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学地理研学旅行活动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第20期   作者:单乐乐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稳定发展的推动下,为各个阶段教育的带来了一定帮助,需要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确保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优化教学方案,并围绕学生开展教学
        单乐乐
        鲁东大学  264025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稳定发展的推动下,为各个阶段教育的带来了一定帮助,需要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确保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优化教学方案,并围绕学生开展教学。其中在中学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遵循新课程教学要求,还应该适当的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综合水平的提升。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地理研学旅行活动开展的重要性,并阐述了实施要点,仅供参考。
        关键词:研学旅行;中学生;对策;地理

        引言:中学生研学旅行活动是教育部门和学校有组织性的规划活动,这种教育方式主要是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等方式,而且能够在活动中寻找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内容,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在中学地理研学旅行的过程中,学校需要做好全面分析,尽可能选择与地理课程内容相关的区域,并围绕课本开展,使得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中感受到快乐,高效掌握课本知识,促进中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
一、中学地理研学旅行活动概述
        研学旅行活动这种学习方式,早在古代就已经出现,同时也是我国最早的教育方式。而且我国目前已经推出研学旅行活动的文件,明确指出需要将研学旅行活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节,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有计划、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研学旅行活动在实际落实与开展的过程中,还应该开展多方面分析,适当的借鉴其他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形式,高度重视活动的设计。针对中学地理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教师还应该在导学案和教学设计环节渗透研学旅行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促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为学生的地理学习提供帮助。首先,在地理研学旅行活动中,教师需要合理的将地图、指南针、GPS等设备融入,让学生掌握多种工具的使用方案,同时应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讨所处环境的特征。其次,在野外环境中时,应到学生运用地理眼光选择生存区域,全面分析当地区域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而且在野外环境下,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能够对活动区域有着更加深刻的了解。再次,设计自然观规律、原理模型演示实验方案,并将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融入到活动的当中,让学生自主进行思考与研究,掌握更多课本知识,提高初中生的综合能力。最后,督促学生在身边生活和环境中进行调查、访谈,关注社会生活和文化现象,并解释评价现实问题,为促进区域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而且积极主动与同伴交流,从而能加高效掌握课本重点内容,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1]。
        中学地理研学旅行活动主要分为三种形式,其一,先进性理论知识的学习,后进行实地考察与验证;其二,先通过研学旅行活动手机资料,对课本有着一定的认识,随后开展理论知识教学;其三,在研学旅行活动中融入理论,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因此,在实际开展中学地理研学旅行活动时,地理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帮助。
二、中学地理研学旅行活动实施的关键
(一)明确研学资源的开发方向
        针对中学地理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为了能够强化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事先做好全面分析,注重研学资源的创新。

而且地理无处不在,教师需要选择具备特色的区域开展,这样能够彰显地理区域元素的特殊性,将其作为地理教学的潜在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帮助。再加上特色化地理资源的开发,有利于降低研学旅行活动的难度,推动研学旅行活动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中学地理教师还应该结合地理教学,精细化开发研学资源,最大化发挥研学旅行的效果,而且在根据地理教学内容进行知识钻研的过程中,还应该制定针对性活动目标,将问题融入到实践活动当中。如,在地理教学“山岳地貌、流水地貌”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距离学校相对较近山区,而且需要尽可能选择在十月中旬,还能够利用国庆节假期,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研学旅行活动,并掌握更多课本知识,为日后的学习提供更多帮助。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做好全面分析,应该遵循点扩式研学资源的开发,从而高效完成各个环节学习任务,促使学生的地理水平全面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学阶段,教师必须要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促使学生能够高效学习课本知识,做好中学研学内容的衔接与拓展,避免出现研学资源重复情况,帮助学生掌握研学的方法和思路,为中学生的地理学习提供更多帮助。
(二)在研学旅行活动中融入地理教学
        众所周知,中学地理研学旅行活动开展的导师通常都是在校地理教师,所以在实际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的将地理课本内容渗透到教学当中,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完成课本知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实际教学“土壤酸碱度的检测”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距离学校相对较近的区域,尽可能带领学生步行,带帐篷进行野营,这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兴趣,同时能够提高研学旅行活动与课本整合的效果。而且在融入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设置疑问解答的活动,并结合研学区域,对普遍性的规律进行讲解,促使学生能够更加高效掌握地理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地理教师严禁为了融入课本内容而导致研学旅行活动失去意义,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循序渐进的融入,为中学生的学习与未来发展提供更多帮助[2]。
(三)从学校、家庭、设备三个方面着手保证安全
        中学地理教师在不断拓展研学资源的开发工作的过程中,还应该做好全面分析,掌握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从而优化研学旅行活动开展的形式。而且在研学旅行活动开展时,还应该解决仅限于长途、长时间活动的不足,大幅度并控制安全风险,并且需要注重从三方面保证研学旅行活动的安全。首先,针对学校方面,在研学旅行活动开展前期,需要事先对带领学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导师进行安全管理培训,使得导师对安全管理及研学工作有着充足的了解,使得研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并且在开发研学资源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创新。其次,针对家庭方面,由于中学地理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区域可能性相对较强,而且互动区域通常会根据课本内容进行选择。因此,在每次研学旅行开展前期,可以鼓励家长参与,这样能够帮助导师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最后,针对社会方面,在远距离的研学旅行活动开展时,应该适当的购买保险,若选择的研学旅行活动区域为旅游景点,则需要提前与旅游景点负责人联系,这样可以选择人少的时间出行,有效期控制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促使教育教学效果得到全面提升。总的来讲,针对研学旅行活动安全保证工作来讲,不仅需要中多角度开展分析,还应该落实好各个环节工作,事先做好预防对策,减少并控制隐患[3]。
        结束语:总而言之,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同时还能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高效完成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得到学校及有关教育部门的重视,确保能够优化地理研学旅行活动的模式,全面分析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解决方案,使得研学旅行活动顺利进行,促进中学生地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史书芳.县乡中学地理研学旅行活动探索[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4):74-76.
[2]杨金燕.理念 实践 创新——《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年研学旅行主题论文、活动回顾与展望[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3):15-17.
[3]朱婉琪.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以金华市场溪高级中学为例[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