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数学应用题设计技巧,多角度培养小学生解题能力

发表时间:2020/10/21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0月   作者:韦玲远
[导读]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材和考试中所占的比例高,也是数学教学的重难点。应用题是数学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应用题教学重在对学生进行思维锻炼,成为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主要途径。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量量之间的联系,开阔学生的解题视野,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目的。

韦玲远    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镇中心小学  444300
【摘要】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材和考试中所占的比例高,也是数学教学的重难点。应用题是数学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应用题教学重在对学生进行思维锻炼,成为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主要途径。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量量之间的联系,开阔学生的解题视野,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10-004-02

        小学数学课中的教学会经常运用到应用题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所以在上数学课的时候就需要学生有一个较强的应用题解题能力。在对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进行培养的时候,不仅仅能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也能够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所以培养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有着很多现实意义。但是实际的课堂教学方法和课堂设备的不同,导致还有很多小学生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能力有着明显的不足,每个学生之间差距也很大。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后,就知道了我们需要改善现在的教育体制,使教学方式获得突破,并且加强老师的教学能力。
        一、加强审题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审题习惯
        不管是解什么题,第一步就是审题,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是让学生成功将这道题解答出来的关键步骤。在审题的过程当中,运用正确的审题方法去抓住题目中所含有的问题重点。而小学生在进行应用题做题的过程当中,通常会出现审题不清的现象,从而导致他们对题目当中的数字看错或者是运用错误的解题方法。所以去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教会学生一定的审题技巧,对于他们解应用题具有着重要作用。首先在审题的整个过程当中,教师要注重促进学生思考逻辑能力以及对语言灵活理解能力的发挥。并且处于小学年级的学生通常拥有着爱玩好动是对特点,注意力很难做到长时间的集中,教师可以让他们去大声的朗读题目,提升自己对题目的注意力。其次要让学生去正确的识别题干当中蕴含的问题。不仅让学生知道哪一句话是问题,同时还要去分析问题,在题干当中与其他数量之间所存在的联系简化题目,寻找出更加简练的题干。第三步就是找题目当中所给出的已知条件,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而这一步也是去解决应用题的关键步骤。学生在这个步骤就应该将自己在前期已经学习过了一些数学理论方面知识,一些关系公式等等套用在题目当中。而以上就是正确解答应用题的正确步骤。
        例如,有一个小区用水,第1个季度他们用水48吨,第2个季度与第一季度相比是第1季度的1.5倍,两个季度一共用了216吨水,那么,求两季度平均用了多少水?首先我们先去分析题干当中的等量关系条件,就是第二季度与第一季度相比是第一季度用水的1.5倍。这个时候题目就变得更加清晰,我们可以得出第二季度的用水是通过48×1.5=72吨,这个公式可以得出。再由题上所给的条件:两个季度共用了216吨水,那么216÷48+72=1.8吨。应用题解题一步一步来,拥有着清晰的逻辑以及思路,寻找其中所蕴含的等量关系来作为整道题的解题突破口。教师不断的要去培养学生审问题的能力,去挖掘题目当中所蕴含的等量关系,最终才可以正确的解除这个应用题。
        二、加强解题方法引领,引导学生探讨高效的解题思路
        在小学生高年级的应用题解题过程中的难点就是学生不能够真正去理解题目当中的等量关系,没有将题目进行清晰的分解句式结构,明确已知条件。因此教师必须要学培养学生解题思路,让学生在进行应用题解答时能够拥有正确的解题方向。在进行应用题解答的过程当中,首先要带领学生对一些题目当中的已知条件所蕴含的隐藏意义进行分析。题目当中一些已有条件以及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而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理解能力不是很高,并且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也不够强烈。所以,教师可以适当性的去开展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活动,在数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去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以及应变能力,教师可以将一些应用题目融入到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场景当中,可以更好让学生去分析题目,进行联想。比如,已知有一个圆的半径为两厘米,那么求这个圆被剪掉一个90度的角时所剩下形状的周长。通常情况下这种问题的出现,会导致一些空间思维能较弱的学生很头疼,他们难以对这种题目理解。而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当中,如果有时间可以让学生们找出一张纸,根据题目的要求去剪纸。先剪出题目开端所要求的圆形,其次再减掉90度的角,那么这时学生手里的图形就一目了然,十分容易理解了。


教师应该多多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促使学生在日常的解题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去理解题意。
        为了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拓展,让学生来进行应用题解答时运用更加广阔的解题思路,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知识教学,将各种数学理论知识在纵横联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比如,当有一道题要求找出一个比1/6大比1/5小的分数时,如果学生的思维一直被局限于分母5和6上面,那么他们就找不出这个分数。而教师在这个时候应该去拓展学生的思维,去启发学生分母6与5在整数范围内确实没有其他数字,可是如果扩大到小数后面有没有呢?教师通过这样的思维点拨,就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扩大要学生展开联想。
        三、增加应用题的拓展训练,对应用题型进行多种转换,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的培养过程中,老师要加强应用题的拓展训练,对应用题的题型进行多种转变,将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进行有效结合,将复杂化的应用题转化成简单的应用题型。并且在分析应用题的内容时,充分挖掘应用题中隐藏的应用条件,将其演变成已知的应用题条件,增加小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和认识,进而找出解题方法,全面提升小学生的应用题解答能力。
        例如,服装厂打算生产700件衣服,目前已经生产了300件衣服,请问服装厂还有多少件衣服没有生产?针对这一类应用题的拓展可以有以下三个方面。如:(1)服装厂打算生产700件衣服,已经生产了3天,并且平均每天生产100件,请问还有多少件衣服没有生产?(2)服装厂想要生产700件衣服,并且已经生产了3天,平均每天生产100件衣服,剩下的衣服想要在两天之内完成,请问服装厂要平均每天生产多少件衣服才能按时完成任务?(3)服装厂想要生产700件衣服,并且已经生产了3天,平均每天生产100件衣服,以后要每天都比以前多生产30件衣服,那么剩下的衣服还需要几天就可以生产完?针对这样的应用题型,老师紧紧围绕同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对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进行转换,增加小学生对应用题内容的理解,提升小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题目设计生活化,激发小学生的解题兴趣
        把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编成适合学生学习的应用题,进行讲解或练习。这样的应用题,来源于学生身边,充满着生活情趣,学生用自己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兴趣。
        例如:学习了小数加减法,就可以要求学生自己编一些生活中有关小数加减法的例子,把编的有代表性的例子板书在黑板上,让大家共享。例如:一桶方便面3.5元,一包饼干2.45元。一共花了多少元?学生列式解答为2.45+3.5=5.5(元)计算出现问题,可能是由于学生只考虑凑成整十数或者只看到末尾的数字就加一块儿,而忽略了这两个“5” 是不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字,如果列竖式的话,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了,所以,初学小数加减法时,要强调列竖式计算,等到熟练后可以口算。运动会刚结束,可以利用运动会的项目编一些小数加减法,让学生体会到小数计算的价值所在,提高学习的兴趣。例如:跳远比赛、跳高比赛、400米比赛、接力赛等项目中,小数的计算无处不在,让学生在计算中找差距,找到差距可以清晰地分析原因,根据差距的大小制定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让学生体验到小数加减法的重要性。为了让学生看到期中考试中本班与其他班的差距,我把每个班的均分都以表格的形式出示,让学生计算本班均分与其他班均分之间的差距,在计算中看到本班在7个班中均分处于哪个位置,然后分析原因,知道今后努力的方向,树立集体主义荣誉感。
        通过学生自编自解和老师的引导,让学生充分感知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进一步提高对小数这部分内容的深刻认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意识到学习小数加减法的重要性,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做到学以致用,这才是学习数学的关键所在。
        总之,数学在小学教育中充当着不可缺少的角色,它以自己独有的抽象性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在以后接受更加高等的教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我们接触教育开始的乘法口决就和数学联系起来了,虽然小学的数学教育显得很基础但是它的作用确是不可忽略的,作为小学数学重要组成之一的应用题,如何提高小学生对应用题解题能力也是值得我们去分析讨论的。
参考文献
[1]白洁.小学数学教学之我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5年,33期.
[2]奥江城.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体现素质教育[J].新西部(理论版),2016年,12期.
[3]王强.论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J].考试周刊,2014年,37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