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玲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第一小学 110034
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五千年来立身之根本。传统文化弘扬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学校对学生的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学,因此,基层教育便显得尤为重要。优雅情趣的文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高尚品质的熏陶,都会引导小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良好道德修养且富有文化知识的人。本文将从课堂教学联系传统文化、拓展课外教学资源、传统节日熏陶,文字教学渗透等方面,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进行分析,希望对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借鉴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渗透;方法
前言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多种多样,且寓意丰富,比如说各种传统节日,传统美德,文化艺术等。小学生在其他课程中,可能不大容易接受到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但是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来讲,就容易多了。语文学科建立的基础就是中华传承了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长期肩负着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任,让小学生在平时学习好基础语文知识的同时,成为一个具有高素质文化教养的人。
一、课堂教学联系传统文化意识
小学语文课堂从前的教学模式是,语文教师先简单地为小学生讲解生字的读法和含义,再帮助学生找到文章的中心论点,基本上对这一篇文章的教学,就算是告一段落了【1】。长时间使用这种中规中矩的教学方式,难免会使学生产生对小学语文学习的疲劳感,因此教师可以在为小学生讲授课本内容的同时,穿插联系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或许课文的中心思想与这些知识并没有太大的关联,但通过小学语文教师对课文延伸讲解,既可以增加小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提升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例如,教师在讲解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田家四季歌》一课时,就可以穿插地为小学生普及“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小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保持学习的高度积极性,还对传统文化知识有了更深的感触。
二、拓展课外教学资源
如今的小学语文教材,虽然已经汇集了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料,但小学生课本所能计入的知识始终是有限的【2】。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所涉及的方面和范围都是十分广阔且富有深度的,这就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帮助小学生拓展课外优秀读物的学习。这样不仅可以为小学生创造更多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交集的机会,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依据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重点内容对优秀读物进行合理挖掘。例如,在小学语文二年级学习《望庐山瀑布》《大禹治水》等课文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推荐《中国神话故事》《唐诗三百首》《中华上下五千年》等优秀课外读物。先通过带有传奇色彩的神话,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物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去阅读和思考略有难度的古诗词,循序渐进,逐渐加深传统文化对小学生学习发展的影响。
三、传统节日熏陶
我国的传统节日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然而当今社会的人们却越来越倾向西方节日,甚至有部分西方节日在人们心中的热度已经超过了中国的传统节日,这是一件十分值得引起我们反思和担忧的大事。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渗透传统节日的文化习俗,也是当今小学语文教师所应该重视的教学任务之一。
平时授课时,如果讲到与节日有关的课文时,就可以结合课文对中国传统节日进行宣传了,例如,学习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端午粽》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提问,在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关于端午节有着怎样的故事,以及它的历史由来,小学生踊跃回答,这样一节课下来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端午节的认识和感受,也可以进一步增加他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情怀。
四、文字教学渗透
汉字是表意型文字,具有很强的文艺色彩【3】。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讲解汉字的知识,让学生在练习写汉字的过程中真正地掌握和了解汉字。例如,在统编版语文一年级学习口、耳、目、金、木、水、等文字时,语文教师可以在小学生学习和练习汉字的同时,与学生一起讨论汉字的结构、含义还有来源,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为学生展示汉字几千年来演变历程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汉字的奥妙。小学生在学习和认识汉字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也可以搜集一些简单的谜题,课上组织举办相关内容的兴趣活动,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促使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汉字文化知识。
五、营造氛围渗透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营造出浓厚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既可以促进小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课、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潜移默化地帮助小学生增加有关传统文化知识的储备量。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应该引导小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思考能力。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望庐山瀑布》教学中,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完生字以及对诗词的简单讲解之后,可以使用富有激情的背景音乐,让小学生能够在朗读的过程中自发联想到瀑布奔涌而下的磅礴的气势,之后可以使用多媒体,通过图片、影视资料等辅助资源,帮助小学生身临其境地走入诗人所描述的世界中,切实体会到诗人在作诗时的豪情壮志,以及心中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从而对这首诗有了更深入的感触和理解。
六、通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渗透
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帮助小学生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举办一场诗词朗诵活动,小学生在自行寻找朗诵素材的过程中,既增加了对诗词的储备量,也可以感受到各种不同类型诗词的独特魅力,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练习朗诵的过程中,也可以加深小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传统文化知识方面的造诣。
结语
总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每一位中国公民都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小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深浅与传统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去,是所有小学语文教师都必须遵守的教育理念和原则。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并不只在一朝一夕,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牢牢地坚守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职责,积极探索传承文化的方法,从而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奠定坚实理念基础。
参考文献:
【1】科汀 姜.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J]. 教育研究, 2020, 3(2).
【2】陈瑞珍. 探析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 快乐阅读, 2015, 000(018):93-94.
【3】杨光.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36).
王俊玲(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第一小学,辽宁沈阳)1969年3月20日。女,籍贯:辽宁省兴城市,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通讯地址: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北陵街道,20-8号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