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庭“增负”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发表时间:2020/10/21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0月   作者:余晗
[导读]

余晗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花艳小学  443000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10-024-01

        随着学业竞争压力的增大,很多孩子从小学开始就报名参加了各种各样的特长班和补习班,原本应该用来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也随时可能被占据。学生学业负担的增加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国家相继出台了一些关于教育减负的政策,各地学校也积极响应,但减负的结果却离预期效果相差甚远。
        一、中国家庭教育“增负”的表现
        (一)给孩子布置额外的家庭作业
        调查中显示大部分的家长会选择给孩子增加家庭作业,并且越是高年级的学生家长给孩子增加作业量的愿望表现的越强烈。部分家长担心“减负”影响学习效果,热衷给孩子“加餐”,“学校减负,家长加码”,是目前一个比较普遍的社会问题。如果加上家长布置的课外作业,学生每周、每天完成的回家作业将远离相关规定标准。不少家长坦言,仅完成学校的一点作业,将来如何能应付中高考?要提高成绩,肯定要额外给孩子布置作业的,培训班、家教、家长之间都会推荐口碑好的教辅书,人家都在做,自己不做就感觉落后了。另一方面,家长也认为,配套练习太简单,一定要通过增加作业操练,来巩固学习效果。一些成绩优秀的同学,也会通过“加餐”提前学新课。
        (二)兴趣特长班占据了大量课余时间
        通过调查显示79.7%的家长会选择给孩子报特长班,别人家的孩子都报了是大部分家长持有的想法,也有部分学生自己主动提出来想学习某项特长,少部分家长强制要求学生必须具有某项特长。大部分的家长会在给孩子选择特长班之前征求孩子的意见,询问他们是否对这一特长感兴趣。另外不少家长会给孩子同时报多项特长班,认为多了就是好事情,这样整个双休孩子一会儿学习书法一会儿练琴。原本的休息时间忙的不可开交给孩子的身体增加了负担。还有一些家长一开始盲目选择特长班,等到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之后发现孩子并不感兴趣不能很好的学习这一特长就开始不停的变换特长班,好像什么都学了,但又什么都没有学会。
        二、中国式家庭教育“增负”的危害
        (一)显性危害
        家庭增负的显性危害表现在题海战术,片面的增加学习的时间和作业的量而没有提升质量造成孩子只会听从式的学习不会独立思考,过分依赖书本、老师和家长,不会自己安排学习时间和课余生活时间。个性特长发展不良,综合素质低等问题。
        (二)隐性危害
        隐性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对孩子心理的危害。由于过分的重视考试成绩和分数排名,造成孩子在竞争中的心态扭曲,极容易形成过分嫉或者自卑。同时还会对人际交流等方面也造成不良印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还会影响到家庭环境,造成紧张,不和谐的家庭氛围,心理上的压抑对身体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三、中国式家庭教育“增负”的原因
        (一)从众心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在家庭教育当中,父母即希望孩子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同时也希望孩子可以在激烈的学业竞争中不落后于别人甚至是遥遥领先。
        (二)急功近利:望子成龙的心态
        除了爱攀比的心理会给孩子“増负”以外,还有一种就是:无论别人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我的孩子一定要有所成就的心理也会压的孩子喘不过气来。
        (三)社会发展背景下的竞争压力
        中小学学业负担过重是一个社会问题,其根源在于社会评价“教育质量”的标准太过于狭窄,现行教育系统为数量庞大的青少年学生提供的取得“教育成功”的途径太少(沈玉顺)在我国,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就是孩子的学业成绩和升学成绩。
        要使家长在家庭教育减负中发挥正向功能,必须从思想上解决家长的困惑,让他们明白家庭教育减负的重要性。家长要明白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功能不同,所采取的方式方法也不一样,另外减负并不代表没有负担,学生需要一定压力,要让这种压力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在思想上,家长应该如何面对学习以及社会的减负口号呢,主要有以下建议:
        首先,家长们给孩子増负的首要原因应该是担心孩子的摄入量不够,不能考出好成绩,会在竞争中失去优势。越来越多的家庭条件足够让孩子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在此前提下,家长们都会选择最大能力的对孩子的教育进行投资。当前教育正在进行着深层次的转型,每个孩子未来选择的路会有很多种,家长的眼光应该长远一点,不应该只是把目光局限在考试成绩上,应该有选择性的让孩子接受知识,而不是不管质量和数量一味的灌输,这样只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厌倦。
        其次,家长们认为家庭教育应当对学校教育中所没有涉及的方面加以补充的想法是对的,但在行为上并不意味着要把学校减少的负担再在家庭教育中增加起来。家长们或许可以发现孩子更多的潜力而加以开发。每个孩子存在的潜力不一样,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天赋,拓宽家庭教育的教育面,就不会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应付考试和考试成绩上面。
        第三,在给孩子减负的同时,家长也需要减少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压力。有些家长急于攀比,比较亲戚家的孩子和朋友家的孩子以及同事家的孩子,总是找不到自己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久而久之家长的心理压力会非常大并且把这种负面情绪传染给孩子。在孩子的心里,非常在意父母对自己的看法,父母的鼓励对孩子会是很大的动力。如果父母都对自己的孩子没有信心,这将对孩子的心理造成非常大的打击。因此父母应该对孩子充满信心,更多的采取鼓励而不是盲目的和别人比较。
        第四,改变片面的人才观造成许多家长行为上偏差,认为孩子必须从幼儿园到大学一直在重点学校里面学习,这样他们今后才能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得到更好的生活条件。因此,家长们把重点学校作为孩子长期的奋斗目标,不允许孩子接受职业教育。这种片面的人才观会引起机械的投入,产出往往和投入不成正比。父母期望孩子能够进入更好的学校学习可以理解,但是不顾实际情况的要求会让孩子喘不过气来。
        在社会呼吁“减负”的同时,我们需要的是家长和学校之间的相互配合,而不是学校减负的同时家庭增负,家庭教育“减负”迟迟没有太大的成效,这需要家长们从思想上改变错误的观念和看法。
        家庭教育“减负”迫在眉睫,家长应该全面客观的看待自己的孩子,消除思想误区。让孩子能够在“减负”的同时增加效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善于因材施教,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别人家的孩子”永远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家长应该让比较成为孩子的动力而不是负担。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家庭氛围,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树立好的榜样才是有效的教育方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