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意义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7月13期   作者:颜大亮 华璐 王嵩 谢于峰 申江峰通讯作者
[导读] 探究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意义。


颜大亮    华璐   王嵩   谢于峰  申江峰通讯作者
(泰州市人民医院胸心外科;江苏泰州225300)

【摘要】目的:探究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共纳入患者共有48例,均在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纵隔肿瘤的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按治疗方法分为探索组和参照组。探索组患者在电视胸腔镜下开展纵隔肿瘤切除术,参照组在常规标准下开展传统手术。将两组患者在术后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探索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明显,探索组具有优势,P<0.05;探索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参照组在术后的恢复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术后恢复时间短,值得将该手术方法广泛推广。
【关键词】纵隔肿瘤;电视胸腔镜;传统手术;纵隔肿瘤切除术;临床意义

   在胸外科临床上,纵隔肿瘤的发病率较高,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都是良性,常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但是如果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则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循环或呼吸障碍,对其生活危害较大[1]。常见的开胸手术虽然能够起到治疗的作用,但患者预后不佳,恢复时间长,还会发生并发症[2]。本次就对48例该病患者开展研究,所有患者被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经验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纳入的患者共有48例,均在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被我院确诊为纵隔肿瘤。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气促、膈肌麻痹、胸闷等情况,经过胸部MRI影像学检查确诊为纵隔占位性病变。所有患者均获得了研究知情权。纳入标准:无手术禁忌症、无凝血障碍、与医护人员正常交流。排除标准:精神异常、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本次研究将48例患者分为探索组和参照组,14例男性、10例女性进入探索组,年龄在23~66岁,平均(48.63±8.74)岁;13例男性、11例女性进入参照组,年龄在22~65岁,平均(48.74±8.65)岁。用SPSS 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P均为>0.05。
1.2方法
   参照组接受传统的开胸手术治疗,在完成常规准备后,观察患者的胸部CT,给予患者全麻,并在健侧开展单肺通气,对手术入路进行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判断是否将患者的肿瘤完整切除或分块,术毕为患者留置引流管。
   探索组接受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在完成常规准备后,根据患者的肿瘤位置取对侧卧位。将第一个观察孔选择在腋中线6~7肋之间,将电视胸腔镜置入,在其引导下,确定肿瘤位置,再在肋间做操作孔(2个),与之前的观察孔排列成“三角形”。在胸腔镜的引导下,通过电刀和抓钳对肿瘤、周围组织进行分裂,之后将肿瘤予以切除。手术完成后,将胸腔引流管放置在腋中线第7肋间,对胸壁切口进行常规缝合。
1.3观察指标
(1)记录和分析两组手术指标和术后恢复情况,主要有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带管时间。(2)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类型和概率,类型主要有心律失常、肺部感染、胸膜粘连以及肺不张。
1.4 数据处理
   用SPSS 21.0 软件对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进行处理,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用()表示,t检验,P<0.05;并发症发生情况用[n(%)]表示,X2检验,P<0.05。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时间
   通过表1数据分析两组手术指标和恢复时间,探索组的用时均较短,并且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都较少,P<0.05。


3 讨论
   纵隔含有较多的神经组织,是左右纵隔胸膜、其中组织和器官的统称,由于该器官具有复杂的解剖结构,又存在许多组织器官,因此纵隔肿瘤也具有复杂性[3]。临床上有大量研究显示,有58%以上的纵隔肿瘤都为良性,虽然患者在发病初期没有明显特征,但是如果不及时干预,随着肿瘤的增大会压迫患者周围的组织,导致其发生感染等并发症[4]。
   临床上,手术是对纵隔肿瘤治疗的最佳方法,传统的开胸手术能够使瘤体组织充分暴露,有利于对肿瘤完整切除,但该治疗方法,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多,在术后患者的恢复时间较长,术后还会并发多种并发症。随着微创的发展,电视胸腔镜逐渐进入了医生和患者的视线,对纵隔肿瘤的切除具有较高的应用效果[5]。在电视胸腔镜的引导下,行切除术能够扩大视野,清晰的显示患者的内部情况,患者在术中不会大量出血,并且微创手术也为患者缩短了术后恢复的时间,术者在清晰电视胸腔镜的引导下能够准确判断是否将肿瘤完整切除,提升了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治疗效果也能显著提升[6]。在本次研究中,探索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4.17%)显著低于参照组(29.17%),P<0.05;探索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时间也均低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治疗纵隔肿瘤的患者,可以在电视胸腔镜下行纵隔肿瘤切除术,不仅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类型少,概率也较低,手术用时、住院用时都得以缩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都较少,加快了患者的恢复,推广价值高。
   
参考文献
[1]李东峰.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8,24(3):5-6.
[2]照日格吐,周凌云,孙志刚.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9):47-50.
[3]余永康.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9):13-14.
[4]赵子明,付晓东.电视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应用于纵膈肿瘤患者对其手术指标、术后恢复和预后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1):94.
[5]]陈晶.微创电视胸腔镜下纵隔切除术对纵隔肿瘤患者术后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10):1695-1696.
[6]梁璃汇,李畅波,禹德富.电视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对纵膈肿瘤患者 手术指标术后恢复和预后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9,25(3):661-6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