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情境教学的作业设计方案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第20期   作者:靳苏
[导读] 核心素养的培养依托教学的各个环节,其中作业这个环节沟通教与学,不仅是课堂教
        靳苏
        上海市位育中学 200231
        摘要:核心素养的培养依托教学的各个环节,其中作业这个环节沟通教与学,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情境教学以其直观性、趣味性、生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和学习欲望,因此情境作业的设计尤显重要。通过科学设计作业,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建立生命观念,培养科学思维,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渗透社会责任意识,从而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情境教学;作业;设计
        一、情境作业的设计思路
        1. 以《考试大纲》为指导设计作业之前,教师需要认真学习《考试大纲》。研究近几年的合格考和等级考真题卷,确定相关章节的知识点在真题中出现的频次,找出相应课时知识点的考察重点,作为作业设计时确定题型和作业数量的依据。
        2. 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作业为教学服务,其目的是更好突破难点、落实教学目标,因此在设计作业之前,必须先认真研究课标,确定教学目标。
        3. 情境创设的依据
        在作业设计中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将生物学知识与学生实际感受有机结合,呈献给学生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背景,它可以是现实生产、生活材料,也可以是本学科的问题,还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等。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而且为进一步学习提供了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4.以学生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参考。陶行知认为,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通过课前作业还有平时的考练,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然于胸,普遍掌握较好的知识点在二轮微专题中可以带过,设计的作业主要针对知识和能力的薄弱点,重在让学生深度理解知识点,建立正确的学科观念,同时提升科学思维,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二、设计情境作业巧妙融入教学各个环节
        以考试大纲和教学目标为依据,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相应课时的作业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一节课的作业可以设计成三组,安排在课前、课中、课后完成,不同时间点的作业所发挥的功能亦有不同。三组作业最好是相同或相似情境串起来的问题串,通过认识问题、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完成情境作业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和生命科学对生活和社会的价值。


        1. 课前作业
        课前作业目的有两个,其一通过各种情境背景的引领让学生认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大致内容,让学生带着实际问题去听课,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其二,对教师而言,通过批改审阅可以在课前收集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问题,起到诊断作用,以便指导课堂教学,使复习课更高效、更有针对性。
        2. 课中作业
        课堂中,教师针对第一组作业反映出来的问题有的放矢,同时讲练结合,带着学生在课堂中解决新的情境问题和课前作业中的问题。新的题目应该需要学生的深度思维,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思维路径的训练:先从题目所给的信息中筛选证据,再对证据与核心概念之间做合理的关联,最后导出结论,整个推理过程必须思路清晰、论证充分,最后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总结规律。同时这样的作业也很考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上及时展示学生的答案,让学生之间相互观摩指正,更容易发现不足之处,进一步规范语言表达。
        3.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应该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并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有适当的提升,因此最好是以情境为背景的大型综合题。这样的作业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分析解决问题及实验探究能力,使其领悟生物学思想方法,培养科学素养,更好地适应新课改下的新考试。
        三、情境作业的特点
        1. 体现设计性
        教师要站在课标的高度,认真研究教学目标,对一节课的作业重新规划整体设计,哪个环节布置什么作业,这个作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都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用心考量的。
        2. 形式多样化
        作业不拘泥于形式,可以是判断题、选择、调查、实验、画知识框架图等。
        3. 更有针对性,少而精
        主要针对知识和能力的薄弱点进行设计,杜绝题海,尽量自编一些题目,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多归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作业角度进行人文关怀,切实达到减负高效的目的。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作业观”。立足于学生发展,努力探索优化作业的策略,挖掘知识背后深层次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理解学科本质,帮助学生建立学科观念,重视深度思维的训练,提升科学思维品质,多理论联系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真正落实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波 .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作业设计的几点体会 [ J]. 课程·教材·教法,2017(07) :987-988.
[2] 吴恒 . 新时代下高中生物教学需科学设置作业 [ J]. 生物学教学,2018(07) :87-88
[3] 邢爱妹 .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生物作业设计——以“生物的变异”为例 [ 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16) :90-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