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宇瑛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摘要: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大多会直接进入工作岗位,因此在校期间帮助他们提高专业实践技能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也是产教结合的一个重要目标。很多院校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实践技能,会在学校内部建立起生产性的实训基地,不仅可以发展相关的产业,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实习和学习的场所。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突出高职院校实用性和职业性的特点,同时实现企业与学校之间的相互合作,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基地建设
一、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本概述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参与主体是高职院校和企业,二者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在相互合作的过程当中发挥各自的优势,体现了教育教学和生产工作等多项功能。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这些基地还在其他方面体现出了更多的功能,比如社会服务、技术创新等。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第一是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它为高职院校的学生走向社会提供了一个“实习地”,为学生从学生身份转变到社会人身份提供一个缓冲的地带,使他们在锻炼实践技能的同时也能够了解社会生活的规则。由此可见,该实训基地不仅仅是传统校企结合下的技能训练基地,同时也是将学生塑造成一个合格职工的社会基地。第二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征。与高职院校的实践类课程相比,该基地所提供的并不是模拟化的技能训练,而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技能提高的真实环境,这除了可以满足教学活动的要求之外还可以进一步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第三是具有对接性,它体现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对接,同时也实现了生产和教学之间的对接。在该基地当中,专业知识将会融入到各个生产环节当中,学生在生产活动当中可以学习到产业理念、领悟到产业文化。第四是具有全程化。该实训基地不仅包含了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所有课程内容,同时还包含了生产标准,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生产、销售以及运行的整个过程当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二、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
(一)定标准
在高职院校职业资格标准制定的过程当中,产业行业具有较强的话语权,它同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发挥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建设生产性的实训基地,可以帮助高职院校结合学生的发展情况、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将那些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企业运作模式和发展趋势作为教学的标准,这可以为学生构建真实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使他们在真实操作的过程当中感受企业管理,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性地进行弥补与提高。通过这种方式,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可以实现相互对接,使学生具有更多的实践经验,在就职之后更好、更快地适应职场环境。
(二)用专长
在高职院校当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的实践能力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具有直接的影响。但是在实践当中发现,很多学校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对并不能满足与大企业相对接的要求,他们所教授的知识与学生和岗位真正需要的知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存在着岗位需求之间相互脱节的现象。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将企业当中优秀的技术骨干为学生直接授课,在教学实践当中为学生提供直接的指导,这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创共赢
要实现产教之间的长期、有效融合,离不开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并在这个过程当中建立起共赢机制。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立就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载体,可以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共赢。
对于企业来说,该基地可以注入新的技能型人才;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该基地的建设则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学生的实践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在这个过程当中,企业与学校需要相互支持,实现优势互补,帮助学生在基地当中提高职业技能、熟悉工作环境。
三、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策略
(一)实现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合理定位
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之前,学校需要先做好对专业人才的定位,能够结合自身的特点定位自身的专业。可以结合学校所在地的区位优势、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特点,实现实训基地与当地服务产业之间的有效结合。这不仅可以实现对实训基地当中整个教学过程的系统化,同时还可以直接承接周围企业的产品生产活动,将基地生产性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提高其中实训设备的利用率。这也是增强产教融合效果的重要途径。比如四川地区的高职院校周边具有丰富的茶叶资源,相关产业的发展潜力比较大,学校可以设置食品检测相关专业,培养一批具备茶叶检测能力的学生。这不仅可以突出该学校的专业化特色,同时还可以为当地的茶叶经济发展提供实用性的人才。在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当中,也可以将茶叶检测作为一个重要的方向,同时与当地检测机构合作来承担部分项目的检测工作。
(二)在实训基地当中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对员工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实训基地当中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对自身的专业形成正确的认知,通过有效规划来找到职业发展的方向。与此同时,在良好的文化氛围当中,学生可以在实训的同时更好地认知和体验职业,提前建立起对自身所从事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在实习结束就职之后也能够更好地融入到新的企业当中,适应新的工作岗位。为了实现良好企业文化的营造,学校和企业需要开展积极的合作,加深教师对产业和企业的了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精神。
(三)积极开发新的实训项目
为了使实训基地的生产项目持续地开展下去,需要围绕企业当中生产活动的一线项目来开发项目,同时将任务作为驱动、将项目作为导向,设立更多的生产性实训项目,并严格按照生产标准来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的培养,使他们了解规范化的操作标准。与此同时,在实训项目运行的过程中,还需要参考企业的标准来对学生的职业化标准进行考核,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规范。除此之外,在实训项目开发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需要熟悉行业的规范和标准,能够深入到企业当中进行钻研,了解社会发展需要。并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融合,在项目开发的过程当中促进产教之间的深度融合。
结语
总的来说,校内生产实训基地的建设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它突出了专业性的职业教育特点,可以实现企业生产资源和学校教育资源的开发,并使二者有效结合在了一起,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者之间的共赢。为了将该基地的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在建设的过程当中高职院校需要做好对专业人才和专业的精准定位。与此同时,在实训基地发展的过程当中,还需要建立起良好的企业文化,帮助学生养成职业精神、了解道德规范。最后,还需要积极开发新的实训项目,促进实训学习与产业发展之间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王为林,王大帅,陈彦恒.校企共建轨道交通工程专业群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2(02):42-45.
[2]李倩,徐超,张婷,涂小进,余承焰.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对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以“医药商品购销员”赛项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0(30):216-217.
[3]刘佳颖,魏珊.基于“产学研”一体化实训基地课程改革实践——以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口腔CAD/CAM技术改革为例[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04):160-161.
作者简介:赵宇瑛,(1968.09----)汉族,山西介休市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