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金菊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滨北办北城中学 256600
摘要:自从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就成为了教学工作的重要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我国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教师能够通过该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法治意识,这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也必须要基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样才能够发挥出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效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引言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相对应的学习阶段培养和发展能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的良好品质和关键能力,但就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来说,核心素养主要指发展学生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能力。对此,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就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寻求有效的策略,创新和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政治核心素养。
1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理念落后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仍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教师将自己作为教学的主体,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也没有考虑到该教学方法能否起到有效作用,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丧失了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论教学上,而没有认识到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之间的关联性,一味让学生背诵枯燥的理论知识,却没有引导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却无法对其灵活运用,这样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效果就得不到凸显。
1.2教学方法不当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的课程。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明显的生活化、活动化特征。这就要求教师在合理使用教材的基础上,应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灵活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活动中促进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时间、教学进度等限制,活动往往很难开展,或者活动仅限于教师简单的问、学生只需简单的回答“是”或“不是”的形式,没有真正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和探讨,教学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锻炼。
1.3教师素养缺失
首先,很多教师在思想道德品质方面就存在不足和缺陷,无法对学生起到正面的表率和模范带头作用;其次,很多教师的专业素养也不足,虽然其具备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基本素养,但是教学能力比较低,在教学的过程中只会固守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无法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与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导致教学过程十分枯燥和乏味。长此以往,只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学习效率低下。
2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策略
2.1加强师风师德建设,树立良好人生榜样
在初中教育过程中,教师既是学生前行的伙伴,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因此,通过加强师风师德建设,以鲜明的教师形象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教育能效,始终是开展道德及法治教育的关键。
其中,在融合核心素养培养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要充分认清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尽可能在成为学生成长伙伴的过程中以较强的教育能力和高尚的教师品格不断影响学生,进而在促进学生道德意识和法治思想有效启发的同时使学生的道德法治思维逐步形成。例如,在针对“服务社会”相关知识教学时,教师要以自身的生活经历为依托,不断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为人处世方法,在使学生养成热心助人、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等健康道德习惯的基础上营造融洽的师生交流氛围,进而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榜样。此外,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强调的实践教学,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社会活动参与机会,并积极在活动中扮演好领头人的角色,最终在以自身实际行动感动学生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社会活动的自主参与。
2.2融合历史知识,加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中,政治认同主要是指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要想让学生加强政治认同感,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因为对于中国来说,历经了被奴隶、被压迫,到中华人民奋起反抗,最终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其中主要的领导组织就是中国共产党,几十年来的艰辛与努力可想而知。对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适当的灌输历史知识,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以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为例,在讲解第四单元第十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有关中国的历史转折点的视频等内容,让学生通过观看了解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进而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2.3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升华学生认知
实践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延伸,同时也是学生升华知识和体验的关键。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要积极引入实践活动,打破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来提升自身的法治和道德素养。例如,在学习《人人遵守规则》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开展有关“规则”主体的交流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在大家的交流中,不断拓展和深化了学生的认知。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走向街头,在交警的协助下,感受一下交通协管员的工作,从真实的社会生活中,感受规则的重要性。在学习《爱在家人间》这一课时,我们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家庭作业,即观察一下家庭成员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家庭成员之间都是利用什么方式在传递爱的?以自己在家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下次课上进行有关“家·爱”主题的演讲比赛。学生通过对家庭生活的观察和留意,增强了自身对于家庭之爱的体会,激发了学生的感恩之心,以及对眼前幸福生活的珍惜。
2.4结合生活事例,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主要指能够让学生遵法守法用法,了解法律的基本常识并加以运用,自觉遵循社会法则,维护社会秩序等内容,而对于初中生来说,学生的法治意识淡薄,内心认为有关法律的事情离自己的生活范围很远,学生对法律知识了解很少甚至对法律知识完全不了解,而有关青少年犯罪的事情逐渐增多,青少年的犯罪率在逐渐提升,对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生活中青少年的犯罪案例,通过分析案例来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当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工作来说,其已经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初中课程,而是更多地承载着培养学生道德习惯和法治观念的重要作用。因此,广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充分认清自身于保障学生健康发展层面的重要角色价值,并在积极成为学生人生榜样的基础上不断就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进行创新,以此有效提升课程教育的整体水平,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增强。
参考文献
[1]饶绍刚.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20(05):68-69.
[2]何伟亮.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方法的探讨[J].学周刊,2020(05):17.
[3]李明利.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20(0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