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我国西北部地区受冷空气南下影响,相对暖湿的空气被抬升,降雪量较大。吹雪灾害区在长期降雪的作用下,积雪未及时清理而堆积在道路上,阻碍正常交通。本文将围绕吹雪灾害区道路积雪防治进行研究。
关键词:吹雪灾害区;道路积雪;防治措施。
引言
道路积雪在吹雪灾害区较为常见,道路积雪得不到及时的清理,可能导致路面结冰,影响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居民的正常出行,还可能因为积雪路面湿滑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造成无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针对吹雪灾害区道路积雪防治展开分析。
1 吹雪灾害区道路积雪带来的危害
1.1 地形因素影响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地势多样,吹雪灾害区受地形因素影响较大。导致吹雪灾害区形成主要有三个地形,分别是背风积雪地形、迎风积雪地形、弯道积雪地形,下面笔者主要针对弯道积雪地形进行阐述。
吹雪灾害区道路多为环绕式,即环山公路在急转弯时,通常是180度的回头弯,气流在流遇到吹雪灾害区的回头弯地形时。通常顺着环山公路弯道内侧流动,气流流动到一定趋势后逐渐扩撒,在环山公路弯道部分形成风漩涡,导致大量雪粒漂浮旋转后沉降,形成沉降。一般情况下,弯道积雪地形吹雪灾害区的积雪情况并不十分严重,不至于阻碍道路交通,但受气候区和地形地势双重因素的影响,弯道积雪地形可能与迎风积雪地形或背风积雪地形同时出现,加重风雪漩涡情况,导致道路弯道积雪情况愈发严重。
1.2 地区气候影响
北疆阿尔泰和天山地区是我国风吹雪重灾害地区之一,吹雪频率高、带来的损失严重。因北疆阿尔泰和天山地区位处盆地,海拔较低,其位置和地形都有利于西风气流入侵,导致其降水量增大,出现雨夹雪天气状况,造成长降雪、降雪量激增等情况的出现。北疆阿尔泰和天山地区建设环山公路,积雪深度过高,山坡积雪在重力作用下出现雪体崩塌状况,可能堵塞道路,影响正常交通进行,或山坡积雪融化,造成泥沙冲刷,出现交通事故。
1.3 季风气候带影响
我国风吹雪灾害区多分布于高纬度、高海拔和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地区,如西北或黑龙江一带。以黑龙江省为例,黑龙江省受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冬季西伯利亚冷空气入侵,气温最低可达零下50摄氏度,其降雪期长,降雪量大,道路积雪情况严重。黑龙江省交通发达,受风吹雪灾害区道路积雪影响,哈同高速、哈牡高速、哈伊高速、伊北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常被限行,降低了交通质量和效率。
2 吹雪灾害区道路积雪防治研究
2.1 合理控制和阻隔积雪
吹雪灾害区受影响较大,从源头合理控制和科学的阻隔积雪,能够降低吹雪灾害区道路积雪危害,保证道路交通正常运行。
从源头上控制积雪产生的概率,降低道路积雪灾害风险,可加强对吹雪灾害区道路建设的关注度,如关注吹雪灾害区道路的选址,尽量避开迎风积雪、背风积雪、弯道积雪等地形,提升风雪气流速度,防止其形成漩涡而加大风雪颗粒的沉降作用。或选择道路两侧有足以降低气流速度且有助于储存积雪的天然场地,在风吹雪气候影响时,可有效减少道路积雪的形成,也有助于积雪融水的排放。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阻隔积雪也是化解吹雪灾害区道路积雪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有关部门可在吹雪灾害区道路两侧设置挡雪墙或防雪栅,起到抵御降雪积雪的作用,或种植防雪林,可用于阻挡风雪气流,降低气流速度,使气流中含有的风雪颗粒减少,避免道路积雪情况再加重。在种植防雪林的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考虑地形地势因素,合理控制种植密度,应保证以最低的成本起到最佳的防治吹雪灾害区道路积雪作用。
2.2 适当的人工干预
吹雪灾害区范围大,受气候影响破坏严重,道路积雪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可能造成交通事故的出现,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适当的进行人工干预,是目前防治吹雪灾害区道路积雪较为常见的方式之一。
例如,吹雪灾害区道路交通部门可组织安排人员,对道路积雪较为严重的地区进行暂时封路处理,利用雪铲车进行作业,开展道路积雪清理工作。在利用雪铲车作业时,要考虑到雪铲车高速作业的特点,需要预先对积雪道路进行检查,防止雪铲车在高速作业的过程中,碰撞到积雪道路下的井盖或其他障碍物,造成雪铲车事故的发生,对操作雪铲车的司机人身安全造成危害,延缓其工作速度。除此之外,吹雪灾害区道路交通部门还可利用工业用盐处理道路积雪,依照一定比例,结合道路积雪程度,在路面上均匀撒盐,受氯化钠的可溶性和吸潮性影响,道路表面的积雪吸热融化,便于后期的再处理工作,便于对结冰路面进行除雪。目前,美国威斯康星州克兰顿镇处理道路积雪的一种新方法也十分值得我国借鉴,它主要是将除冰化学药剂和密封剂结合使用,即在积雪道路路面上均匀喷洒除冰化学药剂如氯化镁等后,再覆盖一层密封剂,能够很好的解决传统吹雪灾害区道路积雪处理时除雪剂容易被来往车辆带走、需要二次施工的问题,这一方法的使用,能够有效降低吹雪灾害区道路积雪处理成本和人力、物力资源的消耗,实现最佳的道路积雪处理效果。
2.3 将重点由“除冰”转移到“防冰”
传统的吹雪灾害区道路交通部门更重视除冰工作,而忽视了防冰工作的重要性,良好开展防冰工作,能够减少吹雪灾害区道路积雪状况的出现,降低道路积雪造成的危害。由此看来,吹雪灾害区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应转换思想,将重点由“除冰”转移到“防冰”。
例如,吹雪灾害区道路交通部门应加强高新技术设备的利用,将气象传感收集器与GIS、GPS等结合使用,对受风吹雪气候影响较大的地区加强观察,进行实时、全面的动态监控,收集道路温度、湿度、风向等各类信息,并进行科学分析,合理判断路面冰点,在预知冰点后判断结冰时间,并对冰点进行防冰预处理,即在冰点里面喷洒防雪剂或融雪剂,以起到降低冰点的作用,防止路面湿滑,保证吹雪灾害区冬季交通出行质量。
3 总结
吹雪灾害区受气候与地形因素影响较大,降雪量大,降雪期长,道路积雪状况时常发生,可能对交通出行造成不利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道路积雪防治处理,保证吹雪灾害区路面畅通,提升其出行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丽勋.高寒区冬季道路积雪融化技术研究初探[C]// 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2]郑波,郑金龙,蔚艳庆,等.温泉热能消除高海拔地区道路积雪暗冰试验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038(004):60-65.
[3]钟宇健,杜可,赵铎,等.隧道进出口路面结冰积雪和能见度实时预警研究[J].公路,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