基本知识点,又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素材,还能够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而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较大程度上的发展。因此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恰当地运用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从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观察物体》,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呈现画有不同颜色且用不同方式放置的立方体,画面中可以有不同小动物看到的不同平面图形,然后促使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的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上看到的平面图形却是不一样的?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将相应的立方体实物呈现在班级学生面前,然后促使不同位置上的学生描述他们看到的形状和颜色,从而促使学生展开空间方面的想象与思考,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几何直观能力。
        总而言之,数学问题是学生探究知识的动力源泉,是学生展开数学探究活动的重要举措,学生会在问题的引导下经历观察、分析、类比、迁移和判断等一系列的学习过程,会经历知识的自主探究过程。因此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景,创设实践操作方面的问题情景,创设信息图片化方面的问题情景,从而让学生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优化小学数学问题设计促进学生主动探究[J].张鹭颖.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09)
[2]设计核心问题提升课堂效益——小学数学教学核心问题的设计与思考[J].刘红.数学教学通讯.2017(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