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教学实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石明刚

发表时间:2020/10/21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0月   作者:石明刚
[导读] 数学是初中基础课程之一,直接关系着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合理运用主题式教学实验等新型教学方式,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石明刚    四川省南部县楠木中学  四川  南充  637300
【摘要】数学是初中基础课程之一,直接关系着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合理运用主题式教学实验等新型教学方式,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教学方式;活动课程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10-011-01

        主题式教学模式是素质化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成果,其以教学知识为基础,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用生活化语言阐述难懂的数学知识,围绕学生开展各种主题式教学活动,进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水平。
        一、通过现实生活进行数学主题式教学实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在应用主题式教学模式时需立足于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有效的教学情境,营造出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使得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和力,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排斥感,进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如在学习“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时,教师可以创设以下主题式教学情境:“有一位刚出来闯荡的农村男孩准备去找工作,他在报纸上看到有一个餐馆在招聘服务员,广告写着人均工资2000元,包吃包住,男孩马上去应聘,最后他被录用了,他勤奋努力地工作了一个月,到拿工资的那天,组长却只给他发了1500元,男孩去找组长说理时,组长却把招聘广告给男孩看,并把人均两个字圈出来,到这里男孩明白了一切。请问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男孩么?”通过此种现实生活中最常遇到的问题进行教学,促使学生在现实教学活动中理解“平均数”这一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从现实生活中获取灵感,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话题,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疑点与难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领域。
        二、通过探究问题进行数学主题式教学实验
        主题式教学活动还可以通过探究问题的方式,即抓住教学知识的重点与核心进行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尽可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一次函数”时,教师可以用“汽车”进行探究问题的主题式教学:“一辆小汽车的油箱可以装油约50升,如果每行驶一小时耗油量为5升,请问汽车能够行驶多久?”以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入“一次函数”,吸引学生注意力后,再引入较难的问题:“如果装油量可以无限大,你能探究出油量和时间之间的关系么?”帮助学生形成“X”自变量与“Y”应变量的初步印象,完成以下教学后,最后引出探究性问题:“根据这一方程,请结合自身经验,设计出最省油的方案”,教师在提出探究性问题时,应尽可能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将教学内容融入问题中,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在探究过程中牢记数学知识,保障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将探究问题运用在课堂导入中,将其与情境创设的方式相融合,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掌握数学知识。



        三、通过互动活动进行数学主题式教学实验
        课堂活动是数学主题式教学模式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小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促使学生全身心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保障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如在学习“直方图”的过程中,教师在仔细讲解有关直方图的绘制技巧和作用后,教师可以布置课后实践的任务:首先,将学生分成平均的小组,每组约5个同学;其次,布置“节水实践活动”的任务,让学生通过计算机等途径,查阅相关水资源材料,深入社区了解居民用水习惯,通过直方图的形式表现出来;最后,选择恰当的时间,让学生分享实践成果。在分享成果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当学生提出独特的节水意见时,教师需及时予以表扬,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互动活动时,也应主动参与到整个过程中,了解学生实践活动的进度,引导学生主动克服实践过程的困难。同时,教师必须不断创新课堂活动的形式,从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出发,借助多媒体设备等多种途径,丰富学生课后数学活动,促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取全面的数学知识。
        四、交流式学习与情景式教学相结合进行数学主题式教学实验
        交流式学习与情景式教学的结合是主题式教学模式最为典型的体现。情景式教学是指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从而将教学内容导入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情境的创设时,教师一般都是围绕一个主题来展开,这个主题就是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一般是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出发点,通过生活中普遍的现象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当然,情境的创设只是教学活动的开始,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对于情境中体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在探讨和交流的过程中发现真理、掌握真理。
        五、探究性学习与问题式教学相结合进行数学主题式教学实验
        探究性学习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进行学习,该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问题式教学与情景式教学具有一定的共同点,却又区别于情境式教学。与情景式教学相比,问题式教学可以更加简单、纯粹,教师可以对问题创设情境,也可以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问题式教学讲求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以及学生的思维逻辑,因此需要学生进行深度的探究。将探究性学习与问题式教学相结合,也是主题式教学的重要体现。
        例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形的特性时,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三角形为什么具有稳定性?为什么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和总是大于第三边?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平方的和是否真的等于斜边的平方?教师提出问题后,可让学生采用画图或者是通过火柴棍拼接的方法来进行探究。整个课时都紧紧围绕三角形这个主题,对于三角形的各种特性来进行探究。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课堂充满趣味,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来展开教学,能够让学生对于三角形的特性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主题式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学生数学学习难度,培养学生良好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教师应立足于学生个性特征,综合考虑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的因素,合理运用主题式教学方式,从现实生活出发,通过活动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杨柳,聂东明,罗李平等.MPCK视角下有效实施数学教师培训的策略——以“国培计划”初中数学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15,24(6):18-20.
[2]杨海波,刘电芝,杨荣坤等.学习兴趣、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与成绩的关系——基于Kolb学习风格的初中数学学习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5,(10):52-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