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课间操的作用及改革路径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0期   作者:田森源
[导读] 中职院校课间操的开展关系到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应切实保障课间操的有效组织。
        田森源
        吉首市民族幼儿师范学校   湖南吉首  416000  
        摘要:中职院校课间操的开展关系到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应切实保障课间操的有效组织。本文对中职课间操的作用及改革路径进行分析,不仅从体育教师的角度指出如何加强中职课间操的组织,还指出可以将少数民族舞蹈融入课间操的编创,结合本地土家族、苗族舞的应用,在实现民族文化传承弘扬的同时,也能够提升课间操的开展效果。
关键词:中职;课间操;作用;改革
        中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应是综合性的,对学生来说,课间操承载着较多的功能,在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基于少数民族艺术及地方文化特色来创新课间操也有重要意义。
土家族、苗族舞蹈具有集体性、灵活性和动作简单的特点,在动作创编中也相对容易。体育教师应具备创新思维,让课间操在学生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中职课间操的积极作用
(一)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课间操是课外体育的一种形式,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学生一天中必需的活动内容。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所消耗的能量物质,在锻炼后经过合理地休息能得到超额的补偿。只有使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科学安排学生的体育活动,实现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要求,才能使消耗和补偿不间断地交替进行,从而使机体内部的能量储备越来越多,学生体质日益增强,可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有助于提高文化课的学习效率,丰富学生生活
        课间操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可使学生精神振奋,继而提高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学习效率,使他们在学校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课间操有助于消除学生学习中产生的疲劳,防止身体畸形,保护视力,提高学习效率;能丰富课余文化生活。笔者所执教的院校为民族幼儿师范学校,课间操的开展对于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和审美观也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通过课间操,可以培养学生们的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学生之间起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作用。课间操对增进师生情感,形成良好的校风,还有特殊的教育意义。另外,在融合了少数民族舞蹈艺术文化的课间操中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促进学生对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民族歌舞操和传统的课间操有很大的不同,民族音乐的丰富性,歌舞操的动作幅度更大、动作更敏捷,对学生的思考、反应能力将会有很大的提升。
二、中职课间操的创新改革路径
(一)明确分工,划分体育教师职能任务
        分工是明确职责的首要条件,体育教师作为课间操最直接的参与管理者,能否较快地进入工作状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敬业精神与工作态度。而合理的分工又是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最好途径。中职院校可以实施轮流制,每周安排一名体育教师组织间操队形,管理者可安排其余体育教师分管所任教的班级或年级,负责监督所在区域学生的秩序,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必要的言语提示,使学生较快地进入做操状态,保证做操质量。
(二)加强监管,形成良好的常规检查评比制度
        体育教师应加强课间操的检查监督,同时,形成良好的常规检查评比制度,建立健全课间操量化打分的管理制度,每天对各班课间操情况进行量化打分,并且每月公布量化成绩,在学期末将总成绩按高低排定名次,对前几名的班级进行奖励,以鼓励各个班级都重视起来。另外,每学期学校都应举办全校性的广播操比赛,通过会操,强化广播操的动作要求,为在平时课间操活动中保持良好的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

另外,还可定期进行班级课间操评比,选择优秀的班级予以表扬并将好的动作向全校推广。
(三)改革形式,融合少数民族舞蹈特色
1.融合民族特色
        笔者所在院校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这里现有民族43个,主体少数民族是土家族、苗族。土家族民间舞蹈有摆手舞、跳丧舞、花鼓子、八宝铜铃舞、社粑粑舞。土家族舞蹈元素的美学造型主要是三类:首先是展示不同情境和情思的寄善宣意的造型;其次是寓意生灵的造型;再次是美观实用的造型。这些美学造型特点,体现着历经多重文化洗礼的丰厚的艺术精神积淀。苗族民间舞蹈有芦笙舞、铜鼓舞、木鼓舞、湘西鼓舞、板凳舞和古瓢舞等。尤以芦笙舞流传最广。创编土家族、苗族特色课间操时,其基本构成要素保留土家族、苗族舞蹈文化特性,土家族、苗族舞蹈基本元素遵循基本体操的节奏、节拍、韵律,进行体操性规范,将传统与现代体育动作、土家族、苗族舞蹈动作、民族与现代音乐结合,使土家族、苗族音乐的速度和节奏符合广播体操的规律,充满时代感和民族特色。
2.精心编排动作
        将土家族、苗族舞融入课间操的关键,在于实现舞蹈与体操的协调,既要对学生的艺术修养起到促进作用,也必须兼顾对身体素质的改善。首先,应该整理土家族、苗族舞蹈素材,作为课间操动作创编的依据。其中包括了土家族、苗族舞蹈表演视频、土家族、苗族民风民俗,令学生在具体动作中体会到民族舞蹈的魅力。其次,创编必须满足课间操的锻炼效果。在时间上应与传统广播体操的运动时间持平,而且既要有适合男生活力和直率的动作,也需要包含部分优雅舒展的女性动作。最后,课间操需要调动学生身体大部分肌群参与,达到强身健体与唤醒活力的目的。因此在动作创编中,也需要体现出科学性和系统性。
3.对称配合变化
        对称是课间操动作创编中最基本的要素,对称美也是中国传统的审美方式,是创编中最广泛、使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动作的左右、上下对称以及两者的结合。平衡是体育运动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对称与不对称性都必须追求的平衡手段,是不可缺少的,比如特色课间操动作中的单腿站立。土家族、苗族舞蹈的动作和专项技术的动作的素材种类较多,土家族、苗族特色课间操选择不同风格、类型的音乐、动作元素拼接一起,并产生碰撞与融合,在对称的基础上实现了新的变化。
4.注重音乐选择
        音乐是课间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掌握节奏与协调快慢有着重要的作用。选择合理的课间操音乐,可以有效实现进度的整齐划一,并且在节奏中感受到律动美。在选择时要符合土家族、苗族舞蹈的风格,且节奏清晰具有较强的美感。笔者建议,音乐的选择一定要在深入了解课间操动作的基础上决定,如此才能使音乐与动作之间,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抑或是首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土家族、苗族音乐,然后再契合音乐节奏、乐章的变化对动作进行适当的调整。最后以往课间操的音乐较为单调,若能采用土家族、苗族音乐则能让学生觉得新奇。清晰的节奏中也能激发学生“舞蹈”的冲动,逐渐令学生养成坚持出课间操的好习惯。
三、总结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开展课间操也要与时俱进、充分创新,通过精心的组织和合理的安排,提高学生对课间操的兴趣。在课间操过程中,应保障学生动作张弛有力,兴致勃勃,形体活泼欢腾,心情愉悦,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强,从而提高身体各种生理指标。在推进素质教育及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笔者所在院校对课间操的创新有效促进中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丰富多彩的课间操为学生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小红,文静.体育舞蹈校园课间操的编排设计创新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0):140-142.
[2]胡凤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特色舞蹈课间操的创编与实践研究——以“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特色舞蹈课间操”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9,9(05):106-107.
作者简介:田森源(1991—),男(土家族),湖南湘西,吉首市民族幼儿师范学校,本科学历,助讲,主要从事体育教学教育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