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建晓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娄桥第二小学 325000)
摘要:教育是国家的重中之重,德育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对学生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的指导,让学生可以在学习教材中的文化知识时,也可以极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对于自身思想的意识。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学生应该主动的去学习有关德育的知识,并且教师还应该主动的给写生更多的引导教育,使得学生可以快速的树立正确的三观,更好的推动小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的发展。本篇文章就新时期背景下,小学的德育教育面临的问题,以及提升教学有效性具体措施的落实进行更深一步的分析,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关键词:新时期;德育教育;有效性分析
优先发展国家的教育事业,持续的加快国家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脚步,更好的进行教育工作是新时期国家对于教育事业提出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去贯彻落实国家对于教育事业提出的要求,学校应该带领全体的老师和学生运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来响应国家对于教育事业提出的要求。自主的增强和完善学校对于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有意识的去实行国家倡导的教育为先这一发展战略,德育教学应该由小学生开始抓起。经常举办与德育工作相关的课程探究,主动的形成“立德树人”这一教学目标,积极的研究小学实施改革的新渠道。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坚持围绕管理育人、教书育人与实践育人这些方面,落实教学与思政教育双管齐下,科学合理的去创设德育教学的课堂内容,进而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质的飞跃,还可以更好的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和思想道德的水平得到更深一步的提高。
一、进行小学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德育作为小学生接受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利用德育可以更好的培育学生正确的三观。经过小学德育教学,养成正确的道德规范,这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是具有很大帮助的。
首先,就是学校和老师的教学方法过于死板。当下的小学德育教育还是存在教学方法较为死板的情况,其中突出的表现就是德育教学方式过于固定,教学的方法十分呆板僵硬,一般只是注重教学的速度以及教学的形式,恰恰忽视了教学中的重点,基本是运用传统的讲述性教学,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自顾自讲,无法身临其境的去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感受,所以这就造成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无法进行更好的发挥,如此呆板僵硬的教学方式不仅仅导致学生对学习越来越缺少兴趣,还为小学德育教学活动的展开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学生只是被动的去学习,缺少创新,抵制思考,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就完全失去了教学本来的意义,所以这对于学校和老有效的开展教学工作是非常不利的,最后无法实现国家对于德育教育所制定的目标。学生之间在学习能力方面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学生在道德意识方面的能力还是有待提高的。
其次,就是学校和老师的教学观念仍然非常落后。一些学校和老师更加重视是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以及部分重点初中的升学率这些问题,而针对德育教育对于学生以后成长具有的重要作用往往被忽略不计,造成了德育教学越来越趋于形式化,一些学校在进行德育教学时,未能认识到时代的变化给德育教学带来的巨大影响,教学的内容以及活动依旧较为的单一和重复,进而严重的阻碍了德育教学在未来更好的发展。
二、新时期下提升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策略分析
怎样转变当下小学德育教学的现状,,提高小学德育教学的效果已经变成大众广泛关注的热点,新时期下的教育体制,笔者针对怎样让小学的德育具有有效性进行了一些研究。
(一)准确了解德育教学的目标,增强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学校应该以德育教育当下的情况作为切入点,给予德育教学工作足够的关注度,对于德育教育的任务进行适时的安排与布置,进而有效的促进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的建设。增强对于德育教师的适时指导,让德育教师在进行实践的教学活动中持续的学习与德育相关的知识,把德育知识主动的渗入到小学的课堂教学中,快速的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制定“立德树人”的课堂教学目标,利用德育教学的实践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德育教育对于自身的重要性。使小学教师能够体会到当下德育教学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自主的学习和落实党的方针,使得学生可以快速的形成正确的三观,提升小学生对于这个时代的责任感。在平常的德育教育中,教师应该实时的设置有关德育教育的教学目标,实时的了解德育教学活动中的首要任务,始终围绕德育这一主题来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更好的呈现了德育内容中的重点与核心,让小学生在德育方面的素质获得综合全面的提升。
(二)合理安排德育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情境
首先,就是开展传统文化相关的大课堂。合理的安排课堂时间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文化大课堂,同时把与其相关的课程纳入到德育教学的计划中来。利用宣传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弘扬美好品德以及社会功德等,为学生渗透优秀的道德品质。其次,就是设计浓厚的德育气氛。有效的借助学校的广播、学校的宣传栏以及学校的文化墙等这些宣传方式,来对学校中的好人好事以及校园公益进行宣传,设计浓厚的德育气氛。最后,就是举办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老师应该自发的根据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以及中秋节等国家的传统节日,举办演讲竞赛、文艺演出、话剧表演等一些活动,根据国庆节、卢沟桥事变、汶川地震等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历史事件,举办相关主题的班会,主题辩论赛以及知识竞赛等多样化的活动,根据感恩节、学习雷锋日和植树节等举办与公益相关的主题活动。利用各种各样的活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传播中华民族文化,增强小学生在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以及关心他人这些方面的情感。
教师不只是学生平常行为的指导者,同时还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实践教学的时候务必要树立好榜样,对于学生既要关爱,也要对其进行严管,注重对于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面对犯下错误的学生,应该带领其对《小学生守则》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真实的感受到,自己生活的班级是多么的温暖而又井然有序。把理想教育和德育教育科学合理的结合到一起,及时的实行有效的措施,使得学生能够形成远大的理想,并且合理的指导学生,使学生为了实现自身的理想去奋斗,身为老师,就要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职责,运用理想来激励小学生,同时更好的帮助学生更好的面对未来发展的阻碍。
三、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伴随着国家对于小学素质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于培育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更为重视。德育教育需要从小学开始抓起,老师应该自主的创新和完善自身教学的理念,同时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教育。小学老师应该更为深入的去挖掘,持续探究提高德育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渠道,这样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章智.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5(35):384-385+388.
[2]黄修龙.新时期小学德育的有效性教学策略[J].教育,2017,(30):70.
[3]卓伟良.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的相关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