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梓鑫 宋庆欢 周恋玲
武警警官学院 6102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部队院校为国防事业输送军事指挥和专业技术人才,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情况直接影响到官兵身心素质的发展水平。尤其是军校理工科类课程,专业课在学生所修的课程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除去军事训练时间外,学生面对最多的就是专业课教师。因此,在此类学员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和教员要通过深入挖掘专业课德育内涵和德育因素,促进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融合,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专业课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目前武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武警官兵由于执勤地点大都在繁华的城区,面对形式多样复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尤为重要。以武警警官学院为例,通过前期调研发现,目前部分课程总体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并不理想,特别是理工科类理论课程。武警院校学员平时军事训练任务较重,理论教学课时少,内容多,教员在有限的时间里要把大纲范围内的科学文化知识保质保量的传授给学员,想要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难度非常大,因此,教员目前授课过程中引入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较少。
武警院校学员生源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地方高中毕业生,通过高考的筛选,被录取,称为青年学员;一种是基层部队士兵通过部队高考筛选,被录取,称为士兵学员。这些学员他们有各自的特点:青年学员在地方学校科学文化知识学习任务重,教师引入的思想政治教育少,因此,这部分学员政治理论基础薄弱,但是他们年龄小,接受新事物快,对思想政治教育敏感;士兵学员在部队接触较多政治理论教育,基础好,但是他们生活阅历丰富,相对青年学员思想复杂,对思想政治教育容易产生敷衍心理。正是由于学员生源背景的复杂性,武警院校特别是理工科类课程执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理工科专业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军事院校中,理工科类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的重灾区。以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通过前期调研发现,目前教学中未引入足够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以《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为例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同军事院校大部分理工科类课程一样,面临课时少,任务重的难题,思政教育的时间相对更少。二是《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理论性强,涉及到大量的定义和数学推算,必须保证课程的连贯性,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相对更难。那么如何改变理工类课程中课程思政因素较少的现状哪?
二、以《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为例谈“课程思政”
《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集理论、实践于一体的科学方法课,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一定的信息收集、整理、加工与利用能力,使其能够顺利完成课程学习以及毕业设计;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研究和创新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当代新军事变革的需要。基于该课程的特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课程思政”质量:
(一)加强师资培养,提升教员德育素养
许多专业课教员认为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德育教员的事,自己只是一名专业课教员,只要把专业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员,就完成了一名专业课教员的本职工作,甚至认为在专业课堂上讲授思政内容是“不务正业”的。这种思想是错误的,也是非常危险的。首先,教员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育好人才能教好书”,教书传授知识和思想育人是相辅相成的;其次,只把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员,而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员,徒有科学文化知识,不符合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标准。所以,当务之急,要使专业课教员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才能在课程中把思政因素带给学员。
提升教员的德育素养,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比如集中组织教员业务培训的形式,树立教员课程思政理念。课程组可以成立专项组,实行以老带新,集体进步的学习模式,保证专业课教员定期学习课程思政理念,分析课程内容的“思政点”,将“思政点”融入到理论知识的讲授中,各教员充分交流,共同进步。
(二)更新课程标准设计,在课堂中体现课程思政内容
“课程思政”最终落脚点是课堂教学。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为目的,更新课程标准设计,在课程中体现课程思政内容是课程思政能否成功的关键一步。下文以《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为例,列举部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在《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欧姆定律章节中,可以给学员讲解欧姆定律提出者生平事迹。利用科学家欧姆从小家境贫寒,辍学后自学成才,最终提出欧姆定律,令世人瞩目的故事,引入“贫苦出身,也能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思政教育。
在《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基尔霍夫定律章节中,通过提出者当时年龄只有22岁的事例,再以爱迪生、达尔文和牛顿等著名科学家都是年轻时完成了一生中重要的成就加以丰富案例,引入“少壮当努力,不负好时光”的思政教育。
在《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中也可以引入2020年度“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陆军工程大学博士学员刘一鸣的故事,同为军校学员“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课程中还有很多地方都可以巧妙的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这些素材,用时少,意义深远,既不会占用过多课堂时间,又能给学生传输正能量,课程组教员要充分发掘课程中“隐形”思政教育资源,梳理各章节知识点,建立课程思政案例库。
(三)创新教学方法,保证思政教育实施效果
教员在原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思想政治教育案例以丰富多彩的方式展现给学员,是良好的课程思政效果的保障。
教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用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多种途径展示思政教育案例,充分刺激学员感官,以得到共鸣,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还可以在课堂中增加讨论环节,鼓励学员自己探索思政案例,分享感受,净化心灵。
增加教学实践,让学员实地走访,身临其境感受伟人事迹和祖国的强大,也是课程思政的好方式。比如组织学员参观企业、实验基地、博物馆和科技馆等。
思政教育不能拘泥于单纯的说教,要时刻将思政教学资源融入课堂和生活,不放过任何细小的方面,有时候图片上一枚小小的国徽,就能唤起学员的爱国情操。总之,教员要结合学员实际情况,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对学员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
(四)完善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考核是教学效果的检验,也是一种学习的动力。因此,要想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课程中持续高效的实施,就要在现有考核形式的基础上加入阶段性主观考核方案,考核学员在思政教育中的收获,并计入课程最终考核成绩。
总之,课程思政不仅是思政教员的职责,也是每一位专业课教员的职责,让理工科类专业课程体现出“思政味”,加快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培养新时代“四有”革命军人,是摆在新时代军校教员面前的历史课题,任重道远。
作者简介:
周梓鑫 武警警官学院信息通信系电子技术基础教研室副教授
宋庆欢 武警警官学院信息通信系电子技术基础教研室讲师
周恋玲 武警警官学院信息通信系电子技术基础教研室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