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心理课堂中的实践探析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第20期   作者:蒋繁
[导读]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其主要教学目的不在
        蒋繁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金海小学         410600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其主要教学目的不在于灌输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更重要的真正要帮助学生提升心理素质,预防心理疾病,为他们的健康快乐成长之路砍平荆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语文、数学等文化学科同等重要,但是大部分教师、家长和学生并不重视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落实不到根本之处。鉴于此,本文就如何巧妙运用体验式教学改进现阶段心理健康教学莫斯展开论述,以期为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提供些微参考。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小学心理课堂;实践
        引言
        小学阶段作为九年义务教育中最基础的起始阶段,也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智力、脑力进步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一阶段实施心理教育,不仅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心理素质的基础。而体验式教学法是在小学心理课堂教学中最常用也是最有效地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增强互动
        心理课堂不应当是教师的独角戏,而应当在愉悦的氛围、互动的场域、坦诚的交流中完成教学任务。体验式教学是要把学生带入到具体情境中,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问题。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环节,给学生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环境,可以借助音乐、电影等媒介让学生更易进入情境,再通过游戏、分享会、写纸条、心理测试、情绪转移等手段让学生参与活动,表达内心情感。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以及不同情况因材施教,提出适合的方法纾解学生不良情绪。教师对教学环节的设计格外重要,这关系着学生的体验效果。例如,在学习“正确对待他人的态度”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疑问“班级里谁对待他人的态度最好”,让同学回答并说出理由,并给予鼓励和赞扬。然后教师再让学生不记名写下想对某个学生表达的意见,分发给该学生,让学生推己及人,自我反思,改正自己在与他人相处时的错误行为。最后,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感悟,写下自己的想要达成的目标,不断提醒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以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发现其他学生的优点,学会尊重、真诚地对待他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这种融入情境的体验式学习,学生可以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深刻感悟课本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把所学所思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将课堂知识为己所用,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人际关系,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2价值辨析,让体验走入心灵
        即使是低段的心理活动课,我们也不能把活动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要让每一个活动环节让学生有静下心来进行思辨与讨论的过程。充分运用小组讨论法、两难问题法、脑力激荡法等,让学生在讨论与辨析的过程中,透过现象,透过体验,来走入心灵,来督促检验自己的行为模式,解决价值冲突。如在《我喜欢和父母聊天》的一课中,在抛出了“快快地小烦恼”角色体验活动后,面对手捧手机忙于刷屏的父母,你怎样和父母进行沟通。低年级的孩子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与小主意。在思考与讨论的过程中,孩子们也能站在父母角度去思考,他们刷手机是否真的都是在娱乐。如在《不要靠近我》的心理辅导课中,主要是初识性骚扰。让孩子们在讨论中明白,哪些地方是自己的小秘密,不能被别人碰,哪些行为是需要站出来学会自我保护的。在玩贴贴游戏中,老师可以不断暗示,“我来贴喽?我来贴喽?”引导学生思辨,了解自己的防卫区。当然,教师还可以开展主题分享讨论,让每个学生轮流进行表述。比如教师引导学生科学控制自己情绪,就可以采用分享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师向学生提问,“当自己出现坏情绪时,应该如何进行排解”。

在学生激烈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引导,有助于强化学生对心理辅导课程内容的内化吸收。
        3设计教学活动,为体验式教学提供渗透入口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学仅仅局限于教师讲授与灌输,学生往往是坐在课堂上被动地听、被动地汲取、被动地内化。显然,这种方式并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基础知识的掌握,更不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在实践教学中,心理健康教师必要尽可能设计一些具有实践可行性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心理健康体验式学习提供切入点。比如,心理健康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生活拾记小本子,记录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以及自己的真情实感。比如,在学习《我喜欢我自己》时,心理健康教师可以准备一面大大的穿衣镜并设计“认识自己”的小游戏,让学生按顺序轮流站到镜子前去观察自己,并让他们在自己的小本子上画出自己。接着,教师也站在镜子前,对学生说:我喜欢我自己,因为我有大大的眼睛,长长的头发。你们呢?你们喜欢你们自己吗?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纷纷摩拳擦掌要进行表达,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我自己,因为我有一个高挺的鼻子、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我自己,因为我笑起来有酒窝、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我自己,因为我长得可爱极啦……在照镜子活动后,教师可以继续深入主题: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自己呢?那么除了长相以外,你们还有什么优点呢?你们还喜欢自己哪些方面呢?将你的优点写在拾记本上,并与的同桌互相交流吧!显然,这种有趣的课堂获得便为学生真实的体验提供了入口,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可以再一次审视自己,认识自己,并爱上自己,从而契合了教学的主题。
        4联系生活,加深体验
        生活是所有素材的来源,当把书面化的知识转化成生活经历,许多障碍就迎刃而解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减少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同感,使学生在联想中化难为易。再者,教师通过生活例子来解释问题,也能对实际生活起到促进作用,帮助学生改善日常行为。除了联系生活之外,教师应当训练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角色扮演,借助这种模拟演练开发学生思维,锻炼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师一定要逐步推进,注重衔接引导,切忌一概而过,急于求成。教师要构建的是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所以必须在联系生活、换位思考时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示课程。教师可以把学生经常遇到的情况当成案例给学生讲解,让学生独立分析。比如,在“网上交友”一课时,先提出几个问题,“大家有没有网友”和“网上交友有哪些让人心动的理由”,让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并派代表发言。然后教师再列举生活中网友诈骗的案例,通过视频、法制节目等让学生了解真相,让学生尝试分析网友诈骗成功的原因,同时让学生设想如果是自己是否会上当受骗;当遇到网友诈骗时,学生应当如何处理。最后,由教师总结网上交友的利弊,让学生学会在网络中辨别判断,保持警惕。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知识吸收能力,使其在思考中融会贯通。以生活为桥梁的体验式教学能够调动学生激情,发挥学生想象力,帮助学生突破自我。
        结语
        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对小学心理课程益处颇多,教师应当积极借鉴此种方法,培育学生的良好品质和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借助实践方式不仅能使体验式教学发挥实际作用,也能推动学生在实践中自我成长、增长知识,学与做互相促进,为国家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朝晖.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6(6):112-113.
        [2]王灿明,李朝阳.小学体验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验[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8(29):40-41+45.
        [3]陈晓玲.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心理课堂中的实践探析[J].心理月刊,2019,14(16):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