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宜 覃周韦 覃璇 黄利娜 覃兰亭
广西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广西科技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儿童医院) 广西545001
摘要:目的:探讨面部闪罐联合灸法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7月-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寻常痤疮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实施面部闪罐治疗,观察组接受面部闪罐联合灸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临床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面部痤疮患者,给予面部闪罐联合灸法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面部闪罐;灸法;痤疮;临床疗效
寻常痤疮又被称为青年痤疮,是一种发生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主要分布位置则在于颜面部及胸背等多脂肪区,该病症具有自限性,皮损多形,比如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通常也伴有皮脂溢出,在青少年中的发生率高达80%,如果痤疮得不到及时治疗,则容易引发痤疮后期瘢痕疙瘩和痘坑的形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在临床实践中,中医疗法针对面部痤疮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成就,在本次研究中,就面部闪罐联合灸法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柳州市妇幼保健院中医门诊2019年7月-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寻常痤疮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其中对照组男性3例,女性33例,年龄分布区间为18-38岁,平均年龄为(27.44±4.21)岁,病程为1个月-10年,平均为(2.55±1.72)年。观察组患者男性2例,女性34例,年龄分布区间为18-40岁,平均年龄为(28.04±5.22)岁,病程为2个月-9年,平均为(2.71±1.89)年,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痤疮(项红雷主编《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修订版)》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率为70%-87%。中医诊断标准参照(项红雷主编《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修订版)》)进行诊断,主证:痤疮:皮肤以红色或肤色丘疹、粉刺为主,次证:有痒痛、小便黄、大便秘结、口干。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相当于痤疮分级中的I、II级。
1.3方法
对照组实施单纯面部闪罐治疗,具体操作为:面部闪罐疗法取穴包括承浆、地仓、四白、承泣、印堂,全脸闪罐,手法以向上提拉为主,避开痤疮破溃处,操作10-15min,以皮肤微微泛红为宜,再用温热的玻璃罐点揉穴位,2-3次/周,10次为一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联合灸法治疗,取患者舒适体位,取大椎、足三里、神阙、三阴交使用清艾灸进行温灸,时间为25min。患者要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禁食油腻生冷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饮水。
1.4观察指标
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疗效的判定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等级,痊愈则代表患者面部皮损基本消失,或仅仅留存少许色素沉着,红肿疼痛消失,临床疗效指数在95%以上。显效则代表皮损大部分得到消退,红肿和疼痛的问题得到明显减轻,临床疗效指数可以达到70%以上。有效则代表皮损部位得到消退,疼痛和红肿症状得到缓解,疗效指数可以达到50%以上。无效则代表皮损消退减少,皮损无明显改变或加重,红肿疼痛问题没有得到缓解,临床疗效指数不足5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见下表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为77.78%,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ng)
3讨论
痤疮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其发生单位在于毛囊皮脂腺单位,又被称为“粉刺”、“暗疮”、“青春痘”,主要临床表现为面部粉刺、丘疹、脓包、结节等多型性皮损为主,且主要发病群体在于青少年期,根据相关调查[2],12-24岁的青少年中,痤疮的发生率高达85%,痤疮皮疹本身或受其影响所留下的瘢痕会引发色素沉着、持久性红斑、凹陷性或肥胖性瘢痕等问题,影响患者的面部美观程度,也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在临床实践中是一项十分棘手的问题。
根据中医理论,痤疮可以归属于“肺风粉刺”范畴,该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根据中医的观点,痤疮的发生与“肺”有着紧密的联系[3]。由于“肺主皮毛”,肺的气机以宣降为顺,人体通过肺气的宣发和肃降,让气血津液得以在全身散布,如果肺经中存在郁热,则容易引发痤疮。面部闪罐的应用,能够有效疏通局部瘀滞的气血,起到充分活血化瘀的功效,促进新陈代谢,激发阳明经、肺经的气血循环。再加上艾灸的功效,充分起到活血行气、消瘀散结的作用,借助中医整体观念,辩证论治,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4],在本次研究中,将面部闪罐联合灸法应用于患者,结果显示,实施联合疗法的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其临床治疗有效率高达91.11%,组间比较显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面部闪罐和灸法均是简便易行且切实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韦玲霞,覃周韦.面部闪罐配合艾灸治疗肺经郁热型痤疮40例的临床疗效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19,(49):39.
[2]覃翠珍.面部闪罐配合中药面膜外敷治疗面部痤疮的疗效观察[J].心理医生,2017,23(26):90-91.
[3]王会霞,李楠.面部闪罐联合针刺治疗面部寻常性痤疮患者的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14):2626-2627.
[4]左倩玉.放血疗法治疗女性痤疮(肺胃湿热)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8,32(12):47-51.