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改进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为学生插上思维创新的翅膀

发表时间:2020/10/21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0月   作者:王红艳
[导读]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学生的智力和身心的发育时期,同时也是学生形成逻辑思维和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对于其今后在学习和工作中进行发散性的思考,用创新的眼光看待问题大有益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努力构建民主和谐、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使学生勤于思考,多读、多想、多说,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我们要创设条件

王红艳    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民族中心小学  444324
【摘要】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学生的智力和身心的发育时期,同时也是学生形成逻辑思维和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对于其今后在学习和工作中进行发散性的思考,用创新的眼光看待问题大有益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努力构建民主和谐、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使学生勤于思考,多读、多想、多说,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我们要创设条件,优化教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10-036-02

        近年来的新课程改革也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因为小学语文教学不像是小学数学教学一样具有非常准确的唯一的数据性的答案。小学语文阅读更加注重的是每一个人不同的理解,具有个性化的特点,更加强调学生自己对于整篇文章的思考与见解。通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能够通过所阅读的文章引导启发学生去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想法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会让学生在未来看待问题时能用不同的思路得到更好的解决方案。创新思维能力外在的表现主要可以解释为在学生对于一件事情的看法、遇到问题时的解决方法,是否具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见解,具有创新性,而不是一味的延续前人的看法,没有自己的见解,不会思考。而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性的科技,更需要创新型人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更是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摇篮。
        一、语文课上引进“师生互动”方法、给学生营造创新思维的轻松氛围
        在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这样的教学氛围往往是比较沉闷的,教师不能有效实施教学,学生也难以打开思维,集中注意力,对于课堂教学质量是严重阻碍的。因此,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整个课堂处在放松的教学氛围中,能够打开学生的思维,不仅会让学生很好地融入课堂,在听讲时更加集中注意力,而且也有助于学生主动阅读,主动提出疑问。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是实现高质量教学的首要条件,能够让学生主动参加到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如《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之间交流、讨论自己所了解的纳米技术,自己身边有没有纳米技术,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讨论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这篇文章中所提到的纳米技术有哪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有助于学生思考能力的提升。此外,将文章中的一些精彩部分用表演展示出来,也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提升。如《景阳冈》这一课中,武松与酒家的对话比较精彩,让学生分别扮演武松、酒家和旁白,允许适当的编排,文章的内容转为课堂小剧场,将原本黑白的文字用真实生动的语言、肢体动作,更加直观地表现出来,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而且表演的编排也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课堂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气氛,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质疑,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一个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在质问难讨论争辩中达到蓦然回首,恍然大悟的效果,因此鼓励学生质疑。首先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每学一篇课文,我都要引导学生课前阅读自学,在预习阅读时就要求他们提出问题,并在讲读过程中不断启发和鼓励学生质疑的兴趣调动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并鼓励学生带着疑问自己去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积极思维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好手段例如在教学伟大的友谊这一课时,一位学生质疑:既然马克思主义是恩格斯和马克思共同创造的,为什么只讲马克思主义,而不称马克思-恩格斯主义呢?针对该生提的问题,我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指导学生抓住课题伟大的友谊这一中心,归纳形成这样一组辩论题:马克思主义署上恩格斯的名字更能体现伟大的友谊和马克思主义不署上恩格斯的名字更能体现伟大的友谊,引导全班学生进行讨论,我肯定了他们在辩论过程中得出的结论:伟大的友谊是建立在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奋斗目标基础上的这样既保护了学生大胆表达看法的积极性,又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阅读文章的分析能力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还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指点发问途径教给发问方法,指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使学生善于提问勇于质疑和敢于创新通常可引导学生分析课题提出问题,可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词语提出问题,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重点句段提出问题,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类型特点和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
        三、巧妙运用知识迁移,巩固学生的创新思维成果,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语感是学生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中形成的语言思维,在此基础上促进知识迁移,有利于巩固创新学习的成果。


例如课文《晏子使楚》《西门豹》的故事性较强,我们采取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重新编写故事情节,将课文改编成生动的舞台剧,学生在动脑思考故事情节并小组彩排剧本的过程中,感受了学习的乐趣,创新思想也油然而生。并且这种“创新”不是简单地停留在想象层面,而是付诸实际行动,大家主动探索、主动创新、积极参与,显著提升学习效果。再有,课内外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也是知识迁移的最佳途径。例如学完《孔子拜师》之后,在学校组织“孔子礼仪文化节”,通过讲故事、读书分享、文化知识竞赛、亲子交流等多样活动形式,让学生体验我国传统文化精髓,获得深刻的思想教育,提升语文能力及核心素养。
        四、多角度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灵魂
        求异是创造的先驱。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发展。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在形成求异思维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1.同一个任务,鼓励学生寻求不同方法完成
        以识字为例,让学生记“坐”字,有的学生说,两个小朋友在跷跷板上玩就是“坐”;有的说,“坐”就像老师的天平;有的说一个“土”加两个“人”就是“坐”……他们运用的方法不同,却完成了同样的一个任务——记住“坐”字,对于这样的现象,教师应予以肯定、鼓励。
        2.同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理解或表达
        如教学《王冕学画》一课时,当教师问到“要是能把它画下来,那该多好哇”中的“好”是什么意思?有个学生回答说:“画下来,天天可以看荷花。”“还有别的意思吗?”教师启发学生。学生有了兴趣,各抒己见:“画下来,可以让别人看。”“画下来,可以跟湖里的荷花比一比,看谁美?”……这些正是创造性思维中求异思维的反映,它促使学生相互激励,情绪活跃,在学习的过程中品尝到求异、探索的乐趣。
        3.适当安排一些具有不确定答案的练习
        如在六年级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布置这样一道课堂练习,把“我们收回了澳门”这句话换几种不同的说法,但不改变原意。学生答案多种多样:澳门被我们收回了。(被字句)我们把澳门收回了。(把字句)我们不是收回了澳门吗?(反问句)谁也不能否认我们收回了澳门。(双重否定句)
        五、利用新型考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想要通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仅仅只是在课堂上作出简单改变是不够,因为最终考试的时候依然是要以传统的方式进行。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更多的是教师选择一篇文章,以书面的形式提出几个问题,然后由学生在书面上以固有的答题模式进行作答,最后由教师进行判定作答的准确与否。然而这样的作答方式非常限制学生的思维方式,因为所有的答题模式都是固定的,并不能突出学生自身的思考与创新。所以教师应该逐渐改变这种固化的考评模式,采用新型的方式,虽然不能全部的使用新式考评,但是至少可以在一定比例上作出改变,以此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新式的考评模式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在考试的时候,教师选择一篇文章,然后不用像往常一样固定的提出一些问题,只需要做出几点要求,让学生用自己想要的方法去把自己所思所想表现出来。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演小情景、绘画、唱歌、朗读等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理解。也可以不定时的举行辩论赛,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不同的思想能够碰撞出更为灿烂的火花。这样的考评方式对于教师而言虽然会增加评判的难度,但是教师可以更多的以鼓励和建设性意见来引导学生做更好的训练,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小学语文教学阅读,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在社会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如何借助阅读教学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需要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探索与实践,笔者在长期教学工作中总结了一些自己的经验,树立创新的教学理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创设与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符合的教学方案,进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主动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树立创新思维,为实现全面发展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管育美.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分析[J].神州, 2018,(11):84.
[2]张慧珠.浅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8,(2):65.
[3]钟丽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分析[J].阅读与作文,2019(21):1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