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2期   作者:董雅净
[导读]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下,语文教学也借助其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帮助越来越多的教师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使更多新的观念和思想进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
        董雅净
        衡水市前进小学  河北 衡水  053000
        摘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下,语文教学也借助其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帮助越来越多的教师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使更多新的观念和思想进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它的应用使语文教学变得更具生动性,涉及范围更广更深,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因此如何进一步促进两者的有效融合,就是当前需要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深度融合
        1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融合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可以展现为在课堂教学上利用信息技术制作有关课件,增加教学素材的趣味性,使教学课堂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有效调动学生上课时的学习热情和课堂互动性,引导学生深入探索语文知识,高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优化教学结构,增加教学的多样性。对于小学阶段学生而言,单一枯燥的课堂教学内容很难引起学生的重视,其实语文本身是一门内容丰富的课程,但是往往因为材料的限制无法得到一个全面性的展示,又因为篇幅的限制无法让学生的好求知欲得到满足,对教学内容的传递效果造成影响。而在小学语文和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中,通过信息技术在资源扩展方面的优势,充分地补充教学内容,增加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的知识面,使得学生学习得更加透彻。最后,拓展学生的视野。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丰富语文教学资源,不仅能够更透彻地解析课堂的内容,还能高效拓展学生的阅读量。将课堂上的学习难点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进行深入解析,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在网上查阅的过程中,学生或主动或被动都会接触很多课本之外的知识内容,通过了解这些内容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个人涵养,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科素养,对学生的个人成长有着长远的发展意义。
        2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第一,不够重视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小学语文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点学科,对于小学生的启蒙教育至关重要。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生语文课程的学习效果。学校根据国家教育部门新课改的风潮,致力于引进现代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提升语文学习效果,家长也积极配合学校进行互联网线上信息引导学习。从传统的教学方法引渡到新时代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时间予以过度。教师需要改变填鸭式教学课堂,积极学习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课堂,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语文学习,这是学校和家长都期待的效果。第二,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过度使用。学校在摸索中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在进行改革的大方向上,有的教师适应能力较强,可以较快将信息技术教学和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有效结合。由于教师能力参差不齐,过度依赖信息技术教学的也很多。因为过度依赖信息技术教学,容易忽视掉很多语文课堂中需要延伸讲解的地方,课堂上仅仅放映几个相关题材短片或者播放图片,没有将课本中的重点在黑板上进行再次强调,容易忽视教学重点。
        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策略
        3.1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创设
        多媒体课件大多数是由图片、视频组成的,所打造的教学环境也是色彩丰富、声像同步的,其不仅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个时候开展的学习活动就不再是被动的、痛苦的,而是积极主动的、享受的。在学习《桂林山水》时,教师要利用课下的时间进行课件的制作。寻找桂林的山水图片,寻找相关的歌曲音乐。在上课的时候可以一边播放音乐,一边让学生观看这些图片,既给予学生视觉上的享受,又给予学生听觉上的享受。这样学生就能够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学习效果也能够得到提升。对于说明文来讲,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情境创设是一种较为成功的教学方式,能够给学生亲临现场的感觉,而这些直观展示的场景和教师的口头描述相比更加精彩,更能够吸引学生。


        3.2运用微课实现自主学习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重视教学的各个阶段,立足各个阶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重点学习,提升学习质量。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阶段。自主学习的实现是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为保障的。大部分小学生受教师一言堂的影响,对教师过分依赖,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基于此,要想真正地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教师需要采取适宜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引导。微课是有效教学方式的一种,因为微课形象直观,对学生有吸引力。而且,微课中会直接展现明确的学习任务,为学生指出学习方向,同时有利于降低学生自主学习的难度,增强自主学习效果。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这节课教学的实施旨在引导学生体验小兴安岭四季美丽的景色,把握物产丰富的特点,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和展现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该内容实现起来较为困难。于是,我先在课前预习阶段利用微课辅助学生建立感性认知,有准备地走进课堂。具体地,我在课前为学生录制了介绍小兴安岭四季美景的视频,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被美丽的景色所吸引,而且通过视觉和听觉的作用,可以发现,作者从春、夏、秋、冬入手,描写了小兴安岭的景色,且每个季节的景色不同,事物也不同。如此,利用微课预习轻松地做好了课堂学习准备,为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3攻克理解与记忆难点,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具体
        语文是一门对学生理解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有一些抽象的知识点单靠老师的讲解和分析很难迅速被学生理解和灵活应用,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比如在《笋芽儿》在这篇文章中,全文重点与难点就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感受竹子生长的过程。但这对于很多没见过竹子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难以充满感情地投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用计算机3D动画技术,来模拟由竹笋到竹子的微妙成长过程,从萌芽到竹节的攀升,学生能够感受到生物成长的奥妙与神奇,体会到大自然带来的快乐。这样既较为容易地理解了文章的重点与难点,还能体味到文学的乐趣。
        3.4通过信息技术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小学阶段是学生系统学习知识的初级阶段,也是奠定基础的最佳时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掌握教材当中的基础性内容,还要帮助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以此起到开阔眼界的目的,使学生掌握更多知识。比如在教授《月球之谜》这节课的过程中,就可以直接运用相关资料以及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其积极探索月球的奥秘。先通过信息技术给学生直接介绍一些有关月球的知识视频,比如月球吸引物体的能力只有地球的1/6,所以在地球上6公斤的物品,到月球上就剩1公斤了。如果人在月球上,只要腿部轻轻用力,就可以蹿很高;大家通过一些专业摄影机能够发现拍摄的月球上布满了环形山,这些环形山的名字很多都是用的著名科学家的名字,比如中国的张衡、祖冲之等;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因此其温度变化都非常大。然后,当大家的探索欲望被激起之后,再帮助学生继续探索月球的相关知识。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会感觉这篇课文非常有意思,进而会更主动地投身到内容学习和探究中去。
        4结束语
        综上,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育的融合是小学教育中的突破和成就,二者的融合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意义深远,但依旧存在着些许弊端。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对待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之间的关系,要恰当地选择相应的资源,充分应用信息技术的长处,使其为自己所用,做到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从而促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有效融合。
        参考文献
        [1]高红梅.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研究[J].中华少年,2020(09):33-34.
        [2]李曙.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文理导航(下旬),2020(03):67.
        [3]胡振东.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J].中华少年,2020(07):296+2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