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光辉
四川省兴文县职业技术学校 644400
【摘要】:随着汽车消费市场的日渐火爆和汽车产业的迅速崛起,汽车维修人才的缺口正一路扩大。然而,中职汽修专业学生毕业后又不能立即投入到生产一线,或是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形式才能上岗。由此可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实践操作合本人在中职校汽车工程专业多教学实践,谈谈目前中职学校汽车工程专业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中职;汽修专业;教学现状;教材;策略;
首先,我们来分析目前中职校汽车工程专业生源情况。当目前普高热和就业学历上移两股大潮的冲击下,初中毕业成绩稍好一点的学生,都想方设法奔向普高,不少职业高中生源存在严重危机。由于招生困难,有些职业学校教师人人有任务,任何一个出生毕业生对他们来说都很重要,许多老师,许多学校,都去抢,抢到学校后,才发现,管不了这些学生。他们在学习,思想,行为习惯、修养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缺陷,双差生占了很大的比例。有很多学生入学以来,对自己信心不足,缺乏奋斗目标,得过且过,甚至有的家长也未对其提出要求,只要求学生在学校能相安无事,渡过这么几年,年龄混大了事。有的连基本的学习任务都完成不了,对学习成绩的好坏无动于衷,厌学情绪严重。对自己的前途感到一片渺茫。
其次,我们来分析现行中职汽车工程专业胡教材及教法。按照教学大纲规定,汽车构造、汽车修理及实习是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汽车构造是系统地介绍汽车个总成零部件的功用,结构和工作原理,为汽车修理打基础;汽车修理是在基本构造的基础上介绍修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实习打基础;而实习则又是在构造、修理的基础上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为以后工作做准备。它们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后者以前者为基础;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一般也是按照大纲,根据教材特点,高一学汽车构造,高二学汽车修理,以后才转入正常实习阶段。这样看起来好像是遵循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汽车构造——汽车修理——实习,也符合它们间层层递进的关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效果却并非令人满意。其弊端如下:一是汽车构造和汽车修理的教学相相隔时间太长。在讲解汽车构造时,也许教师借助实物、教学挂模型等进行教学,加上学生的死记硬背,可能理论考试成绩较好,但时隔一年,到了汽车修理教学时就感到很费力,因为学生原有汽车构造知识已经大部分遗忘,而汽车修理一定要在汽车构造的基础上才谈的上修理,离开了构造,修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你要想较好修理还要帮助学生复习构造,这样对教师,对学生都是一种浪费。二是理论不能联系实际。要知道汽车构造、汽车修理有本课程的特点,离不开实物。有些理论教学离开了实物,根本无法讲清。有些教师常在黑板上“修汽车”,学生则在下面昏昏欲睡感到不知所云,记得一次在外听课,我指着汽油泵问学生是什么,旁边三个学生居然一个都说不出,因为他反映从来没看到过。虽然汽油泵讲解过,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是多方面的,有的因为学校条件的限制,根本无实物,无实习场所,有的因为教师要赶进度,而无法安排时间搞拆装。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三是理论教学与实习不能有机地结合。在教学时,不管是汽车构造、还是汽车修重理论、轻实习,这是学好本专业的大忌。学生如果学了理论后不能用实习来及时而有效的地巩固,等到理论全部学完后,在集中实习,在前面大部分知识已经遗忘,势必造成理论和实习相脱节,学生也会在实习时感到束手无策,不知所措。
针对上述状况,我们应采取以下应对策略。
一是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何人进行任何活动都有一定的原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要有一定的学习目标,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目标,他就犹如一艘在茫茫大海里失去舵的航船随波漂流,而兴趣又是人们活动的强大动力。一个刚初中毕业的学生,也许并不了解汽修专业,有的是听从家长的安排,有的是从众心理才选择了汽修专业,既然学生选择了汽修专业,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树立专业信心,明学习目的,要让学生有“今日学习不努力,明日努力找工作”的危机感。同时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让他们知道汽修专业对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是开发校本教材,利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改革探索,规划教材教材中的有些设备,学校不可能全部拥有,校本教材可以弥补规划教材的不足,可以根据自己学校实训设备条件,开发相应的教材,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操作。
三是实施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目的是在教学中把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再把教师的传递作为教育的唯一目标,也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按照教师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室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主动去寻找结果。在寻找结果的过程中,学生增加了信心、提高了学习积极、实际操作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在汽车维修专业方面如果能引用项目教学法,就能 弥补目前教材、教法的不足,就能理论联系实际,扎扎实实培养学生的技能。在汽修教学中,几乎每个机构、系统都可列出几个相同的项目。比如在配气机构中,就可把“气门间隙的调整”作为一个项目。然后让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再由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接下来便是分工合作,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在这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再也不是整天坐在教师昏昏欲睡,被动地接受知识了。因为完成这个项目,要搜集好多材料,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能动作用,否则根本完成不了项目。在整个过程中,原有的教材、教法都被彻底打破了,把理论和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了。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实践能力可迅速得到提高,也避免了传统教学按部就班所带来的弊端。
项目完成后必须组织检查评估,通过对比师生的评价结果,找出结果差异的原因,并弥补不足,最后进行归档或结果应用,“气门缝隙的调整”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学生如果真正完成了项目,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就会得心应手了。如果我们把整个汽修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小的项目,适当引入项目教学法,就能弥补目前教材、教法的不足,就能理论联系实际,扎扎实实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学好汽修专业的项目得以实现,我们汽修行业所缺的技能型人才也可以得到缓解。
【参考文献】
[1]顾小忠.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现状及对策[J]. 现代企业教育, 2012(4):34-35.
[2]韩卫东. 当前中职汽修专业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5, 000(047):379.
[3]刘佳. 中职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对策分析[J]. 时代汽车, 2019(6):58-59.
[4]杨帆.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现状探究及其对策[J]. 教育界, 2013, 000(016):156-156,158.
[5]董长浩.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现状及对策[J]. 学周刊:上旬,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