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1期   作者:苑思豪 姜铮 宋俊池
[导读] 摘要:在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任务不仅是传授给学生相应的体育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还要通过体育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武警警官学院  成都市  610200
        摘要:在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任务不仅是传授给学生相应的体育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还要通过体育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本文将针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展开深入分析,以期能够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身体素质;提高策略
        引言
        小学体育课程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展开体育运动的一个主要平台,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因此,教师要正确地认识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并深入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构建教学方案,以便能逐步达到此教学目标。
        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意义
        小学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而在当前时期的小学基础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目标也不仅是传授给学生相应的文化知识,还要通过体育锻炼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这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教学要求,更符合学生的成长需要和学习需求。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十分必要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身体素质为教学目标,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活动,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归属感,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其次,教师在贯彻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教学方针时,加强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能使学生逐步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能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最后,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格,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不怕苦、不怕累的宝贵精神,还能促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
        二、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在当前时期,部分体育教师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所采用教学方法仍较为单一、陈旧,尽管新课程改革给教师指明了教学方向,并且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但是由于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过于陈旧,接受能力不是很强,未能从根本上对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改革,在展开小学体育教学活动时,有的教师依旧运用一些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学生不仅难以积极地参与到体育学习活动中,对体育知识也是一知半解。另外,小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则更无法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缺乏对体育学科教学价值的正确认知。现阶段,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并且学校和教师都给予了体育课更多的关注,在学校教学研讨会上经常讨论如何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总体来说,体育学科的教学价值已经被更多人所认可,但还有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对体育教学的价值未能形成正确的认知。例如,一部分家长认为体育运动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会威胁到学生的安全,并且占用学生学习文化课的时间,因此,向学校申请缩减每周体育课的课时。再如,在部分学校,其他学科的教师经常利用体育课的教学时间来帮助学生补习功课,这也使体育教师的教学节奏被打乱,从而导致体育教学的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三)学生参与度较低。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参与度较低是让教师倍感头疼的教学问题,部分学生将主要的学习精力都放在了三大主科上,因此,对体育这类副科没能予以重视;还有的学生认为体育学科便是自由活动、玩耍的课程,不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训练中。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策略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较为薄弱,并且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处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繁重的学业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比较大,很多学生在学习时会出现厌学的现象,尽管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出现的厌学情况比较少,但还是有一些学生因为性格或者对体育课的认知原因,不愿意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可从学生的角度来出发,通过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个性特点来构建教学模式,从而促使学生能够逐步感知体育运动的魅力,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到体育学习中。例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提问式教学来开展教学活动,以便引导学生进行思索,促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猜谜语游戏,例如,“双手赞成”猜一运动项目,谜底是举重;“金蟾戏水”,谜底是蛙泳。教师结合所要教学的体育内容来设计这些谜语后,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促使学生提升学习兴趣。接下来,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时,学生便会积极地参与进来,也就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这样,教师在不知不觉中便完成了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目标。
        (二)重视学生的发展特点。身体素质是衡量学生体质状况的重要体现,其中包括灵敏度、耐力速度、力量及柔韧性等多个方面,但由于小学生缺乏锻炼,导致其身体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下降的情况。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更要全方位地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方案,以便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供更多有效的支持和帮助。例如,在进行速度练习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运动水平来安排一些短跑运动,以便达到提高学生短跑速度的教学目标;在锻炼学生的柔韧性时,教师可以安排一些体操活动,使学生身体的每个部位都能得到有效锻炼,这样不仅能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三)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学是由理论和实践共同构成的,因此,无论是在理论教学环节,还是在实践教学环节,都需要教师予以同等的重视。而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师要合理地设计实践活动内容,把控好活动的各个环节,并确保整个活动过程都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这样不仅能保证学生逐步达到理想的身体素质,更能促使学生形成较强的体育素养。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跳山羊”活动时,很多学生在面对这项体育项目时会感到胆怯,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鼓舞学生,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展开体育运动。首先,在展开体育教学活动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促使学生有信心去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激励教学法,这样也更加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逐步认识到自己在不断进步,自己的能力在不断提升。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很难及时捕捉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通过不断的运动和锻炼后,身体素质已经得到了增强,并且从细节方面展示给学生,以便能帮助学生产生更多积极学习的欲望。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有的学生的意志较为薄弱,便会选择放弃学习,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敢于面对困难并克服困难的勇气,这样才能够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意志和品质。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阶段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这也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当前时期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构建体育教学模式,通过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进而逐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梁雪.小学体育教学中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练习的策略研究[J].报刊荟萃,2017(06):139.
        [2]崔玉川.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J].神州,2013(19):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