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国画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0期   作者:朱兆婷
[导读] 国画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国画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具有很好的教育、审美和情感熏陶价值。小学美术启蒙教育应当融入国画教学活动,通过国画丰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内容

        朱兆婷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小学部  江苏省  南京市  211100


        摘要:国画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国画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具有很好的教育、审美和情感熏陶价值。小学美术启蒙教育应当融入国画教学活动,通过国画丰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小学生的创作兴趣,提高小学生的美术素养。本文立足小学美术国画教学的现状,探讨国画教学的价值、原则与创新策略,从而形成当代小学生对国画艺术的认同感。
        关键词:小学;美术;国画;策略
        小学美术教学应当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优化教学活动过程,以多种形式的美术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国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代表,具有极大的欣赏与价值,教师应当围绕国画的意象美和深远的内涵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增强小学生对国画认同感,提高小学生国画兴趣。
        一、小学美术中国画教学的价值
        国画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绘画艺术风格多样、流派众多,融入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审美、教育、引导作用。积极在小学阶段组织开展国画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鉴赏与创作意识,提高学生国画创作水平。在小学美术课程融入丰富的国画教学有助于推动学生开展国画创作与鉴赏活动,促进学生运用国画的技法进行美术创作。在小学阶段大量的组织开展国画教学还可以促进小学生深入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推动学生形成民族意识。
        二、小学美术中国画教学的原则
        1.兴趣出发原则
        国画在美术教学中有重要价值,国画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优化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传统的美术教学小学生的天性开展国画教学活动。新时代的国画教学应当激发学生的艺术天性与创造力,以情境性和游戏性的方式渗透国画教学的内容。只有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兴趣特征出发,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国画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在通俗易懂、简洁生动的语言中助推学生理解有关国画的相关知识。
        2.因材施教原则
        国画教学还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国画教学的方式众多,教师应当吸引学生开展国画学习的注意力,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组织开展国画教学。教师可以布置多元的国画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密切关注身心发展的需求,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布置具体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优化国画教学的目标,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推动学生投入国画学习实践。
        3.推陈出新原则
        国画的形式多样,国画技巧不仅需要日积月累的练习,还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需要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渗透国画技能的教学内容,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多种不同的国画创作方式、技能技巧和技法。只有国画课堂夯实基础,才能促进学生进行大胆国画创作。
        三、小学美术中国画教学的策略
        1.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小学美术教学中国画教学应当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入手,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自由创作的空间,引导学生尽情的进行自我表现。只有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展示平台,才能鼓励学生主动投入国画学习实践。国画教学时,可以在学生临摹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技巧教学的方式,组织开展一些水墨游戏活动,这样才能可以达到自然、童趣的教学效果。教师只有让学生在水墨游戏中动起来,促进小学在玩中了解传统绘画方法,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切感悟,才能推动学生掌握多种创作方式,达到开辟新的水墨画教学天地效果。


        2.培养学生探索意识
        国画创作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当采用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推动学生参与美术教学活动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小学生处在美术学习的起步阶段,对国画的了解不深,应当避免单纯的国画艺术的理论理解,应当在绘画教学中参与寓教于乐的方式。其次,国画教学的关键在于让学生体会不同的美术知识,控制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进一步明确游戏的价值与投入时机。第三,国画教学时应当使用生动、活泼、通俗的语言,运用学生理解的方式讲解国画的技法,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消除国画学习时存在的枯燥感。
        3.引导学生积极观察
        国画来源于生活,生活是;画创作的素材源泉。教师必须激发学生个体对国画的创作实践意识,提高学生的国画创作欲望,培养学生耐心观察的习惯,让学生沉浸在国画艺术活动当中。首先,教师应当把生活中的现象融入到国画写生教学当中,围绕主题进行国画内容分析,从而增强学生的造型能力,让学生尽可能的描述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其次,教师还可以把小学生带到户外,引领学生进行他细观察和深度的思考。绘画可以增强学生的鉴赏力、观察力、让学生获得更多灵感。第三,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鉴赏一些名家画作,介绍一些国画作品幕后的故事,让学生深刻的体会作品的丰富内容。
        4.发挥网络教学作用
        在互联网+背影下开展国画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推动学生主动投入美术创作活动。国画教学应当融入直观性的教学元素,教师应当构建一个课上课下有机互动的教学体系。具体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模式开展国画教学实践活动。首先,通过微信的方式发挥课前导学的作用,通过微课堂引导学生进行国画学习。其次,通过微信群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国画学习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在微媒体展示国画创作成果,构建师生在线互动指导平台,满足对学生个性化指导需要。第三,教师还可以在学生课下国画创作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问题,并且进一步调整课堂国画教学内容,以便于课堂教学更加贴近实践,丰富国画教学的内容,提高国画教学的整体质量,达到促进国画教学活动创新开展的目标。
        5.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形式
        课上国画教学仍是培养学生国画通力的主要渠道,教师应当进一步组织开展丰富的课上趣味实践活动。首先,融入国画游戏活动,进一步围绕国画教学组织开展游戏项目,组织学生开展笔墨游戏,引导学生玩儿笔、玩墨,让学生在练笔实践中发现墨色变化,推动学生观察墨画的纹理,从而激发学生对国画的兴趣。教师还要进一步拓展国画教学的思维,丰富国画教学的内容。鼓励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创作国画作品,突破学生仅仅临摹国画作品的学习限制。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通过学生的共同作画完成复杂的国画作品,这样都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推动学生积极投入国画实践,提高学生国画实践能力。
        结论:国画教学应当从小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合理布置开展趣味性与实践性相关联的国画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国画学习的主动意识,达到提升国画教学质量,加快国画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主动投入国画学习实践效果,做到个性化、趣味化、游戏化、实践化和高质量开展国画教学。
        参考文献:
        [1]金晶.小学美术中国画教学分析研究 [J].艺术教育研究,2019,12:176-177.
        [2]李璐.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国画教学研究[J]. 艺术教育研究,2020(08):152-155.
        [3]张琳.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国画教学策略[J].课程与教学,2019(27):59-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