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实施静脉输液护理技巧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6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19期   作者:冷得英
[导读] 观察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静脉输液的护理技巧以及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9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74 例随机分组,对照组(n=37)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37)实施预防性护理。 比较护理风险发生率,护理满意度

        冷得英
        236300  阜南县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 观察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静脉输液的护理技巧以及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9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74 例随机分组,对照组(n=37)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37)实施预防性护理。 比较护理风险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堵管率2.7%、皮下血肿发生率5.4%,输液前、输液中及输液后满意度分别(93.59±3.20)分、(94.17±2.00)分及(95.18±1.69)分。对照组堵管率5.4%、静脉炎发生率 2.7%、药液外渗率5.4%、皮下血肿发生率8.1%、感染率2.7%,输液前、输液中及输液后满意度分别(80.49±3.15)分、(75.88±2.02)分及(74.28±3.50)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糖尿病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采取护理技巧,应用静脉留置针具有理想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患者;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护理技巧

        临床抢救、临床治疗中静脉输液是一种必要的给药手段以及方式。老年患者糖尿病患者长时间输液会导致手背静脉受到反复穿刺,血管具有严重的损伤,会导致患者的身心痛苦有所加重。通过静脉留置针开展静脉输液治疗,可以促进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静脉反复穿刺导致的痛苦明显减少。但是因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特殊性,需要重视护理技巧的应用。本文对我科采用静脉留置针开展静脉输液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开展护理技巧干预,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9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74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n=37)性别:男/女=21/16 ,平均年龄(79.54±8.45)岁,糖尿病病程(6.49±3.10)年。对照组(n=37)性别:男/女=22/15,平均年龄(78.74±7.56)岁,糖尿病病程(6.57±3.23)年。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①年龄≥60岁;②确诊糖尿病;③均应用静脉留置针;④具备自我护理能力; ⑤自愿参与研究。
1.3方法
        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护理技巧,具体方法:⑴静脉输液护理技巧:在操作前需要检查产品质量、到期时间、包装、型号、导管边缘、针头等相关情况。①正确选择穿刺位置:相关研究显示,血管条件和静脉炎发生率具有密切联系,血管选择应该远离关节、皮肤病变位置,首选上肢静脉。针对实施抢救的患者,在静脉输液过程中需要选择同一上肢的两处血管,穿刺手法选择从近端到远端,避免在下肢进行静脉留置针,以免出现下肢静脉炎发生率。确定穿刺位置后,在距离穿刺点10 cm位置处扎止血带,对穿刺部位采取2%碘伏进行消毒,消毒次数在2次以上,进针方向选择15~30°,回血以后调整针头角度。②导管固定:在留置针位置选择相匹配的透明薄膜进行固定,保证在输液过程中不被扭曲,尖端不会出现折叠现象。③封管:临床广泛应用的封管液大多为生理盐水稀释肝素钠,由于稀释肝素钠封管技术和生理盐水相比较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在应用过程中首选肝素钠生理盐水,注入量控制在3~5 mL,维持时间为24 h以上,选择正压封管方式,胶封管液推注完成以后再拔针,这样可以降低堵管发生率。⑵静脉输液护理措施:①输液前护理准备: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年龄较大,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表达不清的现象,护理人员需要保持良好心理素质,尊重患者,鼓励患者以良好心态接受治疗。在穿刺时护理人员可通过有效沟通和交流,转移话题,分散患者注意力,尽可能做到1次穿刺成功,让患者充分感受到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②病情观察: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巡视患者情况,观察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穿刺部位异常变化等现象,对渗出到皮下组织的药物要及时处理,从而减少患者在输液过程中过度消耗体力。指导患者采取卧床输液的方法,根据病情发展情况进行静脉输液速度调整,以避免出现心脏负担等现象。由于老年患者生理机能随着年龄增长在不断衰减,出现皮下组织萎缩,皮肤松弛现象,提高了血管通透性,降低患者皮肤感觉能力,即使药液渗漏出血管,但也没有出现局部肿胀、疼痛感,而且明显肿胀现象距离穿刺部位较远,因此要密切关注穿刺部位上端的异常变化。⑶静脉留置针护理措施:①定期进行静脉留置针透明薄膜的更换:向患者详细讲解更换透明薄膜的重要性,避免出现穿刺点污染、浸润现象,在穿刺点出现感染时应该常规消毒,更换新的透明薄膜,避免对穿刺点造成二次污染。②预防性栓塞护理:由于肝素钠能够避免血液凝固,因此在留置导管末端应该妥善连接肝素钠,针对输液不畅现象,应该采取输液器取2mL肝素,减少与栓塞的接触,输液完成后,需要在整个管腔中注35 mL肝素液,调整肝素液浓度,避免出现血管堵塞等不良现象。③穿刺点护理:在出院前进行严格检查,观察皮肤是否存在炎性改变,如果存在异常现象应该拔出留置针进行穿刺点局部消毒,并且进行脱碘处理,针对病情严重患者需要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应用抗菌药物及抗感染治疗。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静脉留置针护理风险发生率
        观察组堵管率2.7%、皮下血肿发生率5.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

3 讨论
        护士在执行护理操作时静脉输液是最常见的一种护理操作技术。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发生率逐渐提升,加上我国逐渐往老龄化社会发展,从而导致老年糖尿病患者静脉输液难度明显增加。护士静脉血管穿刺的速度、准确性、稳定性以及静脉通路建立质量,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院整体护理水平以及输液技术。因此,护理人员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静脉输液中,需要通过分析患者的实情况,采用合理的输液方式为患者开展治疗,为患者及时、合理的治疗提供保障,使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护理人员应该促进自身静脉穿刺技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从而使一次穿刺成功率有所提高,使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治疗依从性有所提高,确保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从根本上提升治疗效果。该文研究发现,实施预防性护理后,应用静脉留置针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堵管率2.7% 、皮下血肿发生率5.4%,与接受常规护理者相比,静脉输液安全性明显提升。进一步观察发现,该组患者输液前、 输液中及输液后满意度分别 (93.59±3.20)分、(94.17±2.00)分及(95.18±1.69)分,与常规护理相比,满意度更高(P<0.05)。叶美妹在研究中,同样选择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样本, 阐述了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期间的预防性护理方法,观察了护理效果。结果显示,实施预防性护理,可将患者的静脉炎发生率自12%降低至1% ,且能够将患者的满意度,自68分提升至98分,研究结果与该文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期间,实施预防性护理,能够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预防静脉炎、药液外渗、穿刺部位感染等风险,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党香莉.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应用路径式护理的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12):130.
[2]高姗姗.护理干预预防呼吸内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3):280-2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