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倩倩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复苏室 安徽芜湖 241000
【摘要】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肺叶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 通过临床工作上对胸腔镜肺叶部分切除术患者的术后入麻醉复苏室(post anesthesid care unit,PACU)护理特点的分析,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和临床护理实践经验,综合分析后做出如下系统的护理关注点总结。结论 胸腔镜下肺叶部分切除术术后患者的护理要点主要包括入PACU的病情观察及steward评分分析,关注患者主诉,及时并早期解决疼痛,关注患者是否出现低氧血症,加强引流管、低体温、心理等护理后,有利于患者手术后麻醉并发症的减少。
【关键词】 肺叶部分切除术,护理,麻醉复苏室,综述文献
目前,由于工业化发展速度的加快及吸烟者的增加,肺部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特别是肺癌,在欧美工业发达国家及我国大部分工业大城市中,男性肺癌已占据恶性肺部肿瘤发病率的首位,女性肺癌占据常见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或第三位【1】,而手术治疗已成为肺癌治疗的首选方法。虽然胸腔镜下的微创手术发展的越来越成熟,应用越来越广范,但肺癌手术由于麻醉和创伤大的原因,对于患者来说,手术术中术后治疗的风险依旧很大,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术后患者如何恢复,尤其是手术后的早期复苏,更容易发现各种并发症,需要严密观察并及时发现问题。本文就“胸腔镜下肺叶部分切除术”术后麻醉复苏室的护理总结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患者术后进入PACU流程
患者术后进入麻醉复苏室后,立即给予面罩氧气吸入常规5L/min,患者无特殊禁忌时,床头抬高30度~45度;采用多参数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器连续监测血氧饱和度、脉搏、心率、血压情况,且每五分钟测量一次血压(若患者不满足五分钟测一次血压条件,且病情及血压较稳定的情况下,可视情况延长测量间隔),评估患者呼吸形态,深度,频率及双肺呼吸音的情况,并采用steward评分标准(见下图),依据肌力,呼吸,清醒程度,氧饱和度,神智等对患者进行入苏醒室的初步评估。
鼓励患者表达自身感受,耐心为患者答疑解惑,倾听患者主诉问题,判断主诉轻重缓急情况及时处理。根据巡回护士交接管路情况,逐一了解各管路状态及敷料情况,妥善固定并观察引流液量及性质,颜色,防止引流管打折受压,确保各引流管引流通畅,鼓励患者有效咳嗽,观察胸腔闭式引流瓶水柱波动情况。交接患者皮肤情况,一般全麻下胸腔镜肺叶部分切除术的患者手术时间较长,老年患者居多,长时间的固定体位,是引起压疮的诱发因素,术后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皮肤减压护理措施,如使用泡沫敷贴,患者术后条件允许情况下定时抬高受压部位皮肤,可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
2、护理要点
2-1 疼痛的护理
加强与患者沟通,了解疼痛部位、性质、疼痛的持续时间,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术后进复苏室及后面每半个小时或者使用止痛药后20-30分钟进行疼痛程度的判定,VAS 疼痛评分标准: 0 分~10 分。 0 分:无疼痛;1~3 分:有轻度疼痛,可以忍受;4~5 分:轻/中度疼痛,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8~10 分:疼痛剧烈,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2】;分析患者出现疼痛的因素,及时汇报麻醉医师,并遵医嘱早期使用止痛药物,减少疼痛对呼吸肌运动的限制,同时讲解疼痛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消除患者对镇痛药物成瘾性及影响愈合的传统的错误理念【3】。
2-2 低氧血症的护理
胸外科手术患者由于疾病原因可能往往会伴有各种肺部基础疾病,且加上肺叶部分切除及麻醉的影响,患者术后通气、换气功能部分下降,导致开胸术后出现限制性或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开胸术后,呼吸的潮气量降低【3】;同时由于术后疼痛的限制使患者不能有效咳嗽、咳痰,需更加重视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情况;根据患者病情遵医嘱及时给予血气分析,分析患者呼吸状态,及时发现或警惕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的发生并早期采取预防措施;如出现血氧饱和度值小于95%,需专人在床旁刺激患者咳嗽,咳痰,做深慢呼吸,有利于肺部的扩张;若痰液较多时,给予吸痰处理,并加大吸氧流量至8-10L/min,咳嗽时用手轻压手术切口以保护切口,减轻切口疼痛;若血氧饱和值持续低于90%,立即用双手托下颌辅助开放气道,并采用简易呼吸气囊加压给氧,如采用以上方式均无效,血氧饱和度值持续下降者,遵医嘱协助麻醉医师重新给予气管插管。
2-3 引流管的护理
肺叶部分切除术后,患者会带入胸腔闭式引流瓶,主要是维持胸腔内负压,引流胸腔内积液,积气,促进肺复张,胸腔闭式引流是否通畅,引流瓶位置放置是否合理,防止管路牵拉脱落,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量的状态,警惕活动性出血(出血量<100ml/h);水柱波动是否正常也是护理中观察的重点,正常水柱随着呼吸上下波动5~15厘米,表示引流通畅,若术后引流量较多,引流液血液粘稠,色鲜红,需汇报医生及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进行处理。
2-4 低体温的护理
由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手术中体表暴露面积大,导致术中散热较多;而且手术室温度偏低,其中患病患者中老年人比例占据较大,而老年人基础代谢率下降,且交感神经对低体温的反应较为迟缓可导致代谢热减少【4】,故发生低体温的比例相对较高;术后如何进行患者体温的保护及低体温的预防,成为麻醉科护理中的一个重点,在患者术后进入PACU后,需了解患者手术时间、室内温度及是否使用预加温护理措施等,再根据患者主诉或者年龄的情况,及时预防性使用温毯机体温保护、加盖棉被、使用液体加温仪、调节室内温度等护理,使患者感到舒适,减少低体温的发生。
2-5 心理的护理
加强术前访视,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对术后可能发生的情况及采取的治疗措施向患者解释清楚,使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尽可能消除患者对麻醉和手术术后的不解和恐惧,使其在术后入PACU后能理解并配合护理工作;且术后各种刺激,如疼痛,手术切口、引流导管、陌生的环境等的不适,也可导致患者烦躁、不安,因此,有效的沟通,合理适当的心理护理更有利于病情观察,及时了解患者需求并解决问题;保持环境温度为22-24℃、湿度50%-60%,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适当减少不必要的噪音,努力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患者转出PACU护理
通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及steward评分≥4分,PACU护士护送患者回病房,途中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状态,适当与患者进行沟通、鼓励患者咳嗽,可以增加患者肺部活动,增加氧气吸入;指导并协助护工进行患者的过床后,与病房护士做好患者病情交接后方可离开;若患者steward评分持续<4分且病情不稳定者,遵医嘱护送患者入ICU继续治疗。
综上所述,通过对胸腔镜下肺叶部分切除术术后患者的病情观察,关注患者主诉,及时并早期解决疼痛、低氧血症,加强引流管、低体温、心理等护理,减少了患者手术后的麻醉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郝捷,胸部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张伟,杨惠杰. 麻醉苏醒室患者应用镇痛药物的观察分析及护理评价[J]. 中国卫生产业,2014,33:93-95.
【3】陈锋. 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D].山东大学,2017.
【4】Holowatz L A, Thompson-Torgerson C, Kenney W L. Aging and the Control of Human Skin Blood Flow [ J]. Front Biosci (Landmark Ed), 2010, 15(1):718-739.DOI:10.2741/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