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旺
陕西省澄城县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物理习题的解答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运算能力非常差,导致得分率低。本文从原因分析谈起,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教师有必要从物理量各单位之间换算、讲授新知识前数学知识的再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分式的运算等几方面着手,让我们的学生在运算的速度上、正确率上大大提高。
关键词:物理教学 习题解答 运算能力
与诸多的物理同行在一起,大家纷纷感叹:现在学生的运算能力怎么这么差。一个知识点,老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让学生掌握了,理解了,本以为收缴的作业、做答的试卷到让人放心,然而正确率却是那么的低。究其原因,是错在运算过程上,甚至是一些简单的运算。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重知识、轻运算。我们老师在批改作业、试卷的时候,一看到物理知识掌握了,学生只是错在运算上,老师会轻描淡写的批评一下,嘱咐下次计算的时候小心一点,仔细一点。但是,现在我们是越来越感觉到这种做法是万万要不得的。因为现在高考、中考物理试题的运算量是比较大的。运算不过关,一切都白搭。笔者曾做过一次试验:一道物理题目,因计算错误的学生,每隔一个月让他重复做这道题,居然连续错了三次,而且运算错在同一个地方。看来学生差的不是运算能力,而是运算的本质、运算的基本功出了问题。如果我们老师在教学中不重视,只是点拨一下物理思路,分析一下物理过程,把运算的问题留给学生,留给数学科的老师,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物理的运算,和数学中的运算相同而又不同,也就是说它是带有物理学科特色的运算。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总结:哪一章的运算出问题了,哪一类题目的运算中易出错,运算到哪一步易出错,老师必须心中有数,不然我们的物理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笔者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引起重视:
一、让学生熟练掌握物理量的单位及同一物理量各单位之间换算
物理教学中,我们常用国际单位,但是在题目中:不少的物理量是以常用单位的形式出现,学生在单位换算的时候出错非常之多。比如密度,国际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但是题目中常以克/每方厘米的形式出现,有些同学从初二一直错到了初三,有的甚至错到了高中。老师必须想办法一招制敌,让错误不在上演,有的老师采用了死记硬背法,有的老师采用了口诀法等等,不管怎样,在学生掌握了换算方法的基础上,在争分夺秒快速解题的时候,这些方法都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再者,有的题目中告诉了密度为ρ,有的题目则告诉密度为ρ克/每立方厘米,这两个ρ是不一样的,一个是带有数字和单位在内的物理量,而另一个则仅仅代表一个数字,所以运算过程也不一样,如果需要换算成国际单位的方能进行正确的计算的话,ρ克每立方厘米则要换算成1000ρ千克/立方米。
再比如电学部分电能的单位焦耳和千瓦时,学生经常错,像这些易犯的错误,除过反复的训练落实,教师还应还要想出自己的“绝招”。
二、讲授新知识前数学知识的再训练
力学一章,力的分解和力的合成多用到三角函数知识。而学生对于三角函数的运算仅仅停留在初中解直角三角形的基础上,即以边表达角,如sinθ=AB/AC,conθ=BC/AB,tanθ=AC/AB,而物理中多用到的如F=Gsinθ,N=Gtgθ等的形式,即一个力乘以或者除以一个三角函数的形式,讲课时常常看到学生抓耳挠腮的样子,解题的错误率很高,解题非常地慢。笔者常于新课前一天晚自习进行三角函数相关知识的训练,让学生熟练书写各种表达式。在第二天的课堂教学中,明显感到讲解顺畅的多,学生将精力用在新知识的接受上,不在纠结于三角函数表达式中,以后解题的正确率也大大提高,教学效果相对好得多。
三、让学生熟练掌握多项式、分式的运算
我们知道,物理中的许多题目,常常以字母的形式表达物理量,在运算过程中产生了多个单项式、 多项式、分式。尤其是在电磁场部分,电子在电场、磁场、复合场中的运动,我们要列出好几个等式方程,在求解的过程中,要产生多个分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错误,有时真的让人哭笑不得、扼腕叹息。错误多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遗漏性错误,即在运算过程中,由于字母较多,不小心就丢失了一个字母,一个物理力量就这样消失了,结果可想而知。二是分式的化简,这儿的错更甚,约分、通分、分式的加减等常常出错。不管哪一种错误,最终都会满盘皆输。笔者曾经讲过一道题,让一个学生先讲解他的分析过程,这个学生讲的思路清晰、条理分明。然后我让全班学生进行计算,然而居然有一半的学生算错了,而错误的原因就是因为所含物理量较多,在解方程中,要么遗漏了某一个物理量,要么在分式的化简、多项式的运算上出错。我们发现,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解答题,学生做完全解答的人数较少,所谓的完全解答,就是从列式开始,一步一步认真运算,直至正确答案的得出。大部分学生只是在纠错本上列出了正确的等式,写出了最后的正确答案(老师讲解时留下的),而他本人却没有实实在在的运算一遍。一句话,学生对运算重视不够,认为重要的是物理过程,至于计算嘛,总是不以为然,因此导致运算量太少,带有物理学科特色的运算更少。所以,教师切莫只重视物理过程的讲解,而把运算的错误留给学生课后慢慢消化。在平时教学中,多强调运算的重要性,题目讲完后,让学生认真演算,然后逐一检查。有时候我们发现许多题目是有共性的,某一类式子是频繁出现的。实践中,一种题型或者一个章节的题目,只要经过两三次的完全解答,后面的计算错误就会大大缩减。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常犯的运算错误还有很多,比如解方程错误、比例式的错误、规范书写的错误等等,这些都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加以纠正。总之,要想提高物理习题的解答能力,提高习题解答的正确率,学生的运算必须过关。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迈过这个坎,我们要研读学生的作业、试卷、纠错本, 不仅要整理出知识理解上的错误、过程分析中的错误,还要研究其运算过程的错误,整理运算中的易错点,争取在严要求、严检查、勤督导下,让我们的学生在运算的速度上、正确率上大大提高,进而提高得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