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控制措施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8期   作者:李居洋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了满足社会对建筑工程工业化、施工绿色化和施工生产标准精细化的要求,国家大力发展提倡装配式建筑工程。
        身份证号码:13028119880721XXXX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了满足社会对建筑工程工业化、施工绿色化和施工生产标准精细化的要求,国家大力发展提倡装配式建筑工程。但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成本较传统现浇建筑工程明显略高,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发展道路形成了较大的限制。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成本组成与传统现浇建筑工程有根本区别,二者的造价不能进行简单对比。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控制;措施研究
        与传统的现浇式建筑工程相比,装配式建筑工程存在节省劳动力、降低碳排放、缩短施工工期等一系列优点。目前,各地政府都在大力支持和鼓励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发展,然而,在其推动应用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阻碍,如构件连接等技术尚未完全成熟、行业标准规范仍未形成。在这些阻碍因素中,最主要的仍是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成本高于现浇式建筑工程。因此,分析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组成并提出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对策,对进一步推广装配式建筑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1 装配式建筑工程与传统建筑工程的成本比较
        传统的现浇建筑工程在我国城市发展中奠定一定基础,其理论体系、技术也比较常数,但是传统的建筑工程还有着一些弊端也在突显,比如说:环境污染大、劳动力使用多、质量通病多、施工周期长等等,而装配式建筑工程主要是将部分现场现浇构件转在工厂生产,之后运到施工现场进行拼装。装配式的建筑工程通常是由专业施工队伍进行施工的,设计与施工紧密的结合,装修与建筑工程施工的同步,由工程项目的总承包开展全过程的信息化、精细化管理。虽然说,装配式的建筑工程可能会存在着脱落、拼装的不对应和板缝耐候胶极易老化等的问题,需要经常进行更换,成本控制难度高等等,但是其有着建设质量高、绿色、环保和施工周期短的特点,有效的实现功能设计的多样化,施工装配的流水化,减少工程的施工工序。在这个时间下,就有人提出了普及绿色建筑工程的捷径在于发展装配式的住宅,结合有关资料的分析得知,预制装配式的建筑工程与传统建筑工程方式效率提升百分之五十,节水达到百分之五十,节约钢材达到了百分之十,木材的节约率为百分十八十,有效的降低了百分之四十的能耗,比现浇建筑工程的优势更加明显。
        2 影响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的关键因素分析
        装配式的建筑工程和传统的现浇模式成本有着明显的区别,装配式的建筑工程比传统的现浇模式多了部品部件生产、运输的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也与传统建筑工程施工有所不同。从建筑工程全周期成本角度来看,主要分为前期策划阶段、设计阶段、生产、运输、施工、运行维护阶段。
        在前期施工设计和策划阶段的成本比例较小,但是其阶段对后期总成本控制工作开展的影响较大,所以我们必须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实地勘查设计后,做出工程施工方案。在生产中的人、材料、设备所占据的比重较大,工厂基建的成本、管理费用、利润等都会分摊在构件的价格上,这些都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成本。而运输阶段主要是指从工厂到施工现场等的运输费用和搬运费用。施工阶段则是分为人工、材料、机械、管理费用和措施费用等。
        3 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控制措施
        3.1 前期策划阶段的控制
        在当前,装配式的建筑工程还不够成熟,使得当前的装配式构件预制概率较高,建设成本也就有所增高。随着国家大力的推行装配式建筑工程,在金融、税收、信贷方面的政策也给予更多优惠,有效的减免了部分的税费、低利率的贷款,降低了建造的成本。所以,企业需要注重工程项目的建设标准、规模效益,在其两者之间确定出合适的装配率、预制率。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做好组织管理的工作,提前整合资源,做好规划,充分了解施工现场的情况,制定出总平面图,合理的布置材料设备的堆放问题,减少不必要的材料机械浪费,避免装配式建筑工程构件二次的搬运。这些不仅可以提升效率,确保施工工期,还能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减少建设成本。


        3.2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
        第一,人员的合理安排。工地面积大,从业人员多难以管理,要深入施工现场,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般说来,人工费约占工程造价的12%左右,人工费主要根据工程项目所需用工量以及人工单价而确定。由于劳动力来源不同,技术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有必要对各个班组进行筛选,选用技术熟练的班组承担构件生产作业,这样能从构件加工厂构件生产这第一道环节控制施工质量、减少浪费、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和造价。
        第二,工程材料费的控制。施工原材料、设备的采购和管理。原材料费占工程总造价的60—70%,原材料费是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内容,必须加强材料在预算—计划—采购—签收—领用—使用—监督—回收等各个环节的责任制,落实到人。采购前应掌握材料、设备的投标报价和用量,采购时要及时认真地分析材料市场的价格走势。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材料消耗定额和工程进度安排用料,限额领用,并对材料使用量上进行监督,防止浪费,合理使用资源。
        第三,施工方案的优化。在正式施工中,经过应用软件实现模拟施工,进而减少施工碰撞的问题出现,减少返工概率,除此之外,经过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技术交底,能够深刻直观的把所需表达的信息传递给现场的作业人员,避免因为操作不当造成的损失。在预制构件的正式安装前,宜先进行预制构件的试安装实验,一方面可以使安装技术人员熟悉预制构件安装过程中流程和难点,及时对安装工序进行优化,进而提升效率,降低用工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检验影响施工质量的要素,通过对安装过程中各关键环节的控制,达到控制整体施工质量的目的。
        4 加强对装配式建筑工程进行管理的方法
        4.1 通过合理计划预制装配进行造价的控制
        在整个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过程中,我们要对预制装配和建筑工程规模都有一定的设想,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在施工过程中造成一定的材料损失,在现场进行更换或者补货,是非常耽误时间和人力的。另外,考虑选用预制的内外墙体,不用使用脚手架,降低工程造价。
        4.2 形成一个完整的生产链企业管理模式
        因为中国目前的建筑工程业企业建立大多数都是独立的法人机构,造成了产业链条段化,各企业的利税多次计提,不能有效地降低预制施工成本。创建出满足建筑工程工业化生产的产业链管理模式,是当前建筑工程企业解决其问题的主要方法,主要是生产预制建筑工程组件应该形成一条龙的生产方式,有效地避免企业生产链的干预。
        4.3 提高安装速度,节约安装成本
        现场结构的安装连接遵循固定的流程,采用专业的安装团队,需要相关企业从现场测量、吊装、连接等各道工序均具有较高的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而多年来我国的建筑工程业以现场施工为主流,绝大多数企业已经习惯于现场施工,因此企业水平急需提高。发明出良好的起吊设备,减少预制构件的浪费,提高施工团队的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安装速度,节约安装成本。
        结束语
        装配式建筑工程采用工业化预生产的方式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施工,在施工属性上更加偏向于制造工程。建筑工程企业在进行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工业产品标准化生产的研究,最大程度的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节约时间成本和生产成本,并完善自身企业的项目管理方案,最大程度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周婉蓉.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工程技术研究,2016,(8):165-166.
        [2] 赵家亮,李思璋.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措施研究 [J].工程技术研究,2016,(8):168+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