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迪
山东省泰安市奥林匹克花园学校
摘要: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初中语文老师对于教学方法过于简单,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传统文化的落实和渗透。初中语文老师要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创新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正确引导学生完善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初中阶段是建立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初中语文结合传统文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家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助力学生发扬传统文化意识的塑造有着关键的影响。
关键词: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教学 价值与渗透
前言:我国传统文化丰富,有着悠久的历史,落实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格外的作用。通过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国家教育部门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关注度极高,老师要坚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这对于初中生的综合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有效发挥自身在语文领域的职能优势,结合传统文化的作用,给予学生学习上正确指引,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促使其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
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建设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国最宝贵的财富,对于现今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语文老师在学生的学习传统文化兴趣方面发挥着重要职能,同时也是其发扬传统文化建设道路上的重要引领者,应结合传统文化设计合理高效的教学方案,提高传统文化的生动性。通过传统文化有效的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建立发扬传统文化的动力和信心[1]。在不断传承和发扬下,结合时代的发展,给予传统文化更大的创新。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学素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导致其很快忘记。传统文化中包含很多语文知识,可以让学生陶冶情操,提高其审美情趣,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2]。结合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素材促进学生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好奇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写作英语和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二、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改变教育理念,重视传统文化的融入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背景下,升学率作为教学任务重点,语文老师只注重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忽略了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塑造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初中语文老师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培养其学习能力的自主性。
老师要注重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学科内涵,强化教学质量。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入能够让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价值和为生活产生的巨大改变,这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帮助极大[3]。老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态度,通过教学过程中与同学交流,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
(二)创设情境教学,促进传统文化的渗透
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很大程度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忱和学习兴趣,推动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老师要结合教材知识点设计高效的教学方案,注重落实教材内容的理解和体现,准确地把握教学方案的制定方向。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创建情景教学丰富学习内容和素材,打破学生在学习中对传统文化的陌生感。在良好的情境教学中,能够以学生的角度出发,增加学生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学生在探索语文知识中,发掘传统文化的有趣性,促进其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想法。
例如:在教学《社戏》这一课程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查找有关社戏的资料,了解社戏这种乡村戏剧的的文字和图片。运用情景教学进行课堂教学的导入,理清故事的情节,促进学生对社戏的认识,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在阅读过程中,重点感受鲁迅的写作手法,通过体会文章中心思想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促进学生树立友爱无私的品德。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只运用单一的语言教学,无法丰富学生的直观感受。在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初中语文老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促进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入,对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语文老师可以多方位利用信息技术的便捷条件,以全新的教学方式深入到学生的思想,通过在课堂上播放动画、视频以及图片,增加了课堂轻松的气氛,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不仅培养其观察和想象的能力,还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这一课程时,老师通过教材分析本课程的重要知识,主要了解、认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老师把运用多媒体播放关于石拱桥的资料,让学生了解赵州桥和泸州桥是石拱桥的杰作,是我国通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效应用,增强民族自豪感。有效的融入传统文化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更有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结论: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科目,有助于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学好语文是获得知识的关键。语文老师应注重改变教育态度,提升自身的教学方法,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应用,从而丰富教学内容和素材,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在新课程的教育背景下,提高传统文化的渗透效率是极其重要的,落实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初中语文老师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落实传统文化的高效体现,发挥传统文化的价值,这对语文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许露.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考试周刊,2019(87):42-43.
[2]张维维. 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
[3]王九红.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及价值探析[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08):68+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