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分组学习的合理运用

发表时间:2020/11/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第20期   作者:肖绪坤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近几年来分组学习风靡教育领域,这是在我国教育整体发展的大背景下产生的
        肖绪坤
        湖北省大冶市还地桥镇南湾学校 435112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近几年来分组学习风靡教育领域,这是在我国教育整体发展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初中语文教学本应是丰富多彩、百花齐放的,而初中阶段也是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兴趣最浓厚的阶段,可笔者却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喜欢语文。在这背后就有深层次的家庭因素,以及教师个人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应试教育也出现于此。如何让学生在初中语文课堂上保持良好的状态?如何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爱上语文?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发言,活跃课堂氛围?小组合作式学习也就由此诞生了。鉴于此,本文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分组学习的合理运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组合作;自主探索;团队协作;应用
引言
        针对传统的教学形式与小组合作式的教学形式进行对比,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提出小组合作是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解决策略。希望广大教师能将小组合作式学习与初中语文教学充分结合,让语文教学能够更好地发展。
一、相互交流,引起认知
        在分组学习中,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而分组学习的方法就可以运用到课堂上,课堂上老师提出与语文有关的知识,然后,针对这些知识提出几个问题,然后学生们进行讨论来来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在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然后提出解决方法都是非常重要的,毕竟老师是学生在学校里遇到困难唯一可以依靠的长辈,老师要善于给学生们解答问题,并讲述其过程。在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们如果自己感觉自己的方法不是很好,或者说不对,就可以和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也可以询问老师寻找正确方法的知识。学生之间的探讨,可以把每个人的想法结合起来,总结出最优的方法或者说是解题思路,这样每个同学都会在最短时间内得出最优解,并且每个学生还学到了很多知识。
二、合理分组,高效学习
        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教学的时候,要将班级学生科学合理地划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在划分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能力,最大化地使小组成员能够形成互补。在小组分组学习中引导学生分工,以此来完成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最后整理归纳小组成员分工得出来的答案并最终形成完整的答案。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比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的时候,这篇课文中描写了很多的西沙风景,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描写景点的相关段落,并描述这些景物都有哪些特点。另外也可以要求学生朗读自己所喜欢的部分,或者扮做小导游来为大家讲解自己所喜欢的相关景点。通过这样的合作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中的优美段落以及字词,更好地掌握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做到科学化分组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之前,一定要对学生的综合情况深入了解,应该基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小组划分。比如:在成绩方面,教师就不能让同一小组内的学生成绩都位于极端化水平,而是应该把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安排在同一个小组内,让学习成绩相对较好的同学带动后进学生的学习;同时,还应该在每个小组中都安排一位有领导能力并较强的学生,让其担任组长这一职位,使组内成员的分组学习更为和谐,这样也能让初中生直观地感受到团队分组学习所能带来的能力提升、快乐体验。
四、采用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是如今课堂中非常实用的一种教学手法,情景教学法在课堂上被大量运用主要还是由于其趣味性强,学生感兴趣,教师教着轻松。

小组分组学习正好可以运用好情景教学,每个小组通过教师创设的情景融入进课堂中,活跃自己的思路,实现教学任务。例如《枣儿》这一课,文章以老人和男孩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表演。首先对课文进行分段,而后将大段分别安排个不同的小组进行表演。教师在课前应根据课文的结构进行分组,将分段分给每个小组,每个小组派同学出来表演,表演过后让同学们进行比较。假如分了四个小组,同学们则可以根据“四位老人”和“四个小男孩”的表演进行点评,每组通过组员的表演对该分段进行总结,总结分段的主旨。
五、问题深化
        “问题”需要贯穿于“分组学习”的始终,教师要充分了解到学生当前的“疑惑点”以及学生对于课文的认知情况,然后通过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讨论、分析。学生在对课文有大致的了解后,应该抛出具有争议或者讨论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并适当采用“竞争”的方式来激发小组讨论的热情。如“第④段和第⑤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④段还写第⑤段?两段的内容有何不同?”这种在课文中有迹可循且具有一定讨论价值的问题,就可作为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学习的“重要素材”,同时教师可考虑实际情况,安排小组分工(如,1人划出课文重点、1人负责整理小组讨论结果、1人负责上台演讲等)。分组学习的最后,教师可让小组代表阐述讨论结果,然后对各小组表现进行评价,并表扬讨论最为深刻,结论最为贴切的小组。
六、分组学习,培养集体意识
        分组学习不仅能够在学生学习初中语文知识上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在培养学生集体意识上也有很大的作用。分组学习的本意就是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当然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学生也能够在我这个班集体中学到集体意识,学习有时候并不是靠一个人来学的,而是靠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沟通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才能够很好学习语文知识。语文的知识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它的内涵很重要,甚至有时候还很难理解,这就需要同学之间帮助课,毕竟每个人理解的东西不一样,但是凑到一起没准就是最后的答案了。所以说,分组学习对培养学生们的集体意识有很大的作用,毕竟集体意识在以后的生活中都会有很大的作用,不容忽视。
七、应用分组学习的现实基础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分组学习有着可靠的应用基础,一方面,初中阶段语文学习难度较低,多数课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都能够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且目前所用部编版教材,各单元课文的中心思想、理念、文体划分明确,学生在对其中一课有足够了解后,就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思辨能力;另一方面,初中生处于好奇心极强的年龄段,此阶段初中生有主动和人交流的倾向,且学生对于某一件事物的见解往往充满新意,不同家庭背景、教育背景的初中生,在同一个小组中讨论,就可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从而达到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效果。
结束语
        在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的发展背景下,以往的学校课程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于人才培养方面的需求了;因此,教师一定要能够注意对教育方式、教学模式进行有效变革与创新,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在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能够对学生小组分组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所重视。一旦学生拥有了很强的小组分组学习能力,那么,他们在语文学习上就会变得更加积极主动,而且他们的学习内驱力也能得到更好激发。在小组内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学生之间的学习还可以得到相互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够渐进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福林.初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9(S2):40-42.
[2]郑耀团.分组学习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9(36):71-72.
[3]韩瑞娟,敬丹.语文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群文阅读教学探析[J].西部学刊,2019(24):59-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