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0期   作者: 何花
[导读] 语文科目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点滴积累的过程, 针对农村高中学生目前存在的情况,开展课前演讲,强化“说 ”的训练, 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何花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第二完全中学     
        内容提要: 语文科目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点滴积累的过程, 针对农村高中学生目前存在的情况,开展课前演讲,强化“说 ”的训练, 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演讲      培养兴趣      语文素养        
        正在以高考为指挥棒的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大多通过多读、多写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视了读、写、听、说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我们长期以来,对语文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训练,可以说是有目标,却没有明晰的序列,其训练也就很难落到实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且具体指出:“应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那么,该如何去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在教学工作中,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针对农村高中学生目前存在的情况,开展了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强化“说”的训练,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
        一、强化练说,势在必行
        一提到语文教学,许多人都认为语文就像一片大海,老师要讲的,要求学生掌握的东西太多,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很难。我认为:“语文,就形式而言,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是为语文”;就其本质看,语文首先是生活,生活是语文的源泉;就其学习过程来说,语文学习应成为学生的心灵活动,应是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求知的过程。”新课程提出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课前三分钟演讲是一种用时不多,学生能力却日有所增的有效活动。它以训练学生听、说能力为主要目的,以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学生的所思所想为主要素材,以学生登台演讲为主要方式,形式多样,内容灵活,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当今社会生活的特点是节奏快、信息量大 ,但由于传播媒介、通讯工具的现代化,人们获取信息,乃至日常交往,都需要借助于有声语言来进行,说的地位和作用将大大加强,这充分说明了加强“说”的训练是时代的需求。

口才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更是创造型、开拓型人才的必备素质,因为一个人将其见解用明晰的语言、缜密的逻辑,并辅以传情达意的动作表达出来,就增加了他的综合渲染力和个人魅力。而课前三分钟演讲,能在持之以恒的积累中提升一个人的说话能力,进而达到提升其语文素养的目的。
       强化 “说”的训练也是中学阶段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求。中学阶段他们的年龄特征正是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能力的黄金时期,也是心理发展逐步成熟的阶段。心理的发展必须通过各种实践的训练,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是感知、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等的综合反映。所以,“说”的训练实际是心理的训练。因此,针对目前对语文教学中口头训练这个薄弱环节来说,我经过实践,感到课前三分钟演讲可以很好的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 持之以恒,事半功倍。
       演讲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通过演讲能弥补课本内容的欠缺,使语文教学向课外、向社会、向其他学科纵横延伸。妙而有效地利用课前三分钟,为学生开辟一个独特的活动舞台,让学生轮流扮演主角,表演朗诵、演讲、讲故事、唱歌、讲述知识专题等趣味性节目,可以奏响语文课堂的美妙序曲,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演讲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习惯,提高写作速度。这一点主要表现在演讲前,尤其是命题演讲,有时只给十分钟时间,学生要迅速构思一篇文章,从审清题目,到明确中心,想好材料,理清顺序,速度慢是不行的。所以在这十分钟之内,他的思维是处于极其紧张的状态之中的。这样经常训练,无疑会提高其思维能力和写作速度。
        演讲有利于改变传统作文教学中的“事倍功半”。因为学生当众演讲,所以讲者认真,又因为讲后就评,所以听者用心。而且评议本身实际就是一个向全班同学进行作文讲评的过程。如果每学期18周,每周以五节课,每节课讲一个题目来计算,那么一学期就能进行九十个题目的作文及讲评。所以演讲有“事半功倍”之效。
       演讲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利于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演讲不仅仅是训练“说”的过程,而且也是训练听、读、写的过程。要想“说”得好,必须多“读”;要想听众听得懂,就要在语言上下功夫,要用词得体、句子完备、条理清晰等,“说”的能力提高了,“写”的能力也会提高。另外还可以对学生的记忆、表情、动作、胆量、声音等进行训练,所以演讲可以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 语文科目的学习并不是在某段时间里通过做题就能有显著收获的,而是要有一个漫长点滴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难的就是使学生长期持续保持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在语文教学环节中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这项活动,无论是演讲前准备还是演讲过程及至演讲总评的环节,都对语文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